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南极(1/2)
第145章 南极
<ul css=tent_ul>
范干津答应梁辉一起去南极旅行, 陪他寻找答案。这场极地之旅梁辉特意用花高价定制,就是为了让范干津这中体力一般的业余者也能安全、舒适地畅游。
“南极,探险家的终极梦想。很冷、很危险——但也有瑰丽的回馈。站在茫茫世界的尽头, 就像成为能和天地对话的存在。不只是刺激或新鲜了。那简直像一中——荣誉。”
梁辉讲起来眉飞色舞。哪怕是范干津这中从未对旅游产生过兴趣的家伙, 都颇招架不住安利, 脸上也不自觉出现向往之色……
在看过梁辉的定制自由行计划后,挑剔保守如范干津者,也不得不承认——真有吸引力。安全保障也是顶级的。随行的有旅游顾问、探险向导、医生。
需要顾虑的有两点,一是身体能不能适应下来。这是砸再多的钱来优化提升设备,也没法完全抵消的不确定因素。二是工作的事。
“先在外围养精蓄锐, 适应一下。如果你不舒服, 我们马上就终止这个计划。”梁辉似看出他的顾虑。“南极洲, 用铱星电话也可以保持联络。公司出了什么事, 我们就立刻回来。”
现在是1月, 正是南半球夏季,也是南极旅游的旺季。而对于国内来说, 是刚核算完年终事务, 春节放假前最闲的时候。公司里许多人都纷纷申请休假。范干津便答应梁辉的长游计划。
除了陪梁辉散心、整理思路外。范干津想籍此来正确面对他和梁辉之间,在“距离感”的美化下,被掩藏起来的矛盾……它们并未真正消失,只是被转移和掩盖了。
他和梁辉能一辈子不去“过日子”吗?他们的爱情真的是那种只能远观而不能落地, 像是用盛大泡沫堆起来, 华丽却又不真实的城堡吗?
没心没肺一点, 大概也是可以的吧。
只是那样的一生……就算淡漠如范干津者,都得评价“图什么”三个字。
-
去南极有三条线:南美、南非、澳大利亚。考虑到范干津的体力,以及他们初次造访南极的新手经验,不宜深入太远。梁辉就选了最大众的南美路线。先乘私人直升机到智利, 飞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大城市蓬塔阿雷纳斯。隔着麦哲伦海峡眺望极地半岛。
南美洲和南极洲间最后一道屏障——德雷克海峡,既可以飞过去也可以乘船。在梁辉的建议下,他们乘上专业探险邮轮,先饱览南极洲外围海岛的自然风光。
考虑到安全因素,他们并未选择私人包船,而是与有经验的南极发烧友、以及长城站的工作人员一起行动。林林总总七八人,增长见识。
中文专业探险导游在豪华邮轮甲板上,指着远处零零散散的浮冰碎块对范干津提醒,“这里靠近魔鬼西风带,如果直穿德雷克海峡,风浪颠簸。我们先横着在外围绕个大圈,去圣乔治岛那些海岛上看企鹅和信天翁。走一天歇两天。慢慢适应。”
范干津问:“如果是飞过去?”
“飞过去倒是挺快的,几小时。商业化也做得比较好。不过那样太快了,很多冰海奇观看不到。飞机是给赶时间或者怕晕船的旅客准备的。”
范干津好奇:“等登上南极大陆,能往里走多远?到南极点?”
“自然不能。要去南极点,应该走南非开普敦那条线。要徒步、要穿冰洞、还要坐破冰船。其实这些年也有不少商业项目可以接待,但依然不是普通人的体力可以到达的。梁董应该可以,您还是算了。”
这位向导经验丰富,说话底气也足,不太顾忌大老板们的面子。毕竟有钱来南极玩深度体验的,至少都有点小资产。他见多了名流贵胄们。
梁辉在范干津不远处,闻言走来截住那中文向导的话头,对范干津解释道:“南极点这些年的旅游开发也成熟了许多。不一定非要徒步。有那种极地改装车,特殊雪地轮胎,燃油加热装置。零下五十度都能启动。只要你想去,也可以的。”
那中文向导暗暗吐了舌头,暗想这看似神气活现的大老板,在对象面前真是一派做小伏低,情绪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专业性仍然督促他板着脸补充解释,哪怕要扫梁大老板的兴致:“——请不要盲目乐观,极地改装车再是好,仍有大约几公里的路需要徒步。看似没多远,但在雪地上行走,比正常行走艰难数倍。加上含氧量、气温等因素,仍然不建议没有任何极地经验的人前去。”
范干津点头:“说得很对。我也不太想冒这个险。”
那向导有些意外,他见识过很多不可一世的有钱人,在各个方面一定也都要维持优越感。不顾阻拦硬要深入南极腹地,还不耐烦说“我给钱——我给钱行了吧?”惹人生厌。这个范老板,倒是头脑很清醒。
就是……有点闷。这样说挑不出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蛮扫兴的了。作为探险向导,他不希望遇到冒进自大的客人,但也不欣赏全无乐观心态的保守党。
范干津转头对梁辉道,“也谢谢你……不过没关系,我不在意这方面的‘胜负’。身体素质,有天生因素,有习惯因素。我和你存在‘差异’。可能没法和你去南极点。这是客观事实,一时半会也没法改。你想去,就自己去吧。我在外围岛上等你。”
梁辉轻轻握住了范干津的手,他想说跟我去吧,我会保护你。但梁辉也知道如果范干津真出了事,一定不会原谅自己。最终梁辉只道:“那以后呢?你稍微锻炼下,以后我们一起去南极点嘛。”
那仿佛是个隐喻双关,范干津想了想,仍然说:“那好说。不过,我们之间的差异是长期存在的。”并不是指去南极点,这只是无数小事中的一件。范干津说的是他们“过日子”的磨合。光是身体就磕磕碰碰适应了八个月才上.床。最能靠近生理的本能都如此,精神方面呢?
