首页 > 灵异恐怖 > 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 > 第206章 叶红鸾立营

第206章 叶红鸾立营(1/2)

目录

涿郡城南的空地上,朔风如刀,卷起地上的枯叶与尘土,在空中盘旋飞舞。寒意刺骨,连铁器都泛着冷光,然而这片荒芜的空地却热火朝天,人声鼎沸。五百名红鸾娘子军女兵正挥汗如雨,热火朝天地搭建营寨。她们动作利落,配合默契,铁锹铲土声、木桩打入声、帆布展开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战地交响曲。叶红鸾立于高台之上,身披一袭赤红纸甲,甲片以桐油浸染,防水防火,边缘以金线勾勒,宛如燃烧的火焰。她手持雪刃宝刀,刀锋在寒风中泛着冷光,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沉声下令:“姐妹们!动作快一点!天黑之前,营寨必须立起来!我们要让涿郡百姓知道,红鸾娘子军,来了!”

“是!将军!”女兵们齐声应和,声音如雷贯耳,震得远处树梢上的积雪簌簌落下。

自北伐大军攻克涿郡以来,叶红鸾便主动请命,率红鸾娘子军驻扎城南。她深知,涿郡虽已收复,但民心未稳,治安混乱,残匪游荡,百姓仍处惶恐之中。她不仅要为大军后方提供保障,更要以女子之身,立下一座“巾帼营”,向天下昭示:女子不仅能持针线,亦能执刀枪,守家国。

女兵们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一队人用铁锹深挖壕沟,堆起土墙,再以夯实的黄土筑起三尺高墙,外围插上削尖的竹签,防敌夜袭;另一队人则将粗壮的杉木扛来,以榫卯结构搭建帐篷框架,每根木料皆经火烤防蛀,坚固耐用;还有人将特制的油浸帆布覆盖其上,四角以铁钉钉牢,确保帐篷防水防风,可抵御北方的风雪。尽管寒风刺骨,女兵们却个个脸颊通红,额上沁出细汗,无人喊苦,无人退缩。

李姐是红鸾娘子军的老兵,曾随叶红鸾征战漠北,身经百战。她带领几名女兵正在营寨正门处忙碌。大门以整根杉木拼接而成,高一丈二,宽八尺,门框深埋地下,以铁箍加固,门闩为精铁打造,重达百斤,可由十人合力推动。李姐一边指挥,一边对身旁的新兵叮嘱:“营寨大门是咽喉要道,是生与死的界限。一旦失守,全营皆危。所以,每一根木头、每一颗钉子,都必须严丝合缝,不能有半点马虎!”

不远处,小花正踮着脚,帮同伴将帆布拉紧。她年仅十四,是军中最年幼的女兵,却倔强坚韧,从不示弱。她穿着略显宽大的纸甲,腰间别着一把小短刀,穿梭在营帐之间,像一只灵巧的燕子。当她看到自己参与搭建的帐篷终于立起,四角稳固,帆布绷紧,不禁兴奋地跳起来:“李姐!你看!我们的帐篷搭好了!风刮不倒,雨淋不进!”

李姐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干得漂亮,小花。你这双手,将来能扛枪,也能建营寨。”

正说着,一名女兵快步跑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将军!涿郡城内的妇人们来了!她们听说我们是红鸾娘子军,纷纷赶来,说想看看我们,还有人……想加入我们!”

叶红鸾眼中精光一闪,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哦?当真?快请她们进来!”

不多时,数十名妇人列队而至。她们身着粗布衣裳,有的面带风霜,有的怀抱幼子,有的手牵稚童,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久违的光亮。她们站在营寨外,望着那一排排整齐的帐篷、一列列英姿飒爽的女兵,望着那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红鸾”大旗,眼中满是敬仰与向往。

一名年约四十的妇人上前一步,深深一礼:“叶将军!我们是涿郡的妇人。早听闻红鸾娘子军的威名——你们在漠北斩敌将、护百姓,在燕州救孤寡、平匪患。我们……我们也想加入你们!我们不怕苦,不怕死,只求能像你们一样,挺直腰杆做人,为北伐出一份力,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叶红鸾走下高台,一一扶起她们,目光扫过每一张脸——有被夫家休弃的寡妇,有被征税逼得家破人亡的母亲,有被乱军糟蹋后幸存的少女。她心中一酸,声音却坚定如铁:“姐妹们,你们受苦了。但今天,你们来了,就是红鸾娘子军的人!我们不问出身,不问过往,只问——你们可有勇气,可有决心,与我们并肩作战?”

“有!”妇人们齐声高呼,声音虽不整齐,却饱含力量。

叶红鸾大手一挥:“好!从今日起,你们便是红鸾娘子军的新兵!李姐,带她们入营,分组训练,教她们列阵、持枪、格斗、识令!我们要让她们在一个月内,成为真正的女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