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君臣论食(2/2)
揭开碗盖,一股略带姜辣气的奶香霎时升腾而起,碗里盛着雪白的牛乳,犹自散发着缕缕热气。
往鲜奶里加姜同煮么,且不论滋味如何,当真前所未闻……
赵祯率先举勺,一落勺便觉有异。
非是鲜奶,实为凝乳!
但见表面光滑微泛水光,凝得极其结实,倒像是豆腐块。
委实稀奇!
舀起一小块送入口中,凝乳温热,口感丝滑软嫩,只轻轻一抿,便松散化开,浓郁的奶味霎时裹住味蕾,奶香中夹带着丝丝甜香与淡淡姜辛。
不待细品,凝乳已然滑过舌尖,滚入肚中,五脏六腑俱感熨帖,寒气顿消,温润之意缓缓生发。
奇哉妙也!
赵祯惊叹不已。
以珍稀食材烹制出美味佳肴不难,难的是,以最寻常的食材做出诸多花样,且样样不俗!
吴掌柜今日所展现出来的,正是这等世所罕见的技艺!
他毫不怀疑御厨的手艺,但他也绝不认为,郭尚食等人亦有这等推陈出新、化寻常为珍馐的本事。
品尝过三道菜肴的郭庆也不禁生出同样的念头。
若说先前进献的卤味只是借助了香料之利,算不上多大的本事,可今日进献的这三道菜肴,无疑彰显出吴掌柜极扎实、极深厚的功底。
若非如此,岂能推陈出新,直如信手拈来?
想他自幼随名师学艺,入行数十载,所创新菜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略作改良罢了。
而吴掌柜所烹之肴,既无菜式可借鉴,亦无传承脉络可循,竟似凭空生出一般!
他忽然想起,坊间如今盛传,言其曾得仙人点化,承灶王爷衣钵,莫非……
不止郭庆,几位品级较高的御厨,尝罢也沉默了。
这姜撞奶尤为匪夷所思,食材分明只有牛乳、姜汁及白糖,再寻常不过,如何能做出这般形态?为何旁人想不到,偏生吴掌柜能想到?
郭庆忍不住问:“陈司膳,这姜撞奶可是以牛乳与姜汁同煮而成?”
“这……”陈俊略显迟疑,“此乃庖厨秘辛,吴掌柜容我等在旁观摩已是破例,于情于理,皆不应外传,还望郭尚食见谅。”
他只说了“于理”的部分,于情嘛,亲眼见识了吴掌柜化寻常为神奇,又亲口品尝了姜撞奶的美妙滋味,他对吴掌柜早已肃然起敬。
用现代的话说:对不住了郭尚食,咱家已经是无名氏厨了!
郭庆闻言一愣,既羞又惭。
探问他人秘辛,委实不该,一个外行倒比他这内行守规矩……
无妨,不就是牛乳、姜汁加白糖的搭配么?多试几回,总能试出来!
当然,此番得控制好开销,可不能再超支了。
会通门外,三人仍在原地静候,李宪也已归来,陪同左右。
若在别处,尚可闲聊打发时辰,可身处宫中,周遭又围着一群内侍、禁卫,只能噤声干等着。
赵官家和欧阳学士没再加菜,毕竟不是正餐,吃个六七分饱,足矣。
而福康公主食量本就不大,吃完两个蛋烘糕、一份烤冷面,外加一碗姜撞奶,已然饱肚。
所以……
吴铭也不知道在等什么,想到王安石家住东郊,距此地颇远,只盼早点出发。
凝晖殿内,君臣正就付钱之事商议。
赵祯素来爱民如子,自然不会白吃白拿,钱是一定要给的,且不能太少,以免有损天家威严。
他本无意同欧阳永叔商议,欲以赏赐代替结账。
欧阳修对此并无异议,只是在赐钱还是赐物上,君臣有所分歧。
赵祯打算赐个十贯八贯的,欧阳修却谏言道:“赐钱未免俗气,吴掌柜也绝非缺钱之人。时值孟冬,不若赐其棉衣御寒,足以彰显天恩。”
“此言甚是。”
赵祯微微颔首。
入冬授衣,原是官员的福利,如今赐予庶民,其嘉赏之意,远甚钱财。
遂唤来近侍,着其备棉衣三套,赐予吴掌柜师徒。
吴铭三人苦候多时,其实是在等内侍取赏。
待内侍取来棉衣,代天子赐赏,三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谢清欢接过一摸,心说官家赐的棉衣甚至不如师父给的厚实!
腹诽归腹诽,嘴上仍然高声谢恩。
此间终于事了,三人辞过陈俊等内侍,随李宪沿来时路折返。
李宪只送到嘉肃门前,拱手作别道:“李某出不了此门,恕不远送。”
复又凑至前进,悄声道:“官家尝罢吴掌柜的手艺,龙颜大悦,想必再见之日不远。今日所献之肴,还望吴掌柜另备一份,李某亦欲尝鲜。”
说罢,忍不住咽口唾沫。
吴铭笑着点点头。
拱手作别,三人一车连过嘉肃、东华两重宫门,出得宫来。
嘈杂的声浪霎时扑面而来,东华门外是京中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但见行人如织,车马塞途,伙计高声吆喝揽客,挑夫小贩沿街叫卖,与宫中的清冷肃穆对比鲜明。
一墙之隔,内外竟如两个世界。
三人同时松一口气。
“吴掌柜!”
李二郎、孙福和张铁嘴立时迎上来。
张铁嘴一眼便瞧见那三套棉衣,入宫时分明没有,忙问:“这可是官家赏赐?”
“路上再说。”
吴铭扭头嘱咐小谢:“你且随何厨娘回其府上沐浴,随后回店歇息,莫要乱跑。”
谢、何二人均已戴上帷帽,谢清欢讶异道:“师父不回去么?”
“我要往东郊走一趟,晚些回去。”
“哦……”
师父又不带我……谢清欢难掩失望之色。
吴铭又嘱咐何双双几句,让她看好小谢。
“双双省得。”
何双双本无意随吴掌柜同往,她待会儿还要去拜谒恩师哩。
李二郎立时唤来两顶轿子,仔细吩咐轿夫一番,送两位厨娘上轿。
何、谢二人带上御赐的棉衣,乘轿自回家中沐浴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