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心存高远,意守平常(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的“远”,既代表时间,也代表空间。思考的范围不够大,就称不上“远”;思考的时间不够长,也算不得“远”。
“虑”指的是思考,而不是担忧。如果把虑译为担忧,这句话就成了:人如果不为长远的事担忧,那就会为眼前的事担忧。这样理解的话,一个人活着多累啊,“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人生就永远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没有快乐的时光了。
孔子是一个快乐的人,乐是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
“人无远虑”,指的是一个人思考问题得更加长远,得为百年甚至为千年以后考虑,得为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众人考虑,为本县、为本省、为本国、为世界、为地球村,去进行思考。
“必有近忧”的“忧”,指忧患,而不是忧愁。如果人无远虑,眼前就会出现很多的麻烦和困难。
我推荐大家读一读《论大战略》这本书。什么叫战略?战略不是一个目标,也不是一个手段,战略是目标加手段,即为了达到某个宏大的目标,需要采取的多种策略,两者加在一起才叫作战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讨论的就是要对战略进行思考。
就像在《论大战略》中林肯说的,“指南针可以带我们去到想去的地方,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学会绕过脚下的沼泽地”。假如一个人心中只有很远的图景,拿着指南针一直走,很有可能掉进坑里。作为一个有大战略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方,也要能够解决眼下的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