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11(2/2)
“且看着吧,我觉得陛下并非不知轻重的,在这时开办玻璃厂,定然有他的考量。”
“何大人所言极是。”
天朔帝将建造玻璃厂的重任交给了工部,工部尚书何景山又将这桩差事交给了乔钰。
当天,乔钰带着一众下属出城,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将玻璃厂的位置定在皇庄旁边。
一来人迹罕至,二来守卫森严。
当天下午,匠人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建厂房和烧制玻璃所需的窑炉。
乔钰一直忙到戌时末才回家。
刚坐下准备用饭,就迎来秦觉、孟元嘉和夏青榕的三堂会审。
孟元嘉:“乔钰,你老实告诉我,玻璃是不是跟你有关系?”
乔钰喝一口汤润润嗓子,坦然承认了:“朝中某些大人不是担心两国开战后国库空虚么?我就想了个挣钱的法子。”
夏青榕:“所以玻璃究竟是何物?”
乔钰简单形容了一下,最后总结:“目前是奢侈品,专宰冤大头。”
秦觉:“......这话若是让旁人知晓,怕是要对你群起而攻之。”
乔钰大手一挥:“没关系,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我前头还有个陛下呢。”
“再说了,他们若是不愿意,谁也不能从他们的口袋里抠出钱来不是?”
孟元嘉疑惑问道:“钰,陛下为何不告诉大家玻璃是你研制出来的,有水泥和石灰肥,反对的人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乔钰捏着筷子,致力于将两根筷子捏得一样齐:“唔......有些东西事关西征,可能要等到正式开战或西征结束后才会公之于众。”
两件功劳一起封赏才更爽不是吗?
再者说,这边乔钰献上玻璃制法,另一边的战场上就出现了火药,很难不让人起疑心。
乔钰觉得,没必要自讨苦吃,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了父亲,玻璃厂建成之后我会向陛下提议,面向全京城举办一场玻璃展会,陛下多半会让您负责,到时候您可劲儿宰他们,也算是为国库增收了。”
秦觉:“......知道了,为父心中有数。”
短暂的沉默后,秦觉说起秦曦的亲事。
先帝驾崩未满一年,民间不得嫁娶,但是不妨碍提前相看,满一年后定亲。
“陛下有意在明年开恩科,届时各地举人汇聚京城,我一人吃不准,你们可要帮我掌掌眼。”
乔钰正要应,外面传来雄浑悠远的钟声。
“咚——”
“咚——”
“咚——”
钟声绵延不断,足足敲了十二下。
敲钟十二次,皇后、皇太后薨逝。
众所周知,皇太后早在十年前便已薨逝。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皇后娘娘去了?”
“很显然是这样。”
“可是她还那么年轻,太子殿下还那么小。”
乔钰不急不缓地吃饭,抽空开口:“皇后娘娘本就体弱多病,缠绵病榻多年,此番徐氏获罪......”
言尽于此,给人留下无尽遐想。
“只能说造化弄人。”
“说句大不敬的话,都怪先帝乱点鸳鸯谱。”
秦觉从头到尾没有发表意见,叮嘱乔钰早点休息,就回隔壁去了。
......
翌日,乔钰照常前往东宫,为小太子授课。
元宝眼圈红红,没精打采的模样像极了意外落水,浑身湿漉漉的小猫,着实惹人怜爱。
但是乔钰再清楚不过,小太子是在做戏。
有乔钰悉心开解,还有商承策的无条件宠爱,元宝早就从母亲离开的失落中满血复活。
乔钰翻开书本,在小太子“智多近妖”“哭包”的标签后面加上“戏精”这个新标签。
半个时辰的授课结束,元宝邀乔钰一同品尝御膳坊送来的小点心。
“那微臣便却之不恭了。”
乔钰从容落座,品尝御膳坊出品的点心。
“少傅。”
“嗯?”
“上午我去御花园散心,碰见了父皇的嫔妃,足足有四个。”
没记错的话,商承策的后宫嫔妃有且仅有四个。
乔钰:“......”
“她们向我示好,说我如何聪慧过人,父皇如何疼爱我,末了又明示或者暗示,让我在父皇面前为她们美言几句。”
“我知道,她们讨好我是为了做皇后。”
“但是父皇昨夜同我说过,他不打算再立皇后。”
元宝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好似万千繁星坠入其中。
“父皇说,他只有一个皇后,也只有一个太子。”
元宝虽然对他的异母兄弟没什么恶感,但是这种被无条件偏爱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元宝才不会告诉少傅,昨夜父皇走后,他兴奋得在床上翻了好几个跟头,险些掉到地上。
这有违大商储君的威严气势,更是会影响到自己在少傅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小太子决定,让昨夜的糗态成为永远的秘密。
乔钰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商承策本就不好女色,膝下有三子三女足矣。
他也不是那种受臣子掣肘的皇帝,什么借选美纳妃、雨露均沾平衡前朝,这种事情压根不会发生。
乔钰望向脸上笑出酒窝的小太子,勾了勾唇。
从东宫离开,乔钰又去了趟城郊,检验玻璃厂的建造进度。
敲打处罚了几个浑水摸鱼的匠人,按照这个进度,半个月就能建成。
最迟腊月,即可举办玻璃展会。
乔钰在守城士卒的恭维声中策马入城,他已经开始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了。
-
即便京城发生皇后薨逝这样的大事,也丝毫没能影响到商军备战、出t征的步伐。
这天清晨,天朔帝携百官出城,送大军出征。
“今日朕在此预祝诸位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凯旋之日,朕在此处等待诸位风光归来。”
“微臣必不负陛下厚望!”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商军似长龙,英勇无畏地向西挺进。
为陛下,为家人,为抛头颅洒热血的荣誉。
......
