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首(1/2)
岁首
小悠:“大姑,7号汉武帝的爷爷XH05汉文帝在位期间曾改元一次,是因为听信了术士之言。那7号的老爸XH06汉景帝呢?他在位期间两次改元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姑:“史料中没有找到记载,但在‘知乎’上关于‘汉景帝汉景帝为何俩次改元?’的问题中看到了一个合适的回答(‘作者:欲出世的入世者’),是这么说的:
景帝有过两次改元,《史记》没有给出明确原因,但是在孝景本纪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十(二)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注:当时还是以十月为一岁之首月,所以一年中先有十二月,再有二月)
这年发生了重大事件,废栗太子刘荣,立刘彻,同时还发生了日食。可能是诸多事件促使景帝改元。这是第一次改元。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城阳共王、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分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将行为大长秋,大行为行人,奉常为太常,典客为大行,治粟内史为大农。以大内为二千石,置左右内官,属大内。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中六年又发生了日食,景帝再次改元,可能不是巧合。这一年梁孝王死了,他是景帝的亲弟弟,吴楚之乱立下大功,在窦太后的支持下,有争夺帝位的行动。景帝分梁国为5小国,明显是削弱梁国实力,和武帝的‘推恩令’是一个意思。同时在中央政府,景帝进行了官制调整。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景帝于次年改元也算有道理。这是第二次改元。”
小悠:“XH06汉景帝两次改元,都是发生了大事,并伴有日食,怎么感觉跟XH05汉文帝一样,也都是迷信的产物呢?
不管是不是迷信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XH06汉景帝当时会改元,应该也是学的他老爸XH05汉文帝,所以7号汉武帝建年号和频繁改年号,根子上还是从爷爷XH05汉文帝那学的。XH05汉文帝改年号,真的只是因为迷信吗?”
大姑:“史料说是的。”
小悠:“那话题到这,就聊死了,没什么可讨论了。”
大姑:“未必。那个时候的人,大多都这样,为什么到XH05汉文帝时,却想到‘改元’呢?”
小悠:“对!那个时候的皇帝都迷信,但迷信到要‘改元’却只有XH05汉文帝,所以他在迷信的背后,肯定还有别的原因。但在讨论这个背后的原因之前,我有一个别的疑问要解决,那就是‘以十月为一岁之首月’是什么意思?一岁之首月,是‘正月’呀!怎么这里说是‘十月’呢?他是不是写错了?”
大姑:“不是!汉朝初年,都以‘十月’为一年的首月,到7号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改历,使用太初历,才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农历正月)。此前的《颛顼(zhuānxū)历》以建亥为岁首(即农历十月),因此太初元年前一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太初元年里,这一年共有15个月。共442天。”
小悠:“颛顼历?”
大姑:“颛顼历,秦朝历法,是中国古六历之一。相传‘颛顼历’在周朝末期已经制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一日为元朔。颛顼历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自号始皇帝)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117年。”
小悠:“古六历?”
大姑:“古六历,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制定的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六种历法的合称。”
小悠:“哦!顾名思义,黄帝历是黄帝制定的,颛顼历是颛顼写的,对吗?”
大姑:“不是!古六历的原本早已遗失,其中《颛顼历》也只是在考古中发掘到一些资料,其余五种历法,至今只留存一些片断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不难发现汉代初期曾流传的所谓‘古六历’并不是黄帝、颛顼、夏禹等人编订的,而是周朝末期的托古伪造的。
根据现今的研究,认为六种历法都是以365又1/4日一回归年,因为分母中有4,所以又称古六历为‘四分历’。古六历以29又499/940日(29.530851日)为一朔望月,在19年中设置7个闰月。古六历中各历的差异主要是历元、实行地区和岁首不同。”
小悠:“古六历的岁首不一样吗?”
大姑:“不一样。《史记-历书》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这是指夏朝岁首是正月初一,殷商岁首是十二月初一,周朝岁首是十一月初一。”
小悠:“颛顼是黄帝的孙子,生活的年代是在夏朝之前,所以古六历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是按照时代排序的。
其中,夏为一月、商为十二月、周为十一月、秦为十月。各朝代顺序依次是‘夏商周秦汉’——汉随秦制,很多都没改,历法也是直接沿用的秦代历法,若是改的话,我觉得‘汉朝’会以‘九月’为岁首。以此类推,那古六历中的前面两历的岁首,应该是黄帝历三月、颛顼历二月,这样就排好了。”
大姑:“你忘记了,之前说过,颛顼历就是秦朝所用的历法,以‘十月为岁首’。所谓‘古六历’并不是黄帝、颛顼、夏禹等人编订的,而是周朝末期的托古伪造的。”
小悠:“这么说来,‘古六历’其实从本质来说,就是一种历法,只不过用了不同的名字,而这六个不同名字的历法,最大的不同是一年的起算点不一样,为什么起算点会不一样呢?”
大姑:“可能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古老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民族都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新年的时间,这种现象即便到现在仍存在。例如:汉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初一;壮族的新年是在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哈尼族的新年,是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直至属猴日结束。”
小悠:“夏为一月、商为十二月、周为十一月、秦为十月。所以咱们汉族随‘夏’,壮族随‘周’,哈尼族随‘秦’。”
大姑:“我觉得说汉族随‘汉’比较合适,因为7号汉武帝太初元年,改‘正朔’,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农历正月)。”
小悠:“又出了个新名词‘正朔’,这又是什么意思呀?”
大姑:“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的新历法,后亦泛指历法。但这个词,有另一种含义,即‘正统’,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与唯一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