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因地制宜(1/2)
第90章 因地制宜
纪录片《舌尖》播出后, 钟慧仪和钟麦这对母女,简直比曾静本人还上心。
北京分店开业在即,她们当然希望纪录片能播得好, 热度能蹭就要蹭!
不过,这个年代网络不发达。一档节目播出后, 不像后世,隔天就能在网上看到收视率各种数据。
只能慢慢等待。
钟麦记忆中, 《舌尖》也是播出好一阵, 口碑发酵后才爆红。
母女俩沉住气,一直等到分店开业前一晚,才打电话向曾静打听。
结果, 曾静一开口,语调非常消沉:“不太理想。”
她说:“时段太差了,我们纪录片也不像电视剧能预告造势,可能还要再观察几期。”
钟麦和钟慧仪对视一眼,她们担心的事果然还是发生了。
“你别太丧气。”
钟慧仪宽慰她:“好酒需要时间的酿造。曾静, 再等等。”
她建议:“你要不要试试跟台里沟通下,试试争取一个广告的渠道。分不到好时段,至少也给你们一个宣传的机会?”
酒香也怕巷子深。
钟麦说,十年后那部《舌尖》的爆红,肯定也离不开当时互联网消息的飞速传播。
曾静也觉得, 第一期没播出来,和曝光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她的确也没有放弃:“嗯!我再去台里想想办法, 这个热度一定让你蹭上!”
然而情况却不容乐观。
第二期播出时, 正是春熙火锅分店开业前一晚。
钟慧仪再问曾静收视率,对方只叹一口气, 连解释都不解释了。
好像真的已经束手无策,只能认输。
“曾静,那就看我的。”
钟慧仪不再说安慰的废话,她说:“我对分店很有信心,实在不行,我来帮你打广告。”
她表示:“等分店开起来,下一批自热火锅的包装封面,就印你们纪录片的宣传语!”
钟慧仪的新店,花了很多巧思。
她有信心开起来,给纪录片引流,然后再让纪录片反哺自己。
北京分店从选址到装修,再到人员招聘,总历时近半年。
钟慧仪这半年每周两地往返监工,和做市场调研,都飞成了航空公司的用户了。这家分店是做生意这么多年以来,她倾注心血最多的一家店。
原因无他,因为这是春熙火锅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
这是春熙火锅全国的第一家分店,成功了,口碑和名气打出来,以后再开分店就如同呼吸一样简单。但若失败了,资金折损都是其次,那种向上迅猛发展的势头一旦被掐断,就很难再起。
说北京分店能否成功,是春熙火锅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毫不为过。
钟慧仪因此半点都不敢松懈。
主厨虽然是陈梅带出来的汪小凤,但正式开业这一周,她还是把陈梅也暂时安排到北京驻守。
店长选谁她都不放心,最后挑了最得力的助手包明明。
包明明跟她这么久,能力早就超越助理范围。他工作能力够强,为人处事够圆滑,此刻调他来做控场的店长正合适。
至于蓉城自热火锅的事务,经过一年的发展,一切早已步入正轨,换个人很快就能上手。
自热火锅的盈利很高,陈梅一直觉得自己的分成,拿得也有点太容易了。此次包明明调岗北京,她正好可以多出一份力。
陈梅主动提出,要试试接受包明明自热锅销售的工作。
陈梅是股东,她来经受这个业务,绝对比其他任何人都会更仔细,更上心。
钟慧仪毫不犹豫点头应允。
自热锅业务陈梅包揽,蓉城的人脉钟慧仪自己维护。
她们两个女人联合起来,很快,所有事务都成功交接。
包明明提前半个月进驻北京。
先考察北方火锅市场,因地制宜调整底料和佐料;再软硬兼施,立威培训新店员工们。
一套组合拳打出来,店长做得有模有样。
钟慧仪彻底放心下来,开始做北京分店的开业营销。
她这次的营销策略简单粗暴——病毒式营销。
这次的北京分店开业广告,钟慧仪对标的是,春熙火锅当初圣诞节,最初开业时的规格。
目标就是:要让全北京的人都知道,春熙火锅来北京开分店了。
每个区都有专门的宣传车,巡游喇叭:7月1日北京西单,自热锅品牌春熙火锅,实体店正式开业了!
今时不同往日。
最初,春熙火锅名不见经传,但如今却拥有了自热火锅带来的小小名气。
只要提一句自热火锅,大家就知道是哪个品牌,就知道味道会不错。
钟慧仪抓住这一点,自热锅这个季度的包装纸上,全部都印了北京分店即将开业的消息。
其他地方的广告,也都必提自热小火锅。
胡同小巷就发传单发优惠卷,公交车、出租车、地铁三管齐下,还有电影院、商场和CBD的电子屏幕统统拿下投放广告。
甚至,这次钟慧仪还下重金,买了黄金时段的中插广告。
她下了血本,势要把分店开张的消息,传遍北京的每个角落!
