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386:官方的态度

386:官方的态度(1/2)

目录

2001年12月31日,午后。

京郊怀柔,“成龙快乐园”工地内的“中华文明博物馆”摄影棚。

尽管棚外寒风呼啸,冬意正浓,但棚内却因密集的灯光和忙碌的人气而显得有些闷热。

巨大的仿秦汉穹顶下,刚刚结束了一场成龙与“复活”兵马俑军团滑稽对峙戏份的拍摄,工作人员趁着转场的间隙稍作休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岁末特有的、混合着疲惫与期待的特殊气氛。

成龙接过助理递来的温水,喝了几口,用毛巾擦着额角细密的汗珠。

他饰演的保安陈大宝那身略显臃肿的制服还穿在身上,脸上带着尚未完全褪去的、属于角色的那种人物式的紧张与无奈。

他的目光扫过片场,最终在了正与摄影师和特效指导低声交流的王盛身上。

王盛脱掉了厚重的外套,只穿着一件深色毛衣,身姿挺拔地站在监视器旁。

他手指着刚刚拍摄的回放画面,语速平稳地提出几点关于光影衔接和俑偶动作节奏的微调意见,神情专注而冷静,仿佛外界关于资本市场的喧嚣与这个精心构建的光影世界全然无关。

成龙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欣赏与探究。

他放下水杯,脸上重新挂起那标志性的、极具亲和力的笑容,朝着王盛走了过去。

“王导,忙完了?歇一下?”

成龙的声音洪亮,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打破了王盛身边那种专注的氛围。

王盛抬起头,看到成龙,脸上也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对摄影师和特效指导点了点头,那两人便会意地暂时离开。

“成先生,辛苦了,刚才那条情绪很到位。”王盛随口赞了一句,从旁边拿起自己的保温杯。

“应该的嘛,拍你的戏,不敢偷懒。”

成龙笑着凑近了些,“王导,你叫我阿龙就好,一直叫我成先生,感觉太疏远了。”

他很自然地压低了一点声音,仿佛只是随口闲聊,“起来,王导,最近外面可是热闹得很啊。”

王盛拧开杯盖,吹了吹热气,呷了一口温水,目光平静地看着成龙,等待他的下文。

“我听啊,”成龙故作神秘地左右看了看,虽然周围并没有闲杂人等,“好多国际上的大银行、大基金,还有港岛那边的一些老朋友,电话都快把你公司的门槛踏破了吧?

都在打听,你王导一手打造的这艘‘盛影传媒’大船,什么时候准备扬帆出海,去资本市场上闯一闯?”

他顿了顿,观察着王盛的反应,见对方依旧不动声色,便继续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道:“这可是‘中国第一娱乐股’啊!这块蛋糕,香得很!

不知道王导有没有具体的计划?要是有什么需要成先生我出力的,或者……有什么发财的机会,可别忘了提携一下老朋友啊。”

成龙的话语看似随意,但其中试探的意味,王盛如何听不出来?

港资,乃至与港资联系密切的国际资本,对于内地即将爆发的文化消费市场垂涎已久。

盛影传媒作为目前业态最完整、业绩最耀眼、势头最猛的民营影视巨头,无疑是他们切入这个市场最理想的桥梁和投资标的。

成龙在国际资本圈人脉深厚,他此刻的询问,绝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好奇心,更像是一次替背后某些力量的“投石问路”。

王盛心中了然,脸上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神情。

他将保温杯盖缓缓拧上,动作不疾不徐。

“成先生消息真是灵通。”

王盛的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秘书那边整理过来的各种合作意向书和拜会请求,确实堆了不少。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名字都挺响亮的。”

他抬眼看向成龙,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对方笑容下的真实意图:“上市嘛……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有考虑的。”

成龙眼睛微微一亮,正要接话,王盛却话锋一转:“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博物馆奇妙夜》拍好。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片,更是我们工业化尝试的关键一步,关系到未来很多布局。

公司内部,业务线条虽然清晰,但真要面对资本市场严格的审视,方方面面的整合、规范,还需要下不少功夫。”

他轻轻拍了拍成龙的手臂,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感:“等忙完这阵子,把片子顺利送出去,再来仔细琢磨上市的事情也不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王盛的回答,滴水不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