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108(2/2)
但是对于一国储君而言,这是基本操作。
储君不仅要学经史,习六艺,还要学习治国之策,必须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并且要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才能成为皇子的表率,成为百官心目中的完美太子。
元宝深知这个道理,从未抱怨过一句,努力朝着完美太子的方向靠拢。
乔钰抵达东宫时,元宝正在扎马步,累得满头大汗,两条短腿颤巍巍,宛若蝴蝶振翅。
陶正青在一旁盯着,见乔钰过来,笑着打招呼:“钰弟。”
乔钰走过去:“陶大哥。”
陶正青偏过头,眼神奇异地打量乔钰:“钰弟,你似乎又长高了些。”
先帝驾崩,新帝即位。
商承策借清理六部,将他提拔为兵部侍郎,还让他做了太子少保。
此等殊荣,让陶正青的身份水涨船高,同时也更忙碌了。
从登基大典至今,陶正青已有一个半月不曾见到乔钰。
乔钰低头看,没什么感觉:“可能最近吃得好,不过也就这两年,及冠之后应该就不长了。”
陶正青问:“钰弟可是明年及冠?”
乔钰颔首。
陶正青双手抱胸:“及冠之后便是彻底长大成人,届时钰弟就能娶妻生子了。”
乔钰笑笑没说话,总不能说他暂时没这个想法。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直到前方传来元宝弱弱的语气:“太保,何时才能结束?孤快坚持不住了。”
陶正青看向一旁的沙漏,上端只剩浅浅一层:“行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殿下辛苦了。”
元宝站直,贴身内侍方公公上前,又是送水又是擦汗。
元宝吨吨喝完水,神采奕奕地回话:“少保也辛苦了。”
陶正青忍不住笑:“殿下快去更衣吧,免得着凉。”
“好。”元宝嗯嗯点头,看向乔钰,“少傅稍等,孤很快就好。”
乔钰应好,同陶正青耳语:“殿下真可爱。”
陶正青深有同感,感慨道:“陛下将殿下教得很好。”
两人又说几句,陶正青便告辞了,乔钰前往书房,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准备。
......
正值深秋时节,天黑得早。
授课中途,宫人走进书房,悄无声息地点燃蜡烛,又悄然退出去。
小太子全神贯注地听讲,丝毫没有留意到她。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今天就到这里,后天微臣再来为殿下授课。”乔钰合上书本,“还请殿下记得完成微臣留下的课业,无需耗费太长时间,一炷香即可完成。”
小太子将毛笔放到笔山上,双手交握:“是,孤记下了。”
乔钰提出告辞,准备出宫归家。
元宝一脸的天真无邪:“孤打算去见父皇,正好与少傅同路。”
乔钰便问:“殿下可要与微臣同行?”
元宝顺杆往上爬:“嗯,可以。”
乔钰就笑,敢情还是个芝麻馅汤圆。
于是乎,乔钰就和元宝小太子踏上了寻父之路。
除了他们两人,还有方公公和奶嬷嬷朱氏。
方公公提着灯笼,在前方引路。
从东宫前往麟福宫,势必要途径御花园。
前方就是御花园,元宝以天黑路滑为由,偏要乔钰牵着他走。
小太子理直气壮:“今日练武快要累坏了,孤双腿跟面条似的,走路都打飘。”
乔钰哦了一声,尾音上扬:“如此说来,殿下可要微臣抱着走?”
在乔钰充满揶揄意味的问话下,元宝脸蛋“咻”地红了,小小声说:“倒也不必。”
前方提灯笼的方公公和斜后方提食盒的朱嬷嬷低头忍笑。
乔钰也笑,仗着夜色遮掩,手指闪电般袭上小太子的包子脸。
果然,手感极好。
元宝:“......?”
正疑惑时,一只大手牵起他的,包在温暖干燥的掌心:“殿下,微臣牵着您走。”
元宝翘起嘴角,大眼睛忽闪忽闪:“好!”
就这样,乔钰牵着他往前。
行至御花园一处假山旁,前方倏地响起短促的叫声。
下一瞬,叫声消失,转为急促的喘息,以及布帛撕裂的声响。
乔钰:“......”
乔钰一把捂住元宝的耳朵,靡靡之音不堪入耳,万不能让小孩子听了去。
元宝疑惑地歪了歪头,不明白少傅为何这样做。
虽然不解,但他还是乖乖不动,任由少傅隔断他的听觉。
朱嬷嬷是过来人,也是最早听出猫腻的,当即脸色铁青。
方公公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满脸尴尬,上前不是,后退也不是。
乔钰俯身抱起小太子,一手捂着他的右耳,将左耳贴在胸前。
而就在这时,女子低低地叫了声:“王爷......”
不知哪位王爷也低低地笑:“不愧是陛下的贤妃娘娘......”
乔钰:“???”
贤妃?!
王爷?!
