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4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4(1/2)

目录

周身名位骨度

“注释”头,是人的首要部位。凡是事物单独突出的顶端部分,都称为头。

“注释”脑,是头骨中的骨髓,俗称脑子。

“注释”颠,指头顶。头顶的骨头,俗称天灵盖。

“注释”囟,是头顶前部的骨头。婴儿刚出生时未闭合的称为囟门,闭合后称为囟骨,也就是天灵盖后部愈合的骨头。

“注释”通常身体前部称为面,后部称为背,位于头的前部,所以称为面。

“注释”颜,是眉毛和眼睛之间的部位。

额颅

“注释”前额发际以下、两眉以上的部位,称为额。也有称为“颡”的,也是额的意思。

头角

“注释”头角是额头两侧棱状的骨头。

鬓骨

“注释”就是两侧太阳穴处的骨头。

“注释”目,是负责视觉的器官。

目胞

“注释”目胞,又称目窠、目裹,就是保护上下两眼的眼睑。

目纲

“注释”目纲,即上下眼睑的边缘,又称睫毛,负责眼睛的开合。

目内眦

“注释”目内眦,是靠近鼻子的内眼角,因为它大而圆,所以又称大眦。

目外眦

“注释”目外眦,是靠近鬓角的眼角,因为它小而尖,所以称为目锐眦。

目珠

“注释”目珠,是眼球的俗称。

目系

“注释”目系,是眼球与脑部相连的脉络。

目眶骨

“注释”目眶,是眼眶四周的骨头。上方的称为眉棱骨,下方的骨头外侧就是颧骨。

?

“注释”?,是眼眶下方的骨头,位于颧骨内侧下方,与上牙床相连。

“注释”頞,指鼻梁,也就是山根。

“注释”鼻,是负责嗅觉的器官。两个鼻孔之间的骨头称为鼻柱;向下到鼻子末端的部位,称为准头。

“注释”頄,是鼻腔内侧旁边,靠近门牙的骨头。

“注释”颧,是面部两侧高起的大块骨头。

“注释”顑,俗称腮,是嘴角旁脸颊前部柔软的凹陷处。

“注释”耳,是负责听觉的器官。

“注释”蔽,指耳门。

耳郭

“注释”耳郭,就是耳轮。

“注释”颊,是耳朵前方、颧骨侧面两旁的部位。

曲颊

“注释”曲颊,是颊部的骨头,形状弯曲如环,承接颊车骨末端的钩状部分。

颊车

“注释”颊车,即下牙床骨,承载所有牙齿,能咀嚼食物,所以称为颊车。

人中

“注释”人中,位于鼻柱下方、嘴唇上方,穴位名为水沟。

“注释”口,是负责说话和进食的器官。

“注释”唇,是口的边缘。

“注释”吻,是口的四周。

“注释”颐,是口角后方、腮下方的部位。

“注释”颏,是下唇下方到下巴的部位,俗称下把壳。

“注释”颔,是下巴下方、喉结上方两侧柔软的部位。

齿

“注释”齿,是牙龈上生长的骨头,俗称牙。有门牙、虎牙、槽牙、上下尽根牙等区别。

“注释”舌,是负责味觉的器官。

舌本

“注释”舌本,是舌的根部。

颃颡

“注释”颃颡,是口腔上部的两个孔道,是负责分配气息的器官。

悬壅垂

“注释”悬壅垂,张开嘴看喉部上方,像乳头一样的小肉垂,俗称碓嘴。

会厌

“注释”会厌,是覆盖在喉管上部的膜状组织,发声时张开,吞咽食物时闭合,所以是声音的门户。

“注释”咽,是饮食通过的通道,位于喉的后方。

“注释”喉,是呼吸和发声的通道,位于咽的前方。

喉咙

“注释”喉咙,即喉,是肺的脉络。

“注释”嗌,即咽,是胃的脉络。

结喉

“注释”结喉,是喉的上端。体型瘦的人多能在颈前看到,体型胖的人则隐藏在肉里,大多看不见。

胸膺

“注释”胸,是缺盆下方、腹部上方有骨头的部位;膺,是胸前两侧隆起的部位,又称臆,是胸部的肌肉,俗称胸膛。

[骨曷]骭

“注释”[骨曷]骭,是胸部诸多骨头的总称。

“注释”乳,是胸部隆起的两块有乳头的肌肉,女性用它来哺乳婴儿。

鸠尾

“注释”鸠尾,即蔽心骨,是一块脆骨,位于胸骨下方的岐骨之间。

“注释”膈,是胸部下方、腹部上方的隔膜,俗称罗膈。

“注释”腹,膈的下方称为腹,俗称肚;肚脐下方称为少腹,也叫小腹。

“注释”脐,是人刚出生时连接脐带的部位。

毛际

“注释”毛际,是小腹下方横骨间丛生毛发的部位,下方的横骨俗称盖骨。

“注释”篡,是横骨下方、两股前方相汇合的凹陷处。在前后二阴之间,称为下极穴,又称屏翳穴、会阴穴,是男女生殖器官所在之处。

睾丸

“注释”睾丸,是男性外生殖器的两个丸状器官。

上横骨

“注释”上横骨位于喉前的凹陷处,在天突穴外侧,小弯横骨旁边,连接着拄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