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 > 第90章 因地制宜

第90章 因地制宜(2/2)

目录

偌大的菜市场人声鼎沸,到处都是喇叭声、杀价声,像极了当初还没关停的春熙夜市。

林志成手握传单,低头看着上面的“开业大酬宾”,仿佛又回到了才刚离婚那年。

就是那年,他一念之间,推开了最好的老婆,葬送了本能拥有的幸福。

7月1日当天。

勤勤恳恳北漂打工的林志成,破天荒的请了一天的假。

他刚来北京的时候,其实只应聘上了荤墩——就是给厨师打下手,配荤菜的学徒。

但他勤勤恳恳,只做事不说闲话,最早来餐厅,最晚离开。老板赏识他,三个月,就升他做了副厨。

谁都知道,林志成肯吃苦又节约。

哪怕生着冻疮发着高烧,也从不请假缺勤。他从不外食,也从不逛街,两身衣服轮换着穿,卯足劲攒钱。

结果今天他居然请一天的事假!

同事都开玩笑说:“林志成,你该不会是要去新开张的春熙火锅凑热闹吧。”

“嗯,是啊。”林志成这样回答。

但整个餐厅的店员都在笑,谁都不相信他的话,只当他讲笑。

开玩笑,春熙火锅吃一顿怎么也得上百元,他们这些北漂吃顿烤串都心疼得不得了,谁会去浪费这个钱?等年底老板请客团年,去搓一顿还差不多。

林志成跟着笑笑,并不解释。

他打工的餐厅在北京东城,但钟慧仪的分店开在西城。来北京这么久,他今天才第一次,出门穿越首都的东西城。

走进城市里,林志成才见识到,钟慧仪如今真正的财力。

胡同巷,地铁站,电子广告屏,高架上车子里……铺天盖地,基本上只要有人经过的地方,就都是春熙火锅的广告。

这样的宣传力度,再加上自热小火锅打出的名气,生意想不好都难。

当林志成穿越半个北京,来到西单商场,立在春熙火锅的分店前,这里已是门庭若市。

好像春熙火锅有一种魔力,每次开张,都能召唤出排队长龙。

林志成走进人群中,站定不动。

他听到有排队的人在聊天:

“听说这个春熙火锅是蓉城排名第一的火锅,比自热锅的味道还好!”

“啊?但我觉得那个自热锅太辣了,我不喜欢。今天要不是你们叫我来,我绝对不凑这个热闹。”

“我主要是想来感受下他们的服务和美甲,听说这两项儿,很顶。”

“就吃个饭,服务员无非就是上菜递东西,还能怎么服务?噱头而已啦。”

……

这些人和当初蓉城的人一样,未必有多想吃,都是冲着广告和噱头,来凑凑热闹。

透过他们,林志成仿佛看到了,春熙火锅在蓉城首次开业时的自己。

那时候,他怎么就能那么傲慢,竟觉得自己还能去新店里,奚落这样聪慧有能力的钟慧仪。

不出所料——

春熙火锅北京分店门口的人,越聚越多。

林志成眼睁睁看着,晚上来排队的人,比中午更多了一倍。

并且,从店里走出来的顾客,和从前在蓉城一样,无人不是夸赞。

“原来这就是蓉城的火锅,居然能有四宫格、六宫格、九宫格,想吃什么味道的锅子都有!”

“这老板真聪明,来咱北京开店儿,还知道在调料里上醋碟和麻酱,太会因地制宜了。”

“最绝的是那个韩式酱,我吃烤肉最喜欢那个酱,但烤肉太油,涮火锅正合适。”

“这春熙火锅的服务真绝了!我儿今天刚好生日,一堆服务员居然举着牌子,唱着歌就上来了!”

“还有那个扯面表演,太有意思了,我不吃都想点一份瞧瞧。这老板到底是怎么想到的,真是天才。”

