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1/2)
她拿起竹筒,用刀挖开一小半,将两头削成三角状,如舟船之形,再在竹舱中铺上浅浅一层花泥,摆上几块黑石,这花器就算准备好了。她起身去园子里走了一圈,很快就抱着一捧花草回来。
一阵修修剪剪之后,她将细长半弯的木槿枝条插在船头,正中插上一朵盛放的粉荷,侧部斜插萱草和石榴,船尾布置了一些绿茸茸的碧叶。在她巧手设计之下,就连外行人钱婶都品味出这花舟的飘逸灵动。
钱婶心中暗喜,看柳渊澄一直不讲话,正想为她吆喝两句,就听到她柔柔的声音响起:
“郑大哥,府里有冰么?能不能匀我一些?”
郑永点头,便安排人去取,很快,一大块冰就送了过来。
柳渊澄用斧头将冰劈开,徒手挑拣了十几块相对规整的冰块,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铜盘之上,最后再将竹筒放在冒着冷气的冰块上。
柳渊澄指尖冻得通红,她快速搓了两下,将铜盘推到郑永面前,福身道:“郑大哥,好了。”
仲夏之时,天气炎热。铜盘的金属光感,叠加冰块的晶莹剔透,丝丝缕缕的冷气在竹筒周围不停升华,一艘满载鲜花的青竹小舟仿佛随时要游动起来。
钱婶看到最后这点睛之笔,一时竟忘了说话,倒是郑永反应快,立刻吩咐人把花作送去孔聿黎的房间,又十分客气地亲自送钱婶和柳渊澄到了府门。
“钱婶,木娘子,公子看过之后如果满意的话,会有人上门告知的,请耐心等候。”郑永道。
“您受累了,那如此我们便不打扰了,告辞。”钱婶热情地向郑永道谢,而一旁的柳渊澄没有说话,只是向郑永福了福身,便跟着钱婶离开了。
这木娘子性子倒是淡泊,看上去是个稳重可靠之人。郑永越看越觉得合适,便立刻去到孔聿黎的书房汇报此事。
书房中,孔聿黎正斜倚在南官帽椅上,手握一卷《东坡七集》随意翻看,旁边的小几上摆放着柳渊澄的青舟。
郑永敲门进来,躬身道:“公子,这花作您认为如何?”
孔聿黎放下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雾气缭绕的花舟,淡淡道:“花艺一般,不过匠心还算独特,勉强可入眼。你与他聊过,感觉如何?”
郑永知道公子心高气傲,能给出这般评价已经算是很高的了,便道:“这位匠人对植物造景造诣颇深,许多观点都与公子您的看法不谋而合。而且她为人稳重,闲话很少,可以说是这一个月来最合适的一位了。”
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做下人的,关键不能嘴碎,否则府上主子的事情都传到外头去,那还得了?于是孔聿黎赞同地点头道:“此人家世如何?”
“此人名叫木三娘,家住明德巷…”
“等下!”郑永还没说完,就被孔聿黎不悦地打断了,“她是个女子?”
郑永连忙解释道:“公子容禀。木娘子她一年多前与夫家和离,带着女儿一起生活。”
孔聿黎闻言,脸上严肃的表情才稍稍缓和。听到木三娘有个女儿,想来必定是三四十岁的妇人,倒也不会惹来什么麻烦,便同意了:“既如此,那就定下她了。你去拟一份契约,让她签字。”
“木娘子目不识丁,是否让她画个押就行?”
“嗯,让她尽早来吧,这园子该修整了。”孔聿黎说完,在柳渊澄的花舟旁燃起了一炷清香,又拿起《东坡七集》翻看起来。
--
当天,柳渊澄就收到了喜讯。木婆婆也很高兴,拿出最后一点积蓄说要给她买件新衣服。柳渊澄坚决拒绝。而木婆婆却说,去到主人家要留个好印象,更不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让其他下人看不起。柳渊澄拗不过,最终买了一条牙白色短褙长裙,第二天就去了沈府。
出乎意料的是,她一直没见到沈府的主人沈明,前前后后都是郑永安排她府内的工作。她后来才听其他下人说,沈明此人深居简出,除了客人来访或者有事出府,他一般都待在自己的书房和卧室。
而沈明似乎遵循着“用人不疑”的原则,好像十分放心她,除了最开始让郑永让她画了一份园子改造图,就再也没有过问她任何事情,所有大小事项都由她拍板决定,就连每日送去书房的花作都按照她的想法来设计。
柳渊澄待了几日,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份好活计。且不说月银丰厚,工作自主,最重要的是,她原本一想到要与二十五岁的年轻男主人单独打交道,整个人就本能地发憷,现在好了,沈明根本不见下人,所有麻烦通通都不存在,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吗?
所以,她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天到了沈府就是埋头苦干,有时甚至还帮着做一些其他的杂活。一个多月的时间,沈府花园就焕然一新。
这一日,孔聿黎收到一瓶鲜花,数条红蓼交错共插,芦花在边,点缀以野菊和田基黄,颇有水国清韵之姿。他欣赏了片刻,想到这一段时间,花草匠送来的花作确实很对他胃口,便决定去会一会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