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章 085(1/2)
第085章 085
户部左侍郎到木兰县的时候, 乔钰正带着大夫赶往大福村。
乔钰派人在木兰县各地宣传蝗虫吃法,千叮咛万嘱咐,青绿色的蝗虫能吃, 群居的黑褐色蝗虫有毒, 它们飞行时互相碰撞, 会产生一种毒素,绝对不能吃。
见识过知府大人把县丞和主簿抽成血葫芦的凶残, 衙役、县兵哪里敢阳奉阴违,好说歹说, 唾沫都说干了, 总算让百姓记住什么样的蝗虫不能吃。
所幸经过半个多月夜以继日的灭虫行动, 蝗虫数量锐减, 群聚的蝗虫少了许多。
百姓也很争气, 铭记官府的三申五令,从没在这方面出过事。
今天早上乔钰还随口夸了一句,谁料他们这么不禁夸,没过中午就有人误食毒蝗虫,命悬一线。
且不止一人,而是一家八口。
乔钰:“......”
撤回, 撤回。
彼时, 乔钰恰好在附近村落巡视,得知大福村有村民中毒, 当即派人寻来十里八村唯一的大夫, 快马加鞭赶过去。
县兵事先给中毒的八个人催吐过,灌了满满一肚子水, 这会儿脸色青白地躺在炕上,晕得不省人事。
乔钰率先进门, 见桌上摆着两盘蒸蝗虫,颜色是明显异于无毒蝗虫的黑褐色。
老大夫眼神不太好,几乎跟蝗虫脸贴脸,还用筷子拨弄,确认是知府大人三令五申,不可食用的蝗虫,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啪”地摔了筷子。
“胡闹!简直太胡闹了!”
乔钰让老大夫先去医治病人,发现其中有两个孩子,蹙着眉看向一旁的村长:“你们不知道什么蝗虫能吃,什么不能吃吗?”
村长紧张得满头大汗,这会儿只想撇清责任,就差指天发誓了:“大人息怒啊,官爷敲锣打鼓来咱们村,连着说了好几遍,草民又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堂屋盘子里的那些咱们要么一把火烧了,要么挖个深坑埋了......”
话说了一箩筐,总结下来就是大福村人人都记得蝗虫吃法的禁忌,唯独这家人不信邪,不听劝,偏要作死尝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句难听的,活该遭罪。
但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人让吃,他们就吃了。
乔钰揉了揉眉心,深感头痛。
经过大夫一番诊治,病人的情况稳定下来,乔钰提出告辞。
村长送知府大人到村口,点头哈腰,再三保证:“大人放心,草民一定盯着村民们,这种事情绝不会再发生。”
想到那一家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村长暗戳戳磨牙。
知府大人严惩狗官,给他们粮食,教他们如何消灭蝗虫,蝗虫的各种吃法更是让他们大饱口福,这样百年难遇的好官,如果对大福村留下坏印象,他们就是大福村的罪人!
乔钰应好,策马离开大福村。
“秦永,回头让县兵再去地方上宣传,把吃毒蝗虫中毒的症状说得严重一点。”
百姓惜命,像今天这家人不怕死的终归是少数。
这次之后,若是再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讨苦吃,那他就不管了,任其自生自灭罢。
“是。”
巡视因大福村村民中毒被迫中断,乔钰收拾好心情,继续带着衙役巡视,帮助百姓灭虫。
数十只鸭子成群结队,嘎嘎叫着扑进地里,与蝗虫展开一场鏖战。
太平村村长说:“大人您让大家放出鸡鸭鹅吃蝗虫,我们发现鸭子比鸡和鹅更管用,就把所有的鸭子聚集到一起,每天也能吃不少蝗虫咧!”
由此可见,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主动配合官府做事的。
乔钰手持铁锹,将蝗虫深深掩埋:“对了,先前去府城的村民现在如何了?”
