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钱眼通天之李卫帑盐造富机(1/2)
浙江巡抚衙门的书房里,李卫盯着桌上的盐税账本,手指在“三十万两”这个数字上敲了敲。
“每年盐税才三十万两?”李卫转头问幕僚徐乾学,“江苏的盐产量跟浙江差不多,盐税却有一百万两,这里面的‘差额’去哪了?”
徐乾学推了推眼镜:“大人,浙江的问题比云南还复杂。盐商分‘场商’和‘运商’,场商从灶户手里收盐,运商负责运到各地卖,中间层层加价,还有人偷偷卖私盐。官府收的税,只按‘官定价格’算,根本管不住‘中间利润’。”
李卫拿起算盘,噼啪打了起来:“我算过了,浙江每年产盐三千万斤,官盐定价每斤五文,私盐卖四文。要是能把私盐都变成官盐,再把中间的‘加价空间’收归官府,盐税至少能翻五倍。”
“可怎么收?”徐乾学疑惑道,“场商和运商都是几十年的老关系,动他们就像动浙江的根基。”
“用‘资本垄断’。”李卫放下算盘,起身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盐法考》,“我想了个‘帑盐制’——官府拿出银子,直接从灶户手里收购余盐,然后让运商按官府的价格分销。这样一来,官府就成了‘最大的场商’,垄断了‘货源’。”
徐乾学眼睛一亮:“这招高!可官府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啊。”
“银子?”李卫笑了,“咱有‘罚没款’。上个月查抄了李维钧的家产,有三十万两,正好用来当‘本金’。这就像咱开盐铺时,用赚来的钱扩大规模,本金越多,利润越高。”
第二天,李卫召集浙江的盐商开会。最大的运商王启年站起来反对:“李大人,您这帑盐制,是断我们的活路啊!我们运盐的成本比官府高,怎么跟您竞争?”
李卫坐在主位上,手里把玩着扳指:“王老板,你别急着反对,先算笔账。你现在从场商手里收盐,每斤三文,运到苏州卖六文,除去运费和‘规礼银’,每斤赚一文。要是按我的帑盐制,官府给你每斤盐两文,你运到苏州卖七文,每斤赚四文——利润翻了四倍,你还觉得亏?”
王启年愣住了,其他盐商也窃窃私语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