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毕业后打工日记 > 第778章 七七八

第778章 七七八(1/2)

目录

从海林出发去穆棱的那天,天色阴沉,车窗上结着薄霜。十月的风已经带着寒意,路边的白桦林开始泛黄,几只乌鸦在枝头间低飞。沿着老鹤大线往东,公路蜿蜒穿过山脊,一路上几乎看不见人烟,只有偶尔闪过的铁路道口提醒我,文明就在不远处。

穆棱是个靠山的小城,名字源于穆棱河。河从张广才岭北麓流出,穿过市区,一路向东注入牡丹江。河两岸是低矮的丘陵,秋后的草地带着一层淡褐色,像披着毛毯。车进城时,街口那块写着“欢迎您到穆棱”的石碑立在路边,碑身被岁月磨得发亮。

下车时是中午。街道干净整齐,行人不多。商铺多是老式招牌:粮油店、木器行、照相馆。空气里有股烧柴的味道,混着凉气,沁人心脾。

我在路口的饭馆吃了午饭,炖菜浓油赤酱,味道朴实。老板娘四十多岁,热情健谈。她问我是外地来的,我点头,她笑道:“这地方小,可人实在。咱这靠山吃山,靠林吃林。”说着她往灶上又添了柴,火苗“呼”地窜起一尺高。

饭后我沿着穆棱河边散步。河水已经结起一层薄冰,岸边的芦苇被风压弯,偶尔有小孩子在冰面上划滑板。远处有冒烟的烟囱,那是造纸厂。河对岸的坡上是一片密林,半黄半绿,阳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地面。

往南走,是穆棱老城区。那一片老街多是红砖楼,窗框刷着绿色油漆。老邮局的门口挂着国徽,铁门漆已经斑驳。街角的理发店门口摆着老式旋转灯,灯罩有裂痕,却仍在慢慢转。门里传出剪刀的咔嚓声,还有收音机里微弱的评书。

我推门进去理发。师傅姓杜,六十出头,手脚利落。他说年轻时在林场当过工人,后来林子封了,就改行理发。我问他那时候的生活,他一边剪一边笑:“忙啊,早上四点进山,晚上天黑才回来。冬天雪埋到腰,冷得锯子都冻不动。”他顿了顿,又说:“可那时候有劲头,人多,干活儿有盼头。现在日子是好了,就是静得慌。”

他理完发,照着镜子看看我:“外地人来我们这儿不多。要看景,得去八面通那边的林子,或者张广才岭。那山好看,有鹿有獾,雪大得像絮。”我谢了他,出门时,街上的风已经有些冷。

傍晚,我去了八面通镇。火车穿行在山谷间,铁轨两旁是无边的林海。镇子很小,只有一条主街,两边的房屋低矮。街尽头有个老粮库,墙上刷着褪色的标语——“发展林业生产,建设绿色家园”。几位老人坐在门口抽烟聊天,烟雾在冷空气里盘旋。

我在镇上的小旅馆住下。老板是个老汉,姓于,原来在林场开车。他给我倒了杯热水,说:“现在这林场不比从前了,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山里静得很,夜里能听见狐狸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