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一遇风云便化龙(2/2)
第一类,国际顶级投行与风投。
这些嗅觉最为灵敏的金融巨鳄,早已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入世的消息一定,他们便迅速行动。
摩根士丹利、高盛:这两家华尔街的旗帜,其驻香港或刚刚在内地设立不久的代表处,几乎在同一时间发来了正式函件,表达了“对盛影传媒的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深感兴趣”,希望“安排高层会晤,探讨包括但不限于私募融资、上市前辅导及未来海外上市等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可能”。
他们的意图明确,要做的就是牵头承销商,将盛影传媒推向国际资本市场,目标直指纳斯达克或港股主板。
IDG资本、软银亚洲:这些早已在中国布局、并成功投资了搜狐、新浪等互联网企业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同样看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市场结合的巨大机会。
他们更倾向于进行上市前的私募股权投资(PE),获取原始股,等待上市后套现获取巨额回报。IDG资本的熊晓鸽等人,甚至通过私人关系试图直接联系王盛。
第二类,国内新兴的券商与资本力量。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本土的金融力量也开始崛起。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顶级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凭借其深厚的政府背景和对国内政策的精准把握,也将目光投向了盛影传媒。
他们更倾向于推动盛影在国内A股主板上市,打造“中国电影第一股”,这无论在政策支持还是品牌效应上,都具有独特优势。
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老牌券商:这些机构虽然机制可能不如国际投行灵活,但拥有强大的国内渠道和关系网络,也纷纷递来橄榄枝,希望能分一杯羹,参与承销或战略投资。
第三类,具有国资或深厚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
魔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京城控股集团等窗口公司:这些兼具国资背景和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大型集团,其战略投资部门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文化产业的机遇。
他们投资盛影,可能不仅仅是财务回报,更带有战略布局和获取优质文化资源的考量。
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关联保利文化):作为之前就与盛影在《博物馆奇妙夜》项目上有过合作的伙伴,保利文化近水楼台,直接表达了希望更深层次绑定的意愿,无论是增资扩股还是未来上市过程中的战略配售,他们都希望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类,来自港台及东南亚的华人资本。
这些资本对中华文化圈有天然认同感,且熟悉国际资本运作。
李超人旗下的维港投资、李泽楷的盈科拓展集团:虽然此时维港投资尚未正式成立,但李嘉诚家族的投资触角早已伸出。
而李泽楷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更是闻名遐迩。他们的代表也通过各种渠道,试图与盛影建立联系。
宝岛的富邦金控、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旗下投资部门:这些亚洲区域的金融巨擘,同样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第五类,意图跨界合作的实业资本。
一些完成了原始积累,正在寻找新增长点的民营实业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了文化产业。
例如,浙省、苏省的一些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其老板亲自打电话或派人赴京,表达了“希望能与王总交个朋友,共同做大文化产业蛋糕”的意愿。
资本市场对王盛、对盛影传媒的疯狂追逐,可真是应了“一遇风云便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