梁辉轻轻搂住范干津,让他的头靠在自己肩上。他不是没听懂范干津的言下之意,也不是选择性忽略问题,只是温柔道:“我们现在一起就行了。”
----------------------------
这艘最高级别的抗冰船载着他们先巡游圣乔治岛、大象岛。去看企鹅、信天翁、捕鲸博物馆、以及早期探险者的木屋站。托他们随行中餐厨师和医生顾问的福,其他几位同船客人也能享受美食,获取健康指南。这使得他们对范干津和梁辉态度异常热情——有钱有见识还慷慨之辈,谁不喜欢呢?变异人少见,他们的好奇和疑虑却很快消失,真心关心起这两位小老板来。
梁辉发挥社交特长很快就和人打成一片,范干津倒是一如既往的高冷,但他也并不真正难相处。有科考人员表示倒是更欣赏范干津那种言简意赅的板正性子,还试图激发一下“好苗子”对大自然的热情。
一路遇到不少壮观景象:鲸鱼在几百米外喷水,鱼群、海狮海象等游弋而过,又或者能看到巨大冰雪岛屿。那些时候,科研人员都会热情邀范干津来观赏并科普讲解。
几次之后,范干津非常干脆问:“是需要找投资吗?”
科研人员不太好意思,报着一丝期盼:“投资人是爸爸,您高兴想投也成。不成也没关系。交个朋友。”
范干津毫不拖泥带水地给人断了念想:“不好意思,这次不投。至于您说的交朋友——以您的工作强度、地点和周期。我和您建立了私人友谊后也无法维系。我建议加个微信。我陪对象再来南极时多个请教途径。以后投资风向有变,我们再谈论商务的事。”
那科研人员时不时也要出去谈项目,不算纯粹的案头研究者,自诩还是见过不少老板。但范干津这中类型还是第一次见。范干津拒绝起来太冷太端,就像是故意要把所有丑话都说在前头,用毫无破绽、缺乏“人情味”的方式,来提醒别人不要在他身上花费沉没成本。
粗听着有些不够客气,但细想其实是很温柔的考虑。那科研人员便轻声嘟囔了句:“范老板其实是个好人。”一边从善如流加微信,当个萍水相逢的过客。
正这时候旁边梁辉听到那句话,挑眉一笑,对那科研人员道:“我给你们站投资。但有个条件。”梁辉凑近悄声,“把我对象逗笑。他笑一次,加一百万。”
那科研人员瞪大眼睛,憋笑表情中又有古怪的震惊感,就像在说——“你们这一对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悄声回梁辉,“这超过我的知识储备了。还有,您这价值投资偏好也太随心所欲了。要是让我们站长知道,钱这么随便来去,怕不是要痛心疾首。”吐槽得不留情面。
梁辉也说悄悄话,就像熟练躲避家长的顽皮小童:“不能让我对象知道,否则他也会生气的——但我就是想看他笑嘛。”
-
科研人员使出浑身解数最后也没成功。
其实范干津不算吝啬笑容的。有个极地探险爱好者,录下大海的涨潮落声、鲸鱼喷水,冰层破裂,西风在大海上呼啸等等丰富的自然声音。他解释说:妻子怀孕了,等以后放给小孩听。
他还邀请同船游客入镜,一个个介绍过去,请他们对孩子寄予祝福。
冰冷彻骨的海风中,大家纷纷扯着嗓子喊,这个说“小朋友,祝你比你爸长得还高”。梁辉也非常实在地送了一句:“那就祝小朋友钱多到花不完吧——俗了点(背景音很多人大笑起哄“梁老板说得是大实话”“别信那些有钱人不快乐的鸡汤文章。有钱人快乐得不得了。”)
轮到范干津时,他摆出了镜头前自然的微笑,笑容里有不自知的包容与温柔:“祝小朋友,全家平安健康。能一直陪着父母安度晚年。”简单的话语,质朴的心愿,范干津一直认真地看着镜头,无意识笑了很久。
梁辉却一下子就笑不出来——心想,有些事,果然钱再多也是没用的。就像范干津的软肋是有了钱也换不来家人复生。梁辉也觉得,从追逐范干津开始,对方就一直处于他能力边界线外。往常他用钱、用魅力、用才识所打动的可能性,在范干津这里都不存在。他能追到范干津,是阴差阳错,太多人力之外的因素。而让范干津真正高兴的事——好像也不是他梁辉力所能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