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洛阳部署(二)(1/2)
刘明结合七关的地理位置与麾下将领的战力特点,将核心兵力精准部署至各关,每一处安排都暗藏对局势的考量。
旋门关:安排薛仁贵驻守,周勃为副将。
这处部署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是刘明的核心考量。
据记载,旋门关坐落于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南五尺门,踞守成皋古道与汜水河的交汇节点。
北距黄河15公里,西距虎牢关仅7公里,形成“北凭河险,南倚山障,中通陉道”的独特防御格局。
是距离黄巾核心据点虎牢关最近的关卡,一旦虎牢关有异动,旋门关将首当其冲。
薛仁贵不仅武力顶尖,更擅长统帅,即便仍在养伤,凭借其对战场的敏感度,也能第一时间察觉虎牢关的动静,快速制定应对部署,为洛阳争取反应时间。
而且薛仁贵带队杀敌,周勃也能在后方统军。
将他俩安在此处,相当于为洛阳东侧防线安上了“预警雷达”与“应急屏障”。
孟津关:由关羽统领,傅友德为副将。
孟津关是黄河北岸通往洛阳的核心渡口,不仅要扼守水路,还需防范敌军从北岸登陆包抄。
关羽凭借对战过黄巾大将的威名足以震慑敌军。
傅友德且其治军严明,能严格执行“水军巡河、烧毁渡船、沿岸筑寨”的防御策略。
他可亲自坐镇渡口营寨,统筹步兵与弓弩手布防,同时以自身威望凝聚守军士气,守住洛阳北侧的“水上门户”。
小平津关:交由张飞驻守,张须陀为副将。
小平津关与孟津关相邻,同属黄河防线,二者需形成掎角之势。
张飞此前断肋初愈,暂不适合高强度冲锋,但小平津关以“固守”为主,无需频繁接战。
他的悍勇威名能压制敌军渡河的气焰,且其性格刚直。
而张须陀这位大隋名将对防务细节把控严格,可协助关羽巡查渡口、加固工事。
彻底封死黄巾从黄河迂回的可能,同时也能在相对平缓的环境中继续养伤。
大谷关:调英布驻守,通过阳渠一战,英布也是升到了军侯能领一千人。
再以程知节为副将。
大谷关经黄巾撤离后,虽修补了可见破损,但仍藏有未知暗门,且作为洛阳东南的重要通道,需一位“稳重型”将领坐镇。
程知节治军严谨且心思缜密,既能严格约束守军巡查关隘、排查隐患,也能凭借其沉稳性格应对突发状况。
即便遇到黄巾残部袭扰,也能以武力守住关口。
同时在留郭嘉和戏志才在洛阳,一个人在当两关军师,辅助并随时调整战略。
敲定核心部署时,刘明特意留了三分余地。
除这四关由自己统筹调配外,其余关卡,则全由皇甫嵩将军选派的部将驻守。
这并非刘明不愿掌控更多防线,而是深谙朝堂制衡的道理。
洛阳乃帝都核心,七关更是拱卫京师的命脉,若他将所有关卡都安插上自己的心腹,等同于变相掌控了洛阳的外围兵权。
这般“独揽防务”的姿态,必然会触动汉帝刘宏的猜忌神经。
要知道,刘宏虽看似放权给将领,却始终对“兵权旁落”极为敏感。
此前刘宏就心生警惕,若刘明再将七关尽数纳入麾下,即便动机是为了防务便利,也难免被朝臣曲解为“培植势力、图谋不轨”。
届时无需旁人弹劾,恐怕当天晚上,一道削权治罪的诏书就会送上门来,将他打入大牢。
这般因功招祸的亏,刘明绝不会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