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 > 第75章 欠人情

第75章 欠人情(2/2)

目录

公立学校的公开课,还只是圈定在语数外三个主科。

通常,老师也就是提前,把内容简略地讲上一遍,再提前指定好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人选。

但树德中学的公开课,除了语数外物四个主科外,竟然还辐射到了实验课、艺术课和体育课。

于是,从调研组来之前的三天。

各科老师们就开始演练,语文、英语和物理老师,都提前圈定了教学内容。

同样的内容,钟麦他们反复上了两遍。

但这还不算完,等公开课当天,调研组的老师们来了教室,他们还得再上一遍。

如果光是老师讲就算了,她完全可以像小学一样,老师讲老师的,她在底下安安静静自学就是。

偏偏,公开课考核,跟学生的互动是重要打分点。

上辈子,钟麦就很害怕公开课被点名抽问。

因为不仅要当众答题,而且还一点都不能错。从前公立学校老师要求,和标准答案一个字都不能有出入,超级刻板。

这让人压力很大。

这辈子,钟麦不害怕了,她变成了厌恶公开课。

因为如今她变成了成绩优异的尖子生。

从前,十次公开课她顶多被抽问一次;现在,那是公开课无数节,节节点她名……

钟麦和杨霁这两个跳级生太显眼,别说强项主科了,就连艺术课和体育课,她们都逃不掉。

语文课要起来翻译文言文,英语课得上讲台演绎情景对话,物理实验课反复做同一个电路展示,体育课疯狂游泳,艺术课还要领舞。

钟麦仿佛回到幼儿园过年,被不同亲戚要求表演节目的噩梦时光。

她都快烦死了。

钟麦实在受不了,最后连夜给周晓晴打电话诉苦求救。

“啊?初中怎么这么可怕?”

小公主听了,直接说:“麦麦,要不然你别读初中了,重新回到我们小学吧!”

她不管钟麦死活的表示:“我们可好玩了,明天我们又要春游,这一次老师要带我们去看熊猫~”

钟麦哭唧唧的,有那么一瞬间,她是真的想回去。

反正这两天,在学校也是“鬼打墙”,学习一些完全重复又没用的东西。

她忍不住吐槽:“说真的,与其上公开课,我还不如跟你们一块儿去看熊猫呢。”

谁知,周晓晴语出惊人地蛊惑她:“那你干脆请假,就说身体不舒服,然后跟我们一起去看熊猫吧!”

小朋友的思路总是那么简单粗暴,但钟麦不得不承认,她真的动心了……

混进其他学校的春游队伍,去看熊猫什么的,肯定还是太高调,容易露馅。

但她完全可以请个病假,躲在家里自学。

当然,鉴于小学“装过敏”有失败先例,这次学乖了,决定先跟妈妈请示一番。

现在的妈妈既开明,又跟班主任杨知聿是旧识,她觉得妈妈帮自己请假,肯定成功率更高。

果不其然,妈妈一听这个情况,没有拒绝。

“装病肯定不好。”钟慧仪说,“我帮你和杨老师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协商让你在家自学两天。”

这还是杨知聿第一次,接到钟慧仪主动打来的电话,他高兴极了。

再加上,他本来也不喜欢这种形式主义,一口就同意了。

“万岁!”

钟麦在家里高兴得抱住妈妈,“就知道杨老师不会拒绝妈妈!”

钟慧仪盯女儿一眼:“下不为例。”

她最近欠杨知聿太多人情,万一以后还不上怎么办?

钟麦也懂这个道理,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嗯嗯,保证没有下次。”

她跟妈妈相视一笑,赶紧把脑袋里那些没用的,公开课背诵内容都抛诸脑后。

翌日早上,钟麦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写了两套卷子。

她高兴才不到半天,突然,杨霁给她打来了电话。

“钟麦,你绝对是装病逃公开课了。”小天才非常笃定地说。

面对金大腿,她也不隐瞒:“嗯哼。你也向我学习吧,杨老师是你舅舅,肯定不会拒绝。”

“他拒绝了!”

杨霁不甘呐喊:“他说我妈妈不同意我回家,趁着公开课,锻炼锻炼表达能力更好。”

“不行。”小天才命令她,“钟麦你必须回来陪我一起吃苦。”

钟麦一口回绝:“我不要吃苦。”

杨霁就开始出价:“你回来,我这学期都陪你做物理实验。”

钟麦一顿,道心开始动摇。

“不要,这学期都快过去一半了。”她讨价还价,“除非你下学期也陪我。”

“钟麦你别太过分!”小天才义愤填膺。

钟麦反过来诱惑她:“你答应,我现在就回来。”

她一请假,杨霁公开课就被迫要双份“表演”——连钟麦那份一起——她实在也崩溃。

最后只能屈辱点头:“好吧,那我同意了。”

大不了,她下学期拉着钟麦一起做更高级的实验!