半月后,玻璃厂建成。
一如池州石灰厂,天朔帝派遣亲信掌管玻璃厂。
开张当日,御驾亲临。
前方禁军开道,引来全城百姓的驻足围观。
“玻璃是什么?”
“听起来就是好东西。”
“甭管是不是好东西,前几日玻璃厂招工,我恰巧去外地走亲戚,错过了招工,肠子都悔青了。”
“玻璃厂是朝廷开办,要是能进厂做工,便是端了个铁饭碗,这辈子不用愁了。”
“别担心,要是玻璃厂卖得好,说不定也能跟池州的那个石灰厂一样,一年之内举办十来次招工。”
比起平民百姓对玻璃厂招工数量、待遇等的关注,权贵、富绅、商贾更关心玻璃本身。
“老夫活了六十八年,年轻时曾云游天下,自诩见多识广,但不可否认,老夫对‘玻璃’一无所知。”
“石灰厂卖的大多是建筑材料,莫非这玻璃厂也是?”
“池州石灰厂生意极好,日进斗金,若再在京城售卖水泥等物,反倒是多此一举。”
“比起建筑材料,我觉得玻璃更像是什么装饰品。”
“只听名字,我便觉得美轮美奂。”
“所以说,诸位可有谁见过玻璃?”
“不曾。”
“从未。”
“老夫亦然。”
几经交流之后,玻璃厂完全勾起了这些人的好奇心。
他们好奇得抓心挠肺,迫切地想要见识一番。
好在,朝廷并未让他们等待太久。
十一月中旬,玻璃展会的请帖如同雪花般飞出皇宫,飞向权贵、富绅、商贾的家中。
“玻璃展会?倒是闻所未闻。”
“这请贴上说届时将会向宾客展示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玻璃制品,就凭这一点,我怎么也得去一遭。”
“我倒是要看看,这些日子传得神乎其神的玻璃究竟长什么样。”
转眼到了腊月初一,玻璃展会如期而至。
这天早上,受邀宾客携家眷前往举办展会的皇家别院。
来到别院,自有面容秀美的丫鬟领他们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玻璃窗和玻璃屏风。
宾客看着晶莹剔透、纯净无暇的玻璃,个个张大嘴,眼珠子都不会转了。
“这就是玻璃?”
“居然没有一丝杂质?!”
“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玻璃对面的人。”
“我要将书房的窗户全部换成玻璃窗!”
别院内陈列着许多玻璃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镜、玻璃杯、玻璃碗、玻璃盘、玻璃灯、玻璃花瓶以及各式各样的玻璃摆件。
除了安装在窗户上的玻璃,玻璃屏风等大件物品,其余大多井然有序地摆放在长桌上。
宾客们一边惊叹,一边在琳琅满目的玻璃制品中穿梭。
“这玻璃镜比铜镜照得还要清楚,连我脸上的痣都看得一清二楚,夫人爱美,不如买一面玻璃镜送给夫人,夫人定会欢喜。”
“我正愁祖父生辰送他什么好,祖父喜欢钻研茶道,买一套玻璃茶具回去,定能在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
“小妹夜间总要点着蜡烛才能入睡,买一盏玻璃灯给她,既美观又安全,一举两得。”
就在宾客们看得应接不暇,惊叹连连时,玻璃厂总管事现身。
“诸位客官若是对某件商品感兴趣,可前来此处预订,只需交付一定量的订金,便可享受送货□□,还将获得玻璃厂免费赠予的折扣卡一张......”
此言一出,宾客蜂拥而上。
“我要二十面玻璃镜!”
“我要五套玻璃茶具!”
“我要一对玻璃屏风!”
“......”
总管事嘴都快笑烂了,高兴得合不拢嘴,扯开喉咙大喊:“诸位不要急,在下向诸位保证,每个人都能订到想要的东西。”
但是效果甚微。
不远处,乔钰牵着微服出宫的小太子,看着热情到近乎疯狂的宾客,露出满意的笑容。
“今日之后,玻璃厂的名声打出去,国库又将日进斗金。”
“国库充盈,百姓可安居乐业,将士亦可吃好喝足,有力气上阵杀敌。”
乔钰低头看向元宝,眉目舒展,暴露在阳光下的面孔俊美得不可思议。
“大商会越来越好的,不是吗?”
元宝一时看呆了,好半晌才回过神,小鸡啄米般点头:“嗯嗯,一定会的。”
“少傅,多谢您为大商所做的一切。”
元宝晃了晃乔钰的手,一本正经地承诺:“等战事平息,我要用这些年存的私房钱为少傅建一座装满玻璃窗的漂亮房子。届时少傅入住新宅,必然心情舒畅,终日开怀。”
乔钰眉梢微挑,欣慰感油然而生,伸出右手尾指,语气含笑:“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元宝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儿,和少傅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