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雨(2/2)
柳渊澄闻言忙摇头道:“不必劳烦公子。”
“县衙这几日抓住了几个劫匪,专门针对孤身的夜行人动手。你一个人独行不安全,我就在你身后一丈之外陪着你,等到了巷口我就离开,绝不打扰。”
他言语间恳切坚决,说完就退到一丈之外静静看着她,颇有“我跟定了”的气势。
柳渊澄无奈,只好任他跟着。待走到明德巷口,她转身一看,果然,他确认她的安全之后,便默默隐身于越来越浓的暮色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还算平静,两人虽然都在陈府做事,但都心照不宣地不相互接触,只是每天一大早,孔聿黎都会准时出现在明德巷口,在离她不远不近的地方一路默默同行,傍晚下值后,他也会护她安全返回家中再行离开。
柳渊澄心中过意不去,曾劝他不必如此,但他却十分坚持,只道女子独行不安全。因为有被绑架的先例,柳渊澄也不免有些后怕,便承下这份情义。
在陈府,孔聿黎已经把整个花园都变成了课堂。男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就讲什么,无论什么话题,他总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把为人处世之道融合进来,最终都落脚到圣贤之道上。他极善于寓教于乐,经常带着俩男孩在花园里或观察昆虫,或种花种草。两个男孩从未上过这样的课,听得又新奇又有趣,对孔聿黎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柳渊澄在花园里干活时,偶尔听到几句,着实惊异于他深厚的学问。如此不凡的谈吐,如此融会贯通的知识,真是应了苏轼的那句话,“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若没有读万卷书的积累和行万里路的见识,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水平的。
这位沈公子,绝不是简单的人物。
除此之外,她还慢慢发觉,原来他在花园里上课,一来是因为男孩子在屋内坐不住,二来更是为了减轻她的负担。这一段时间,孔聿黎已经借着上课的功夫把土都翻了一遍,在好几个花圃里种上了花草,有时还替她清理杂草杂物。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心中却是越发忐忑不安。
这一日,初冬寒意骤起,一阵冷风过后,就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两个小公子不愿待在室内,非吵着要出来看雨,孔聿黎也就着此情此景开始了教学。
柳渊澄洗好衣服,穿着一身蓑衣走到花园里,打算把不耐雨的盆栽搬到屋檐下,却不料孔聿黎都已经替她处理好了。她不好意思闲下来,只好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地上的落叶和杂草。
不远处,孔聿黎的声音传了过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首词就是苏轼在一场雨后写下的。试想,在某一个小雨天,恰如今日之烟雨蒙蒙,路上的行人都狼狈不堪地找地方躲雨,唯有东坡先生慢悠悠拄着竹杖踩着芒鞋,身披蓑衣,一边吟啸一边徐行,雨水滴在身上落在地上,溅起的水雾缭绕四周,可谓浪漫之至,豁达之至。”
男孩听了很兴奋,拽住他的袖子指向花园的另一边,高声问道:“夫子,所谓‘一蓑烟雨’,是不是就像那个人那样?”
孔聿黎扭头一看,在花园幽静的青石路上,有一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站在满月般的月洞门前,她手里握着一把长柄扫帚,微微弓身,正专心扫地。柔柔雨点如丝如绵,她的周身一片轻飘飘的朦胧,仿若身处云中,如同是天宫中的神瑛侍者。
他许久没有说话,望着那个消瘦的背影,心绪如潮水般起伏不息。
“夫子?夫子?”男孩们等不到回应,急得拉扯他的衣角。
孔聿黎回过神来,点了点头,慢慢说道:“不错,就像那个人一样。人生总是有许多风风雨雨,但不要害怕,因为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一蓑烟雨,超脱物外,无所畏惧,随遇而安,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夫子,你说的真好,我也要试试在雨中走路!”
“夫子,我也要!”
两个男孩兴奋地跳来跳去,想要直奔雨中,却被孔聿黎捉了回来:“想要漫步可以,都去穿好蓑衣再出来。”
“好的夫子,我们这就去拿!”
两人蹦蹦跳跳跑回房间,孔聿黎对着两个欢脱的背影淡淡一笑,转头看向柳渊澄。
【小凌子说】
苏轼的《定风波》是我超级喜欢的一首词,里面的人生智慧也一直激励了我。写在小说里,希望与大家共勉,愿每一个人都活得自在,笑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