为了抱天才的金大腿,钟麦就也收拾收拾,继续回学校接受公开课的鞭打了。

当她重新坐回教室,她非常唾弃自己——

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为了学习如此不择手段!

*

有了杨知聿的引荐,钟慧仪首先很容易地就拿下了树德中学的合作。

树德中学是私立,像钟麦这种走读是少数,更多的是寄宿生。小学、初中再加高中,三个校区加在一块儿,供应量也不输给一所大学。

自热锅和底料还没正式上线,她就先拿到了一笔固定订单。

而且,私立中学不缺钱,这还是一笔优质订单。

钟慧仪立刻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陈梅。

陈梅听完非常振奋,当即联合火锅店的凉菜主厨汪小凤,一起研究能用火锅底料的新菜色。

因为钟慧仪最后决定,自热锅和底料一起上线,而这份零售线她也占了股份,所以她也在很努力的想招。

陈梅提议,她们可以研究底料能做的菜色,然后把食谱作为买底料的赠品。

钟慧仪觉得相当可行,立马拨了资金支持两位厨师的研发。

而她自己则叫上包明明,正式开始奔忙于各个批发市场和各高校。杨知聿的人情不能白欠,她要趁此机会,多谈下来几笔订单。

半月兜转,又谈下来三所大学的底料生意。

同时,钟慧仪拿到的火锅店的样品,也都送得差不多了。

陈梅和汪小凤写了,麻辣鱼、芋儿鸡和土豆烧牛肉三张食谱,工厂那边要铺的自热锅货品也在准备了。

万事俱备,只欠宣发!

钟慧仪想来想去,觉得这种零售小食品,还是得打电视广告。

曾静那边只能随缘碰运气,现在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不可能一直去等她。

钟慧仪打算,先在蓉城卫视这种本地台,买个广告。

黄金时段的中插买不起,那就买次等一点的。

她决定买晨间剧和午间剧时段。

主妇们都是一大早起床操持家里,她记得很多晨间剧的收视其实也都不错,有固定受众。

看晨间剧的主妇们,是火锅底料的客户群;而看午间剧的上班族,是自热火锅的客户群体,

她认为值得一试。

挑好了时段,钟慧仪又来到了蓉城传媒大学。

买广告位的费用很高,拍摄广告,她就想节约一点成本。

自古以来,性价比最高的打工人,都是应届毕业生。

钟慧仪决定,找个大四生,来拍自热火锅的广告宣传片。演员的话,就请蓉城本地的生活剧演员,亲和有名气也不贵。

她人都快到传媒大学教务处了,却突然接到曾静的电话。

“喂,钟老板,我有个好消息!”

曾静的声音满是飞扬,“我交好运,应该要跳槽去央视的纪录片频道了,春熙火锅的视频有望问世了!”

!!!

钟慧仪心中一喜,赶紧追问具体情况。

原本,曾静拿着春熙火锅的素材,应聘的是番茄台。

番茄台是全国收视前五的电视台,位于沿海一线发达城市,这里的新鲜血液更多,不容易像老东家那么腐败。

她初来乍到,应聘的是冷门纪录片栏目。

用的就是春熙火锅的片子,主题选的就是钟慧仪建议的烟火美食。

但美食纪录片,在这个年代是冷门。

番茄台的领导看过片子,觉得她的风格不够前卫,不符合千禧年的审美。

其实没有要她。

曾静失落离开,正迷茫不知未来该何去何从,却冷不丁被一个女人拦住。

“我是央视纪录片的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

来人先表明态度,然后向她递出橄榄枝,“曾记者,我很喜欢你的拍摄风格,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我的团队?”

原来,方才曾静介绍拍摄思路,和片子想传达的故事与情感时,正好有央视纪录片频道的人过来出差,在电视台拍素材。

她深情并茂讲解时,央视的记者也在旁边听着,被她的风格所打动。

当然,央视的这位记者也不空画饼。

女人直言:“不过,你来我团队有考核期,如果后续我觉得不行,随时会又让你走人。”

“怎么样,要来试试吗?”

上帝关上了曾静的两扇窗,但却在天花板上给她留了门。

她感觉跟做梦似的,难以置信地问:“你的意思是,你代表央视纪录片频道,在邀请我?”

“没关系,我还要在这里留三天。”

女人以为她在迟疑,给她考虑的时间,“三天后,你给我答复。”

正常人谁会拒绝央视抛来的橄榄枝?

“不用考虑!我愿意,我非常愿意去试一试!”曾静一秒都没犹豫,当即点头。

然后,她就飞回家中,光速打包好行李。

临出发前,才想起跟钟慧仪讲讲进度——毕竟做美食纪录片这个主意,是钟慧仪出的。

“钟老板,你相信我吗?”

曾静对她说:“我想再来重新拍一点素材,你方便吗?”

钟慧仪:!!!

这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求之不得!

“非常方便!”她迟一秒回答,都是对“馅饼”的不尊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