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粮道初成(2/2)
苏晚虽身怀六甲,却每日坚持批阅转运司呈报。她命人定制棉衣千件、姜汤大锅,送往各施工段,亲自写下慰问信,由信使快马送达。当她得知陡坡难题已解,轻抚小腹,展颜笑道:“魏小六心思缜密,欧大锤实干担当,有此二人,何愁粮道不成?”
第三日破晓,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洒在银装素裹的雪原上。百里雪道之上,一条由木轨铺就的“长龙”蜿蜒北上,自昭都直抵涿郡城外。轨车在晨光中缓缓启动,两匹健马牵引着满载千斤粮草的车厢,平稳行驶在光滑的木轨上。车轮与轨道摩擦发出“嘎吱嘎吱”的节奏声,宛如战歌低吟。
通车仪式上,欧大锤与魏小六并肩而立,望着首列轨车缓缓驶出,眼中泛起泪光。他们身后,数十辆轨车已整装待发,车厢上贴着红绸,写着“北伐粮道,昭国血脉”八字。
“通车!”欧大锤高声下令。
轨车如离弦之箭,在雪原上疾驰。因木轨减阻,马匹牵引力大幅提升,时速可达三十里,为马车两倍有余。沿途百姓闻讯而出,立于道旁,望着这前所未见的“铁马雪车”,无不惊叹:“这轨车竟能载千斤粮,日行三百里!有了它,昭军再不必为粮草发愁了!”
三日后,首列轨车顺利抵达涿郡。霍奔率众将亲迎于城外。当看到车厢中堆满米粟、盐巴、冬衣与火油时,他激动得双手微颤:“天助昭国!皇后娘娘此策,实乃军心之柱,北伐之基!”
粮草迅速卸载,一部分入军仓备用,另一部分由霍奔下令分发给涿郡百姓。老农们捧着米袋,眼含热泪:“我们被李嵩抢了十年,如今昭军不仅给我们饭吃,还修了这‘铁道’,真是活菩萨啊!”
消息传至楚宴中军,他抚掌大笑:“苏晚此举,胜过十万雄兵!传令——嘉奖欧大锤、魏小六,各赏黄金五十两、绸缎五百匹!轨车转运司所有工匠、流民,每人赏工分券五张,记入功簿,日后可凭券换田、换屋!”
自此,轨车粮道昼夜不息。每日清晨,昭都发出三列轨车,午后抵达涿郡;傍晚再装满伤兵与战报返程。粮草、军械、药材源源不断北上,北伐军营士气大振。更有百姓自发组织“护道队”,在雪夜巡逻,防止敌军细作破坏轨道。
苏晚坐于昭都凤仪殿,手中捧着最新战报,窗外飘着细雪。她轻轻抚摸隆起的小腹,低声呢喃:“孩子,你听,那雪原上的马铃声,是娘亲为你铺就的太平之路。等你睁眼时,爹爹的旗帜,已插上大炎旧京的城楼。”
夕阳西下,百里雪道在余晖中泛着金光。轨车缓缓行驶,车轮声与马铃声交织,如一首绵长的民谣,回荡在北方的旷野。这条由智慧与血汗铺就的木轨,不仅是北伐的生命线,更是昭国走向复兴的象征。它承载着千万百姓的希望,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铁轨所至,王道通达;车轮滚滚,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