乔钰罕见地表情空白,脑中被感叹号和脏话刷屏。
直到元宝牵起他的衣袖,轻晃两下,乔钰才堪堪回神。
“走。”
乔钰努了努下巴,无声示意。
四人原路返回,绕开御花园,从另一条偏远的宫道前往麟福宫。
元宝是个好奇宝宝,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少傅,方才那是什么声音?莫非是万兽园新养的什么鸟儿?”
乔钰喉头一哽,单手托着小太子,大步流星地往前:“嗯......或许......我也不太清楚。”
元宝也不为难他:“那孤等会儿问父皇。”
乔钰:“......”
方公公:“......”
朱嬷嬷:“......”
一行人很快来到麟福宫。
商承策正在处理奏折。
政务繁忙如他,每天只有两三个时辰的睡眠时间,几乎到子夜时分才能歇下。
杜公公上前:“陛下,太子殿下和乔大人来了。”
商承策以为自己听错了:“元宝和钰弟?”
杜公公点头:“没错,正是太子殿下和乔大人。”
“太子殿下给您送晚食,乔大人正好结束授课,顺道送太子殿下过来。”
商承策看了眼堆积如山的奏折,忍痛放下朱笔:“让他们进来。”
伴随一阵哒哒脚步声,元宝冲进来。
“父皇父皇父皇父皇,元宝来啦!”
商承策敞开双臂,元宝扑进老父亲的怀里。
乔钰落后一步,忍不住扬起嘴角。
“陛下。”
商承策颔首,听元宝碎碎念。
“父皇,元宝给您带了马蹄糕,您批阅奏折辛苦了,快尝尝吧。”
商承策哪里看不出长子心里的小九九,面不改色道:“为父刚用过膳,元宝吃吧,不过只能吃两块。”
元宝欢呼:“好耶!”
乔钰:“......”
元宝到一旁吃马蹄糕,乔钰想了想,还是将御花园的见闻告诉商承策。
商承策听完,陷入沉默。
乔钰暗觑他的脸色:“我不太确定,但那声音似乎是......”
商承策轻咳一声道:“我知道。”
乔钰:“嗯?”
商承策搓了搓眉心的折痕,不自在地说:“早在半月前,我就知道了。”
乔钰:“啊?”
......
那天晚上,乔钰不知道他是怎么回去的。
商承策一席话,将乔钰的神志震得七零八落,魂飞九天,洗漱之后才恢复正常。
冷静下来后,乔钰很快意识到什么,对商承策的钦佩油然而生。
不愧是要做大事的,能忍常人不能忍。
-
秋去冬来。
冬至日,京城纷纷扬扬落了一场大雪。
也就在这天,天朔帝染上风寒,第一次鸽了早朝。
原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风寒,太医院开了药,喝上两副药就能痊愈。
谁料喝了药,天朔帝的病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日益加重。
半个月后,天朔帝又一次鸽了早朝。
被杜公公告知陛下身体不适,早朝取消,百官退出金銮殿,低声窃语。
“陛下这都病了半个月,怎么又病重了?”
“印象中陛下身强体壮,按理说不应该啊。”
“陛下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依我看呐,不见得是风寒所致,多半是累病了。”
“唉,陛下是明君,就是对自己太过苛刻。”
“谁说不是呢。”
乔钰回首,杜公公龙椅旁。
四目相对,杜公公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今天过后,天朔帝以养病为由,取消了未来五天的早朝。
第六天,百官在金銮殿等了又等,始终不见天朔帝的人影。
直到两个时辰后,杜公公才匆忙t赶来。
杜公公神色憔悴,眼圈泛红,声线沙哑:“陛下身体不适,诸位大人请回吧。”
“怎么又身体不适?”
“这都多长时间了,陛下怎么还未病愈,反而越病越重了?”
等到下午,又有又有消息传出。
“太医院全体太医出动,陛下怕是不好了。”
“陛下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就连太医院院首都束手无策。”
“你们说,陛下要是......下一位会是哪位?”
“惠郡王是不可能了,多半是文王。”
“为何不能是轩王和定王?”
“也不是没可能,但是文王的胜算更大,毕竟他有右相的支持,入朝参政多年,拥趸甚多。”
“可如果文王登基,那岂不意味着徐氏又要崛起了?”
“徐氏啊......这京城又要热闹喽!”
乔钰闲暇之余听同僚议论,面上不动声色,完成何景山交代下来的差事,伴着钟声下值回家。
饭桌上,孟元嘉和夏青榕也在说这件事。
“钰,陛下会没事的吧?”
“放心吧,陛下很快就能好。”
听乔钰这样说,孟、夏二人松了口气,这才说起其他。
用完饭,乔钰去书房,将带回来的文书解决了,翻看几页闲书,便躺下入睡。
月至中天,乔钰睁开眼,起身更衣,拉开房门走出去。
秦永秦进候在门外:“公子。”
乔钰微微颔首:“走吧。”
于祥起来方便,见到三人吓了一跳:“公子,秦大哥,秦二哥,你们这是?”
乔钰拢了拢大氅,慢条斯理道:“去捉老鼠。”
于祥:“啊?”
乔钰不多言语,修长身形融入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