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造反有理,我哥是黄巢 > 第64章 撤退

第64章 撤退(1/2)

目录

队伍沿着山谷边缘前行,脚下的石子被踩得咯吱作响。

女将背上的孩子醒了,他揉着眼睛四处看,小手抓住了女将的头发。

“乖,”女将低头哄着,声音放得很柔,“我们去找吃的。”

孩子“咿呀”了一声,又把脸埋进女将的颈窝,呼吸轻轻的。

她走在旁边,看着孩子露在外面的小耳朵,像两片嫩嫩的花瓣。

黄宁走在队伍最前,手里的剑鞘偶尔碰到路边的树干,发出笃笃的轻响。

李将军跟在他身侧,空荡荡的左袖被风吹得鼓起来,像只展翅的鸟。

“前面有片林子,”李将军指着远处,“可以歇歇脚,让弟兄们喝口水。”

黄宁点头,回头示意队伍放慢速度,声音透过风传过来:“都跟上,别掉队。”

最后的小兵紧了紧手里的长矛,矛杆上的名字被汗水浸得更清晰了。

老书生走得有些喘,却始终把那本《守孤城》抱在怀里,像抱着块稀世的玉。

她放慢脚步,走到老书生身边,伸手想扶他,却被他摆手拒绝。

“不用,”老书生喘着气笑,“老夫还走得动,当年考功名时,一天能走八十里。”

她想起城破前,老书生在城墙上教孩子们背诗,声音洪亮得像敲钟。

“那首‘孤城落日’,”她轻声问,“您还记得吗?”

老书生眼睛一亮,立刻念起来:“孤城落日隐残霞,百战余生尚有家……”

念到一半,他突然停住,喉结动了动,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她没再追问,只是从药箱里拿出块干净的布,递给他擦汗。

林子比想象中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成张碎金的网。

有条小溪穿林而过,水流叮咚,像谁在轻轻弹琴。

弟兄们纷纷涌过去,掬起水往脸上泼,笑声惊起了树上的鸟。

女将把孩子放下来,牵着他的小手去溪边洗手,孩子的手指在水里划着圈。

她蹲在溪边,看着水里自己的影子,头发乱得像团草,脸上还有未干的药渍。

黄宁走过来,递给她个水囊,“喝点水,等下还要赶路。”

她接过水囊,拧开时手有些抖,水洒出来几滴,落在草地上。

“张校尉说,”黄宁望着溪水下游,“官军往南追了三天,没找到我们,估计已经掉头了。”

“他们会不会回头搜山?”她问,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水囊的带子。

“有可能,”黄宁点头,“所以我们得尽快跟李将军的主力汇合,人多了才安全。”

李将军走过来,手里拿着块干粮,正掰给那个小兵,“多吃点,长力气。”

小兵小口嚼着,眼睛却盯着李将军空荡荡的袖子,好奇又不敢问。

李将军察觉到他的目光,笑了笑,把剩下的干粮都塞给他,“想知道?”

小兵点点头,又赶紧低下头,怕冒犯了将军。

“打仗丢的,”李将军说得轻描淡写,“去年在北边,被一箭射穿了胳膊,不得不锯掉。”

他拍了拍自己的右臂,“没事,一只手也能挥刀,你看。”

说着,他捡起根粗树枝,猛地劈向旁边的矮树,树枝应声而断。

小兵看得眼睛发直,手里的干粮都忘了嚼。

老书生坐在石头上,正翻开《守孤城》,借着光斑在书页上批注着什么。

她走过去,看见他在“百战余生尚有家”那句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药草。

“这是……”她认出那是蒲公英,城破那天她用来给黄巢敷过伤。

“记下来,”老书生指着那画,“以后写史,得让后人知道,不光有刀枪,还有这些救命的草。”

她心里一动,蹲下来帮他把被风吹乱的书页按住,“您要把这些都写下来?”

“当然,”老书生眼里闪着光,“从城破那天写起,写到我们重建家园,一个字都不能少。”

远处传来黄宁的声音:“该走了!”

老书生赶紧合上书,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拍了拍,像怕惊扰了里面的字。

队伍重新出发,林子里的蝉突然叫起来,一声接着一声,像在催促。

她走在中间,药箱里的续断散发着淡淡的苦味,混着青草的气息。

女将背上的孩子又睡着了,嘴角挂着丝口水,在阳光下亮晶晶的。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面的林子突然开阔起来,露出片平整的草地。

草地上有几顶破旧的帐篷,像是之前有人住过,地上还有烧火的痕迹。

“这里可以扎营,”李将军四处看了看,“背风,旁边有水源,今晚就在这歇。”

弟兄们欢呼一声,纷纷放下行囊,有的去捡柴,有的去打水,有的开始搭帐篷。

黄宁和李将军走到高处,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地图,低声商量着什么。

她找了块干净的地方,把药箱打开,把采来的草药分门别类摊开晾晒。

柴胡、当归、金银花……每一种都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像在呼吸。

老书生凑过来,蹲在旁边看,时不时问一句:“这个能治什么?”

她耐心地解释,像小时候父亲教她那样,“这个是苍术,能祛湿;那个是桔梗,能止咳……”

老书生听得认真,还从怀里掏出块炭笔,在《守孤城》的空白页上画下来,旁边标注着名字和用处。

“以后重建了城,”老书生突然说,“得建个药坊,让你教更多人认药。”

她笑了笑,心里暖暖的,“还要请您教孩子们读书。”

“那是自然,”老书生捋着花白的胡子,“不光教读书,还要教他们记住,这片土地上的草,比金子还金贵。”

夕阳西下时,营地已经收拾妥当,篝火升起,映得每个人的脸都红扑扑的。

有人在火堆旁唱歌,是义军里流传的旧调子,歌词里有山川,有弟兄,还有未竟的志向。

女将把孩子放在铺好的毯子上,孩子翻了个身,小手抓住了她的衣角。

她走过去,帮孩子盖好小被子,是用几块碎布拼的,上面还留着淡淡的血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