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洛阳部署(一)(2/2)
优先调“三河地区”(河东、河内、河南尹)兵马。
河东郡骑兵2-3天可达,到时分两路。
一路从孟津南下威胁敌军北侧,一路从偃师东进袭扰敌军后方。
同时征召颍川、南阳豪强私兵许以封官赏爵,令其从南侧北上,防敌军经伊阙关迂回。
若黄巾主力破虎牢,则急调凉州、并州的西北边军因为骑兵战力强、机动性高所以东进,与洛阳守军形成内外夹击。
再令各地州牧、刺史领兵西进,威胁黄巾冀州、颍川老巢,迫使其分兵回防。
这套环环相扣的部署,既是对刘明核心建议的落地,也融入了群臣对地形、兵力的细致考量。
将“休养”与“防备”牢牢结合,为洛阳筑起了一道立体防线。
具体决策敲定后,细化事务便交由皇甫嵩牵头统筹,刘明与曹操则因职责特殊,成了议事核心。
刘明身为八关总督,掌外围防线调度。
曹操任司隶校尉,统辖洛阳城内兵马,二人需全程参与部署落地,这一忙,便是近半个月。
这半月里,刘明的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
一是跟着皇甫嵩反复推演防线细节,从广武山的礌石堆放密度。
到黄河渡口的水军轮岗频次,再到洛阳十二座城门的兵力分配。
每一项都要落到具体负责人与时间节点,确保指令能顺畅传达到最基层的守兵。
二是抓紧时间拉拢郭嘉。
他借着商议军务的由头,多次邀郭嘉饮酒论事,席间既谈战局利弊,也聊志向抱负,好不容易让郭嘉动了投奔之心,中途却险些被曹操截胡。
好在刘明反应快,以“八关防务紧急,需郭嘉协助制定斥候调度方案”为由,将人留在身边,才算稳住了这棵“智囊苗子”。
三是忙里偷闲与蔡琰培养感情。
或是邀她在蔡府庭院品鉴琴曲,或是借讨论文史典籍的由头多待片刻,彼此默契渐深,那些未说透的心意,都藏在眉眼流转的分寸里。
四是常与李秀宁“以武会友”。
二人常在军营校场对练,他教她骑兵冲锋的技巧,她则分享战场应变的经验,刀剑相击间,情愫悄然滋生,李秀宁已心有所属,只差一层窗户纸未捅破。
这般连轴转下来,半个月转瞬即逝,时间也悄然来到六月下旬。
而黄巾那边,自大谷关闹出大规模动静后,竟骤然归于平静。
汉庭不敢松懈,连忙派斥候与密探深入探查,最终传回的消息让众人心头一松。
大谷关的黄巾已然撤走。
朝廷当即派兵重新接管关卡,清点时才发现,城墙多处有刻意破坏的痕迹,还暗藏了几处隐蔽暗门。
守军虽连夜修补加固了可见的破损,但那些未被发现的隐秘后手,唯有黄巾内部人才知晓,成了埋在防线里的隐患。
值得欣慰的是,洛阳城内的伤员们渐渐好转。
薛仁贵、英布等人已能下床活动,只是伤势未愈,还无法参与大规模战事,只能在府中静养,偶尔帮着处理些文书类的军务。
此时的洛阳八关,仍有一处落在黄巾手中。
刘明身为八关总督,眼下能直接管辖的,便是伊阙关、广成关、大谷关、轘辕关、旋门关、孟津关、小平津关七处关卡。
理清当前防线格局后,刘明结合半月来的防务经验,开始着手制定八关的细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