那天夜里,县兵发现太平村村民偷跑出城,骑着马一路追捕,途中死了好几个村民,幸存的也受了很重的伤,在府城的医馆里躺了几天才能下地。
他们惦记着村里,不顾伤势未愈和大夫的劝阻,硬是坐牛车回村里。
一晃过去一个月,乔钰来太平村巡视,恰好想到他们,顺口问了句。
村长指着前面:“喏,大人您瞧,他们就在前面的田埂上捉蝗虫。”
乔钰放目远眺,田埂上飞着的蝗虫仅稀稀拉拉数十只,几个汉子拿着网兜捉蝗虫,旁边的小孩儿嘻嘻哈哈,又跳又笑。
“我要吃炸蝗虫!”
“烤蝗虫也好吃!”
蝗灾犹在,大家脸上的笑容却是那样的明媚灿烂,不复六月中旬的绝望麻木。
“知府大人,我们都很感激您为大家所做的一切。”
因为知府大人的种种举措,让大家有了抗击蝗虫的勇气和信心。
村长言辞激动,高声道:“张平,你们几个过来!”
张平几人不明所以地跑上前,手里拎着带盖的竹篓,里面是可食用的蝗虫。
“老叔,你叫我们作甚?”
村长急了,几个人都挨了他一个脑瓜崩:“憨货,这是知府大人!”
“啥?”
“知府大人?!”
几双眼齐刷刷落在乔钰身上,比头顶的太阳还要灼热,看乔钰好似在看什么大罗神仙。
乔钰面带微笑:“你们......”
“多谢知府大人!”
“谢大人救命之恩!”
“没有大人,就没有今天的木兰县,请受草民一拜!”
张平几人回过神,二话不说对着乔钰跪下来,砰砰磕头。
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汹涌的感激之情感染到在场每一个人,跟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跪了一地。
“谢知府大人救命之恩!”
“谢知府大人救命之恩!”
字字真情,句句激昂。
此情此景,让乔钰心潮叠起,某些不可名状的东西在他血肉中生根发芽。
乔钰从未如此真切地意识到,这些天的夙兴夜寐没有白费。
“诸位的谢意本官收下了,都起来吧。”
太平村村民起身,目光仍然停驻在知府大人身上。
乔钰问张平:“木兰县到府城需要几个时辰,深夜出发,至少要到下午才能抵达,你们上午就到了,可是走了什么捷径?”
“没什么捷径,草民为了躲避追捕,甚至东躲西藏,走了很多弯路。”张平如实道,“我们之所以能提前到府城,是因为搭乘了荣家的马车。”
乔钰眉梢微挑:“荣家?”
张平点头:“我们实在没法子了,就拦了过路的马车,想请他们带我们一程。”
荣家在池t州府名声极佳,前任家主在世时,逢年过节总会施粥布善,是人人皆知的荣大善人。
张平几人中有识字的,认出马车上挂的牌子是“荣”字,便冒险一试。
幸好,他们赌对了。
荣家主得知他们的遭遇,特地腾出一辆马车,差人送他们到府城。
荣家的马车进城,他们紧接着也被守城的府兵发现了。
先有施粥,后有捐粮,如今又对陌生的过路人施以援手,足以见得这位荣家主秉承先父遗风,也是位大善人。
素未谋面,荣家主就给乔钰留下来极好的印象。
......
辞别了太平村村民,乔钰继续前往下一个巡逻地点。
“大人!知府大人!”
远处一人策马而来,边高呼边挥舞手臂,试图引起知府大人的注意。
乔钰定睛望去,来人是留守县衙的府兵。
“吁——”
乔钰停下马,等府兵到跟前:“何事?”
府兵满脸喜色:“大人,户部的侍郎大人给咱们送赈灾银粮来了!”
户部侍郎?
最近太忙了,木兰县的蝗灾以及府城送来的公文,乔钰每天只能睡一两个时辰,差点忘了赈灾银粮的事儿。
乔钰一抖缰绳:“走,回城。”
“好嘞!”
一行人策马疾驰,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县衙。
左侍郎坐在大堂里喝茶,县尉战战兢兢陪同在侧,一副坐立难安的模样。
“大人回来了!”
