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1/2)
黄帝问道:“诊脉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道:“诊脉通常以清晨为最佳时机。这时人们还未开始劳作,阴气未被扰动,阳气也未受损耗散。他们尚未进食,所以经脉之气尚未充盛,而络脉之气则非常均匀平静。此时气血未受任何干扰,因此我们能够准确地诊察出有病的脉象。”
“在诊察脉搏的动静变化时,我们还需要观察眼睛的神采,以判断神气的状况。同时,仔细观察面部五色的变化,可以了解脏腑的强弱、虚实以及形体的盛衰情况。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就能够断定疾病的吉凶、转移和发展趋势。”
“脉是血液汇集的地方,它的状况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例如,脉长而均匀表示气血调和;脉短则表明气有阻塞;脉数则表明体内有热邪,使人心烦气躁;脉大则表示邪气过盛,且病情正在发展。如果上部的脉象充盛,说明病邪堵塞在胸部,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而下部的脉象充盛,则表明病邪滞留在腹部,可能导致腹部胀满。细脉说明元气虚弱,而涩脉则表明血少气滞,可能出现心痛的症状。如果脉象来势强烈而迅速,如泉水喷涌,说明病情正在迅速发展,非常危险。而如果脉象微弱几乎难以触及,去势又突然断绝,这表明气血已经严重衰竭,生命垂危。”
“眼睛的神采和面部的色泽是五脏之气在外的表现。例如,健康的红色应该像白布包裹着朱砂一样鲜艳而润泽,而不是像赭石那样暗淡无光。白色应该像鹅羽一样洁白而有光泽,而不是像盐那样灰暗。青色应该像碧玉一样青翠而明亮,而不是带有沉暗的色调。黄色应该像罗绢包裹着雄黄一样明亮润泽,而不是像黄土那样暗淡无光。黑色应该像重漆一样乌黑发亮,而不是像地苍那样枯暗无光。如果五脏的真色暴露在外,就说明真气已经外泄,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
“眼睛之所以能够明亮照人,观察万物,分辨黑白,审视长短,都依赖于五脏精气的滋养。如果眼睛的精明丧失,就无法正常分辨长短和黑白,这表明五脏精气已经严重衰竭。”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守内,它们各自在体内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如果邪气在腹中滋生,导致五脏之气壅塞不畅,就会出现气喘、惊恐、语言重浊不清等症状。如果语言低微无力,气息不续,说明正气被严重耗损。如果一个人不知穿衣盖被,胡言乱语,无法辨识亲疏远近,这是神明错乱的表现。如果脾胃功能受损,无法消化吸收水谷精气,就会导致泄泻不止。如果小便失禁,则是**无法闭藏的表现。总的来说,如果五脏功能正常,各司其职,人就能保持健康;如果五脏之气无法固守于内,各失其职,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五脏精气的充足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头是精明之府,如果头部低垂、眼睛凹陷无神,就表明精神已经严重衰败。背部是胸中之府,如果背部弯曲、肩部下垂,就表明胸中之气将要衰竭。腰部是肾之府,如果腰部转动不灵、肾气虚弱,就预示着肾气的衰败。膝部是筋之府,如果膝部屈伸不利、走路需要依附外物,就表明筋的功能将要衰竭。骨是髓之府,如果不能久立、行走时摇晃不稳,就说明骨髓空虚、骨的功能将要衰败。总的来说,如果五脏之气能够由弱转强,即使生病也能痊愈;如果五脏之气持续衰弱无法恢复,那么疾病就无法治愈,人将会死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