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恪守自己的本分(1/2)
渭水之畔,朔风如刀,卷起漫天沙尘。
数千支火把在广阔的校场上猎猎燃烧,将无数将士的身影投射在地上,拉扯成一道道狰狞的剪影。
校场中央,一座巨大的沙盘已被连夜搭建起来,陇西、关中的山川河流、城关隘口,无不毕现。
所有校尉以上的将领,尽皆在此列队肃立,甲胄森然,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不知大都督深夜召集,所为何事。
林默一袭玄色帅袍,立于沙盘之前,面沉如水。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队列前方的姜维身上。
没有一句废话,林默直接指向沙盘,声音清越,传遍整个校场:“传令工匠,按此新图,修改沙盘!”
他手中展开的,正是姜维在路上用炭笔匆匆绘就的那份羊皮地图。
两名负责沙盘的工匠连忙上前,在林默的亲自指点下,开始对沙盘的地形进行微调。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他们的动作。
很快,一个原本平平无奇,名为“赤岸坡”的地点,被工匠用红色的泥土重新堆砌得陡峭险峻,并在其后方挖掘出了一片足以藏兵的凹地。
一个致命的伏击点,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将领面前。
“诸位请看,”林默的手指重重点在“赤岸坡”三个字上,“此地,旧图仅标为缓坡,然姜维将军此行亲身勘察,发现其地势远比图上险要。若我军主力佯攻骆谷关,分三千精骑埋伏于此,待魏国雍凉援军的粮草部队经过,可于夜间一举奇袭,断其粮道!”
他抬起头,眼神锐利如鹰,扫视众人:“此计若成,可令魏军前线不战自乱,我军攻取骆谷关,至少可节省五千将士的性命,并将战事提前半月!”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在场的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只一眼,他们便看出了此计的狠辣与高明。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断粮,更是对整个战局节奏的致命一击!
一时间,众人看向姜维的眼神,从原先的猜疑、审视,瞬间变成了震撼与钦佩。
林默缓缓收回手指,转身面向姜维,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这,便是本官要的忠诚!不是在朝堂上空喊口号,表忠立誓;而是在奔赴战场的路上,殚精竭虑,为我大汉献上克敌制胜的良策!”
话音刚落,杨仪冰冷的声音便从人群后方传来,显得格外刺耳:“大人此言差矣!”
他排众而出,依旧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拱手道:“或许,这正是其高明之处!先献一策,立下大功,以博取大人与诸位将军的绝对信任。待到最关键之时,再行反戈一击,岂非令我军损失更重?此乃欲擒故纵之计!”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热烈气氛。
不得不说,杨仪的逻辑虽然阴险,却也并非全无道理。
一些心思缜密的文官和将领,脸上再度浮现出犹豫之色。
姜维的身躯猛地一僵,刚刚因为被认可而涌起的满腔热血,几乎要被这诛心之言冻结。
然而,林默却连看都未看杨仪一眼。他只是轻轻一挥手。
“黄皓。”
“奴婢在。”
黑暗中,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走出,正是奉命暗中监察的黄皓。
他手中捧着一卷竹简,躬身立于火把之下。
“念。”林默只吐出一个字。
“是。”黄皓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独特的、略带尖细的嗓音,朗声念道:
“十月初三,晴。姜将军一行至斜谷口茶棚,有一男子自称故旧,欲递私信。将军未看,一言不发,亲手将信投入火盆,焚为灰烬。并下令,‘凡来历不明者,驱逐百步之外,再近者,斩’。”
“初四,夜。随行亲兵二人私下议论朝中流言,揣测大都督用意。姜将军闻之,杖责二十,言:‘军令如山,岂容尔等妄议?再犯者,同斩!’”
“初五,雨。车队于子午谷栈道歇脚,将军不入驿站,独自冒雨登上西侧山梁,勘测地形至深夜,归时衣衫尽湿,于篝火旁绘制草图,一夜未眠。”
黄皓顿了顿,抬高了声音:“沿途五日,姜将军与亲随同食糙米,共饮溪水,拒用驿站特供之良马。过村落,有亲兵欲取民家水瓢,被将军当众斥责,并亲自取铜钱十文,置于其门前。有百姓言:‘那位将军看着威风,连一瓢水的钱都照付,哪里像是要跑路的人?’”
一桩桩,一件件,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当这些小事被串联起来,一个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心怀坦荡的将领形象,便活生生地立在了所有人面前!
校场之上,死一般的寂静。
杨仪的脸色,从涨红变成了铁青,又从铁青化为一片惨白。
他精心编织的罗网,在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被撕得粉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