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名师张雪峰手把手教你填报高考志愿(修订版) > 5.化学

5.化学(2/2)

目录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8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0人、副高职称教师44人,分属于化学一级学科、药学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应用化学与生物化工二级学科;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各类人选1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万人计划”各类人选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9人,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13人,另外有双聘教授或兼职教授1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1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1人获福建省教学名师。

学院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类)、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学专业)、1个省级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制药工程)、3个福建省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基地(物理化学专业、分析化学专业和工业催化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结构化学)、1门国家精品课程(结构化学)、1门福建省精品课程(结构化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结构化学、制药工艺学)、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化学理科基地教学团队)、1个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共同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化学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化学(大类)、制药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

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涵盖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新能源材料、环境化学、材料化学、食品安全与药物化学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且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点。拥有制药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点。化学学院建有化学和化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物理化学、材料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与食品安全、药学、能源与环境化工、工业催化等研究方向。

福州大学化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30年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由当时理学院院长、全国著名化学家丁绪贤教授兼任,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丁绪贤、黄叔寅、李景晟、许熙生、张道政、吴东儒、张定荣、叶钟文等一批著名学者曾执教于此。1960年随学校改名为皖南大学化学系,1972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2000年在原化学系、有机化学研究所基础上合并成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以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班(化学英才班)和中美合作班(化学)。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学教学论),国家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化学),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国家级本科教育教学平台,以及省级一流专业(材料化学),省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省级教育教学平台。化学专业于2019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院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学科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学院现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2个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功能分子固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基材料省部共建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期培育),化学生物传感、功能分子固体、电化学清洁能源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性护理用品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单原子—团簇—纳米研究中心(李亚栋院士工作室)等重要科研平台;还拥有“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和“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中心”等对外服务机构。化学学科先后入选安徽省重大建设一级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奖补、安徽省高峰学科等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注重学科方向凝练,在金属有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能源与环境纳米化学等方向逐渐彰显特色。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化学学科从2012年起一直处于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ESI全球排名已接近前1%。

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教授39人,副教授35人,打造了一支年轻化、博士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其中,入选国家、省部级等人才称号50多人次。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李亚栋院士为特聘教授,聘请了游效曾院士(已故)、黄志镗院士(已故)、朱清时院士、钱逸泰院士、陈洪渊院士、吴奇院士、谢作伟院士等一批著名科学家为荣誉教授。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拥有本科生实验、实训教学中心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超过1亿元的各类科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系统实验、实训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师生员工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近5年来,学院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推广项目1项; 2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人次在全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