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姑说 > 岁首

岁首(2/2)

目录

小悠:“这个历法上的词汇怎么成了‘正统’这种条条框框类的概念了?”

大姑:“两者什么时候划上等号的不太清楚,但最少在汉朝的时候就应该产生了关联。因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

董仲舒是西汉学者,专治《春秋公羊传》。秦汉以前古书记载有夏、商、周三代,董仲舒认为改朝换代只不过在历法和礼仪上作形式上的改换。

夏以寅月为正月,商以丑月为正月,周以子月为正月,三代的正月在历法上规定不同,故被其称作‘三正’。

寅月时‘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于是夏朝的朝服、车马仪仗等都尚黑,是黑统。丑月时‘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色白’,因而商朝尚白,是白统。子月时‘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于是周朝一切尚赤,是赤统——这就是‘三统’。

董仲舒的‘三统三正’是一种循环论的历史观,他从其‘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出发,认为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就是为了纠正前代帝王对道的过失,而并非改变道本身。”

小悠:“统?正?道?——这都什么些东西呀?大姑,我头晕!”

大姑:“历史课上没讲过吗?”

小悠:“讲过吗?没有啊?大姑,我理科生!”

大姑:“哦!那这要补的课就太多了!一时补不了那么细,而且我现在也是零基础,就算‘失忆’之前,我应该是主修天文,辅修数学,人到中年改修的历史,或许还不如你这个理科生,那咱们老办法,‘强行解释’。”

小悠:“可以这样呀!太好了!”

大姑:“在‘强行解释’之前,我想问你,听过‘论据’一词吗?”

小悠:“当然!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

大姑:“嗯!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吗?”

小悠:“好的!比如,我今天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摆摊卖苹果的,他立了一个牌子,写‘不甜不要钱’。我当时心想,只要我能空口白牙证明这苹果不甜,我不就可以吃苹果不花钱了吗?——想想就开心。

于是我就开始打腹稿,准备发表一篇题目为《这些苹果看着就不甜》的演讲。很明显,这是一篇议论文性质的演讲稿。

论点就是‘这些苹果一看就知道不甜’;论据就是‘专家说,这种外观、色泽的苹果一定不甜’;论证方法不用说明了,明显是‘引证法’,即引用权威言论增强说服力。

最后我得唠叨一句,这个‘论据’和‘论证’两者的区别我到现在都没太明白,所以是不是这样划分,我也没把握,大姑,我这样举例对吗?”

大姑:“说句实话,我也没理顺,所以才想着让你举例子!没想到……唉!小声地说,我个人觉得议论文三要素有点多,论证和论据可以合而为一,有两要素就可以了。”

小悠:“对!三要素头好晕!两要素就够了!”

大姑:“说句题外话,‘空手套苹果’这种想法不太好吧?”

小悠:“我也就是想想,真让我做我也不敢,怕挨打!但我觉得肯定有人会这么做的,毕竟摊主这么做多少有点‘无底线营销’,带有‘怂恿’的效果,‘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

大姑:“嗯!话说回来,我觉得,董仲舒的‘三统三正’其实就是他给自己找的‘论据’。”

小悠:“那他的论点是什么呢?”

大姑:“大一统!”

小悠:“大一统?网上对于这个词语的解释是:‘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大姑,我没看懂!”

大姑:“我也看晕了!”

小悠:“那能再‘强行解释’一下吗?”

大姑:“嗯!我的理解是,当时董仲舒的‘大一统’观点可能没这么复杂,就是在一个‘郡县制’与‘分封制’谁优谁劣大辩论的背景下提出的主张。”

小悠:“我懂了!‘大一统’可以强行解释为‘郡县制’,那么董仲舒所面对的反方观点就是‘分封制’!”

大姑:“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