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 放郑声,远佞人: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放郑声,远佞人:文化自信从何而来(2/2)

目录

“佞人”就是谄媚的人。如果一个人特别会说话,一开口就句句入你心,说话像在唱好听的歌一样,撩动得你失去判断力,这种人叫作佞人。孔子说“佞人殆”,是说与花言巧语的人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

我曾讲过一个佞人的例子。齐桓公有个大臣叫易牙,对齐桓公非常体贴,无微不至地照顾齐桓公的生活,齐桓公觉得易牙真是一个好人啊。当时管仲就对齐桓公讲:“易牙很危险,要远离他,因为他对你好得过分了。”

齐桓公不信,说易牙只是照顾他的生活,有什么危险呢。

管仲离世之后,有一天,易牙问齐桓公想吃什么东西,齐桓公说想不到什么好吃的,易牙竟然回家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齐桓公作为食物。齐桓公大为感动。

易牙变态到这种程度,齐桓公竟然感受不到。

生活中,许多人跟齐桓公一样,在判断一个人时,不是看他怎样对待别人、对待社会,而只看他怎么对待自己,只要对自己足够好,无论对方做出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都能接受,直到自己也深受其害,才开始醒悟。

最后,齐桓公老了,易牙造反,把齐桓公关在宫殿里饿死。这就叫“佞人殆”。

遇到没有底线、没有原则、不断谄媚的人,一定要小心。

为什么孔子要跟颜渊说这些细节?穿什么时候的服饰,坐什么时候的车子,听怎样的音乐,结交什么样的人……这些东西在孔子看来都意味着文化的传承,而文化是治国的根本。如果把颜渊换成子路,子路可能不会以文化为治国的核心,他可能一上来就会大兴改革,赶紧富强兵马,然后打仗。但是,离开文化,国家可能会走偏。

有了文化作为依托,民族才具有凝聚力。顾颉刚先生的《国史讲话:春秋》一书阐述了中华民族是在春秋末期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核心,正是因为孔子的诞生。

自此,我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大,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因让我们的文明屹立数千年不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