是的。

这次北京分店的开张,钟慧仪又弄了好几项创新。

除了因地制宜,对调料台进行了大调整,弄了川味麻辣、北京麻酱、韩式烤肉、日式酱油以外,她还上了免费的蛋炒饭和蓉城特色冰粉。

在北京演川剧的成本太高,每次都要把剧团请过去,成本太高。

钟慧仪打算,开业这一周把生意带起来后,以后就没周末才在北京演一次川剧。作为补充,她就把扯面表演,加入了北京分店。

北方人本来就更爱吃面食,她认为,扯面表演在这边肯定效果更好。

果真,今晚卖得最好的菜品,就是扯面。

至于生日表演,也算是未雨绸缪加误打误撞,双重好运了。

本来,灯牌是为了庆祝曾静的纪录片开播,才去定制的。

原计划是要让员工们载歌载舞,大势庆祝一番,打造“海底捞生日”般的新噱头。

万万没想到,《舌尖上的烟火》并没有播起来。

它的内容质量和形式无可挑剔,但它被分到的时段太烂,这个年代的营销又还不发达。

《舌尖》的收视率并不理想,成为了一颗蒙尘的明珠。

除了钟慧仪和钟麦,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它的光彩。

曾静赴约时,春熙火锅的分店座无虚席,却衬得她更落寞。

约好了要一起庆功,最后成功的却只有钟慧仪一个人,她难免尴尬和失落。

这样的情况下,庆祝自然只能取消。

不过,由于钟慧仪未雨绸缪,本来就打算今年,把“海底捞生日庆祝”的服务也提上日程,所以生日灯牌也一早做好。

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撞上了。

当员工们拿着生日灯牌,唱着“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舞动时,店内的热闹程度,简直比川剧表演还有过之无不及。

全方位营销,所有特色服务同时开展,再加上够硬的好味道。

春熙火锅服务强,味道棒,花样多的名声,一夜传开。

今日开张的分店,成为了北京最闪亮的新星,从正午到深夜,顾客就没断过。

那年圣诞初次开张的盛况,如今,钟慧仪又在北京成功复刻。

今天之后,春熙火锅绝对会是北京最出名的,外地美食。

络绎不绝的客流量,让钟慧仪一颗心完全揣回了肚子里。

只要顾客愿意为噱头而来,她就有办法,将这些凑热闹的“临时顾客”,通通都发展成为长久的老顾客。

北京分店,虽然没能蹭到纪录片的热度。

但因为钟慧仪舍得砸钱做广告营销,至少本月内的生意,肯定是不用愁了。

她和钟麦预想中的,全国知名火锅品牌暂时是达不到,但做成北京西城区的口碑店,维持日常的上座率肯定不成问题。

当晚,母女俩坐在包厢,和钟慧仪请来的朋友们,举杯欢庆。

春熙火锅的分店,在北京打响了稳当的第一枪!

而同一时刻。

服务员走向店外,对站了一天的林志成说:“您好先生,现在里面有空位了,请问您还需要用餐吗?”

林志成擡头,看着春熙火锅金碧辉煌的招牌,听见里面的鼎沸人声。

半晌,他摇摇头,终于还是转身走了。

其实林志成今天从来的时候,就没打算要进店用餐。

为什么要来,连他自己也不是太清楚。

或许是北漂久了,听闻熟悉的人与事,忍不住想来看看。

或许是心中的仇恨放下后,觉得应该再有一次体面点的告别。

又或许,是他内心深处,还存在着最后的一丝侥幸。

但在分店外站了一整天,看这里车水马龙,远望女人的游刃有余,摇曳生姿。

林志成已彻底认清:他与钟慧仪早已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再无任何交集可能。

钟慧仪步步生花,飞入了一个他再也无法企及的花花世界。

而他林志成,早已跌回阴暗艰苦的底层,从此汲汲营营只为生存。

时至今日,与其踏入她的世界自取其辱。

不如,从此陌路,再不复相见。

林志成步伐越走越快,仿佛稍慢一拍就要被羞耻和无尽懊悔抓住。

他仓皇而逃,再没有出现在前妻面前的勇气。

*

北京分店的好生意,一连持续一周,天天爆满。

一如钟慧仪所言,只要这些人走进店里,她就有办法把他们长久的留下来。

开业当天生意好不算什么,但能维持一整周,天天晚上排长龙。

这基本就能站稳脚跟了。

等一个月后,大家新鲜劲过去了,客流必然要下降。

但钟慧仪的目标不是网红点,而是盈利。只要北京分店能盈利,就代表异地分店的形式可行。

钟麦见状,也是狠狠松了口气。

但她却不满足,因为——纪录片那边热度没蹭上,全国知名品牌的目标,多半达不成了。

这是个大好机会,她觉得不应该就这样轻易放弃。

《舌尖上的烟火》那么还原,本来是应该要爆的作品,结果现在却因为没有曝光而被深埋。

她觉得太可惜。

钟麦用她自媒体人的思维,想了整整一周。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可以试试的办法。

“妈妈,你再给曾静姐打个电话吧。”

“央视这边她们栏目拿不到广告,但地方台呢?你让她试试地方台。”

钟麦提出自己的构想:“像播云南松茸的时候,就找云南的电视台配合宣传。纪录片能红的话,带动的不仅是美食的宣传,更是松茸的销售,以及旅游业的拉动。”

“这是一次双赢,我觉得地方台不会拒绝。”

钟麦对妈妈眨眨眼:“况且,央视可是老大诶。你对曾静姐说,既然打入了顶层,就要好好利用优势!”

就像曾静当初无法拒绝“央视爸爸”抛来的橄榄枝,全国的地方频道,也绝对会积极配合纪录片的宣传。

拿不到央视的推荐位,就想办法拿下除央视以外的全部推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