终于,7月1日如期而至。
检验成果的时刻到了。
*
林志成还以为离开蓉城后,就再也不会听到钟慧仪的新消息。
万万没想到,他都一路北上躲到北京,却还是逃不过“前妻胜利的魔咒”。
去年,查出老婆肚里是儿子时,林志成还很高兴。
他不死心,琢磨着要去翻新扩店的春熙火锅,摆满月酒扬眉吐气。
结果,儿子一落地,春熙自热小火锅红遍大江南北。
林志成去火锅店那天,钟慧仪根本就不在。听店员说,自热火锅爆单了,他们的老板一有空就去忙自热锅发售的事了。
林志成才恍觉,原来现在的钟慧仪,已经不是他想见就能见到的人了。
哪怕她的火锅店就开在蓉城最显眼的地方,却也渐渐地,开成了他高攀不起的档次。
离婚这几年,钟慧仪专心致志搞事业,把贷款的小门面,做成了蓉城的金字招牌。
而林志成眼高手低,挥霍成性,先丢了夜市的摇钱树,又花光积蓄。如今城中村的小馆子,也因老婆的狐朋狗友总来赊帐,渐有亏本之势。
他再婚的老婆是牌桌上认识的,专靠打牌捞偏门赚钱,这类人结交的朋友,能好到哪去。
一群人先是赊帐成性,后来因为打牌手段不干净,被坑的人咽不下那口气,带着人直接来小馆子算账。
原本,林志成凭着一手厨艺,开这小馆子也勉强能赚点小钱。
结果因为,三天两头就有混社会的人来店里闹事,渐渐的普通客人也都不愿意来了。
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不安全,谁来了一次都不想再来二次。
林志成是在给儿子定满月酒那天,猛然发现,生意出现亏损。这一次,他就是想摆在春熙火锅,也根本没那个钱去打肿脸充胖子了。
而与此同时,他从妹妹那儿听说,钟慧仪的自热小火锅一个月的盈利收入就达到了6位数。
那天,林志成回家后发了很大一通脾气。
他骂老婆是扫把星,和她结婚后霉运一茬接着一茬。他警告老婆安分一点,别再出去惹事,把不三不四的人招到餐馆来。
但不是谁都像钟慧仪一样,心软还讲体面。
再婚老婆本来也是混社会的人,怎么可能听林志成的屁话。
“笑死人,林志成你以为你又是什么好东西?”
“光有脾气没有能力的废物而已,还让我安分点?老娘安分跟着你喝西北风啊?”
“有种的你像你前妻一样,把那破餐馆做起来啊。老娘是贱不知道享福吗?是你个废物东西,没本事给老婆儿子福享。”
“我真是瞎了眼,当初信了你的鬼话。说什么春熙火锅是你离婚分给钟慧仪的,吹牛不打草稿,个靠女人吃软饭的软骨男!”
女人全程和他对骂,句句都往他肺管子上戳。
林志成擡手就给了老婆一巴掌,女人不甘示弱,操起杯子就往他头上砸。
鸡飞狗跳,把家里砸得七零八落的,女人摔门就走了。
这一走,林志成的老婆就再没回来过,再见面,女人已经挽住新男人的手臂。
林志成的牌友特意到他的小馆子里,绘声绘色地告知他,他被戴绿帽了。
从这天起,他走到哪里,都听到有人在嘲笑他:
“就是他,老婆生完儿子不久就跟人跑了!”
“啧啧,那这儿子到底是不是他的都不好说吧……可怜真可怜。”
“可怜什么?他这都是咎由自取,放着那么好的老婆不要把婚离了,都是活该!”
“他原来老婆谁啊?”
“听说是春熙火锅的老板。”
“嚯,那他真是瞎了狗眼了,身在福中不知福!”
……
林志成绿帽子一戴,完全成为周围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再也无法忍受。
先带儿子去做了亲子鉴定,确认儿子是他的后,他却也没要这个儿子。
林志成把儿子丢给亲妈王德珍,转头就去车站买了张车票,一穷二白的离开了。
在上海和北京之间,他选了离家更远的北京。
他以为,到了全国最大的首都,就能远离残酷现实,再也不必听到任何消息。
林志成来到北京,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
兢兢业业的干了大半年,春节也没有回蓉城,他以为,生活终于迎来平静。
而正是此时,春熙火锅第一家分店开张的消息,飞满了整个北京。
林志成看到传单时,他正在菜市场选货。
他是餐厅的副厨,有些货的品质很重要,主厨和老板要求副厨亲自去采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