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搭建平台基石(1/2)
资本市场的喧嚣被隔绝在办公室厚重的木门之外。苏晚晴面前摊开的不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tS,而是一张详尽到近乎苛刻的“山海集”平台搭建甘特图。
顾淮之的冷水泼得及时。狂热退去,留下的是必须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地基。她知道,在迎接第一批“集创者”和用户之前,平台本身的坚固与高效,是抵御一切风险的前提。
“技术平台是骨架,服务流程是血脉,评审机制是大脑。”苏晚晴在第一次“山海集”专项组会议上,定下了基调,“这三者,必须在首批‘集创者’入驻前,完成初步搭建和压力测试。”
会议室里坐着的,是从各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以及几位高薪挖来的、拥有平台经验的新面孔。气氛凝重,带着初创般的紧张与专注。
技术团队面临的挑战最大。他们要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商交易平台,更是一个集创意提交、项目评审、供应链匹配、生产跟进、库存管理、多渠道销售、数据反馈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我们现有的It架构支撑不了,”新上任的技术总监直言不讳,“需要重构微服务架构,引入中台理念,确保各个模块既能独立迭代,又能无缝协同。特别是数据中台,必须先行,它是未来智能化运营的根基。”
预算审批时,财务总监看着那串天文数字,嘴角抽动了一下,但在苏晚晴不容置疑的目光下,还是签了字。她知道,这钱不能省。
与此同时,另一组人马正在攻坚“标准化服务流程”。从“集创者”提交创意的那一刻起,到产品最终送达用户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被细化、标准化。
“供应链接入环节,我们需要制定清晰的材料库、打样标准、起订量和交期模板。”
“品控环节,必须建立比主品牌更严格的抽检和飞检机制,设立红黄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