这厢一见到乔钰,仿佛见到了救世主,忙不叠起身相迎,差点哭出来。
乔钰让他下去,迎上户部左侍郎:“杜大人不辞辛劳远赴千里来此,下官替成安县百姓谢过杜大人。”
言罢拱手作揖,感激溢于言表。
杜侍郎仍处于木兰县百姓吃蝗虫的震惊之中,有些慢半拍地回过神,啊一声:“乔大人言重了,此乃杜某分内之事。”
客套寒暄过后,杜侍郎指向门外:“蝗灾肆虐,又逢贪官作祟,百姓苦不堪言,陛下雷霆震怒,特命杜某送来赈灾银粮,还请乔大人查验一番,尽快分发给木兰县百姓。”
乔钰下马时就已经看到成箱成袋的赈灾银粮,确认无误后叫来县尉:“即刻派人将银粮分发到受灾百姓的手中,一切按规矩来。”
县尉听出知府大人语气里的警告,想到至今仍在牢狱中半死不活的同僚,登时虎躯一震:“是,下官遵命!”
乔钰又让秦进过去盯着点。
并非疑心县尉,而是担心底下有人贪心,偷偷昧下赈灾银粮。
他们多贪一分,分到百姓手里的就少一分,乔钰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杜侍郎全程围观,见乔钰有条不紊地下达指令,所表现出来的理智镇定堪比为官十余年的官员,心中又是惊叹又是羡慕。
尚书大人有乔钰这样有出息的义子,怕是半夜做梦都要笑醒。
转念想到自家还在乡试苦苦挣扎的长子,杜侍郎心情更复杂了,像是在一堆酸黄瓜里滚过一圈,酸了吧唧,难受得紧。
乔钰吩咐下去,这才想起杜侍郎:“杜大人远道而来,乔某本该在府城设宴,为您接风洗尘,只是当下消除蝗灾刻不容缓,稍后乔某还得下去巡视,还请杜大人海涵。”
杜侍郎直言无妨,欲言又止半晌,终究没忍住:“杜某听闻百姓烹制蝗虫最先是由乔大人提出,此事孰真孰假?”
乔钰坦然道:“确有此事。”
杜侍郎震声道:“乔大人可知蝗虫乃害虫?”
“乔某不仅知道蝗虫是害虫,还知道有些蝗虫不可食用,误食将会中毒。”乔钰轻笑,“百姓吃蝗虫的初衷是因为池州府存粮即将告罄,便是前往隔壁府借粮,一来一回也要许多时日,这期间百姓无粮可食,将会大大拖延消灭蝗虫的进展,还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乔钰摊手:“至少百姓不会饿肚子了,不是吗?”
他当然知道部分蝗虫有毒,也知道蝗虫不易消化。
为了不让百姓吃观音土,胀肚而亡,更有甚者易子而食,他只能这么做。
杜侍郎哑然。
他只看到木兰县百姓脸上的笑容,不似处于蝗灾之下的灾民,以及蝗虫入菜的荒谬,而疏忽了最根本的问题。
蝗群破坏力惊人,所过之处寸草不留,粮仓亦损失严重。
一定是走投无路,乔知府才会出此下策。
木兰县能有今日,离不开官民上下一心,其中的艰难险阻难以想象。
杜侍郎心底升起由衷的钦佩,对着乔钰作了一揖:“杜某失言,方才冒犯了乔大人。”
乔钰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忽而灵机一动:“杜大人可要尝一尝?”
杜侍郎:“啊?”
尝什么?
不会是......
“自然是炸蝗虫,口感酥脆,颇具一番风味。”
杜侍郎:“......”
乔钰抿嘴笑,眼里盛满了期待:“杜大人?”
杜侍郎眼神游移,似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真要论起来,乔大人比他长子还要小几岁,是他的晚辈。
晚辈盛情相邀,长辈岂有拒绝的道理。
更遑论,这位可是尚书大人的义子,轻易得罪不起。
炸蝗虫而已,忍一忍就过去了。
“好。”
杜侍郎听到自己的声音,应下了乔钰的邀请。
杜侍郎:“......”
乔钰立刻安排下去,不消多时,一盘刚出锅的炸蝗虫出现在大堂的桌案上。
“杜大人,请。”
杜侍郎攥紧手指,复又松开。
如此重复数次,做足了心理准备,夹起一只,颤巍巍放入口中。
一闭眼一咬牙的小动作,像极了秦永秦进初尝炸蝗虫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