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路(1/2)
第144章 路
<ul css=tent_ul>
这段时间范干津专心筹划万川融的重启工作。千头万绪的工作几乎占据了他所有清醒的时间。光是前期选址论证就开过大小十多次内外会议。北京和C省的工商部门争抢得那叫一个凶残。当然, 还是C省争抢的力度更大。毕竟首都财政压力相对小些,天子脚下的京官也更“矜持几分”。
C省就不一样了。宇派上市后的估值已经接近千亿。而大家都明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宇派利润会成为万川融的雄厚资本, 这将给地方财政带来多大的税赋。
对于C省这个这些年来处于转型瓶颈期的省份来说,从前它不算贫穷落后, 国家加大力度扶贫开发的政策,倾斜不到它身上。但它也没吃到“先富起来”的太多红利。近些年信息化叠代方兴未艾, C省居然没有拿得出手的高新科技产业,省里支柱还是粗放式的原材料和浅加工。
当年C省的万川融从如日中天到大厦倾圮。就像一记重锤打懵高端制造业和附着其上的金融业。省里产业发展方向趋于保守,从此不敢迈步。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十几年过去,范干津掌舵的宇派成功上市,和他即将重启万川融的风声,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C省内部虽然每每对产业发展的风险争吵不休。然而大部分人都不会否认这是个好机会。如果万川融是要来C省融资的,那当然要激烈批判。可它是带着一只垄断全国的血牛来建设, 这跟白富美自带丰厚嫁妆有什么两样?谁不想要?
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政绩、民生、就业、发展……这些字眼, 哪个地区的领导能抵挡得住?
区位之争, 夸张到什么程度, 甚至惊动了C省副省级别的领导。一位省新闻联播里开会时在前面几位露脸的那种常委级别的人物, 主抓经济的, 通过计划经济委员会这个学术组织里胡主任的介绍,加上C航原董事长的牵线,单独见了范干津一面, 关起门来聊了20分钟。这当然是不会写在任何新闻报道里的私下单独会面。
他们聊了什么不得而知。那之后,万川融就基本确定了, 回到C省重建的大方向。
-
方向定了,阻力当然就会随之而来。先前是北京和C省两地“新郎”抢人。白富美择婿完毕,准备出嫁的这段时期, 那位“落选”的“新郎”,又岂会甘心失败?
北京的工商、税务等各部门、还有金融街的证监会银监会……这两个月扎堆以密集姿态开始对宇派进行各种检查,而且来的都是基层眼睛最毒的那群人。
宇派本来就有政府的股资和监事在里面,董事会忽然在监事的提案下开始“开会自查整改”。各部委也一波波派人来。证监会要审数据、税务部门要查账、工商信息部门要更新许可证等资质、甚至消防部门要来安全演练、环境部要做污染评估、科技部要宇派每月汇报接下来两个大战略的研发进度、主力银行的中国银行也赶趟来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最绝的是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委员会,来调研宇派的“垄断情况”……
其实现在谈“垄断”太早——垄断是商业行为,但宇派占领市场是因为专利技术——宇派没有主动排斥打压其他经营者,是别人做不出芯片……
这些检查和敲打,多像赶过来堵门,不让出嫁的七大姑八大姨啊。
范干津其实和各部位基层执行的负责人谈过不止一次,吃饭也吃了,许诺也做了——万川融和宇派是不同的公司,宇派在北京,该怎样还是怎样。在范干津的预测模型里,宇派就像一座大雪山,它自发融化的雪水就是对万川融的支援——河川需要的水量确实大,但三江源头的雪山也没哪座塌了的啊。
那些部位抓落实的负责人们,表面也给范干津承诺——走过场罢了,不会真正为难。虽然他们也哀怨说“本来在金融的战略级企业方面,北京就不如上海那边多,范老板还把万川融搬到C省……”
范干津则做出了弱小诉苦的姿态——“各位领导,真的高看万川融了。它在C省做,就是因为,它大概相当于山寨版的农信合作社吧……区区几百亿,在北京这里都不算朵浪花……”
“也只有范老板这样的人,能说‘几百亿不算朵浪花’……”
但是宇派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还是一直反映,被各种汇报、检查和整改要求……弄得非常疲惫,甚至都快到干扰正常生产。
尤其是研发部门,云江气得足足在汪长简办公室骂了科技部整整两小时——“生产工作需要一个月汇报一次进度?我们特么一个月才开一次大例会呢?这种研发以年为周期,一个月能有什么进度,那些部委领导干嘛不直接亲身来参与、投身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汪长简降不住云江,当然还是范干津出面镇场子,在中间调停云江和技术监管部门。很多类似的矛盾——比如财务部门和税务主管、比如后勤部门和消防安全部门……不得消停。
有一天琳达朝范干津吐槽:“这就是所谓的阎王易送,小鬼难缠吧。”
海瑟薇也收集意见后汇报:“有高管受不了主动辞职,说宇派现在跟个公共展馆似的。政府和银行加起来也就占宇派的20%吧……天天搁这里指手画脚,谁受得了。”
现在范干津是第一大股东、兼董事长、兼法人代表,占股47.5%,其次就是主力银行的15%,和北京政府的4%。但除了股份外,当年的合伙人长期委员会制度还在发挥作用。岳长风离场后,剩下的就是范干津和政府。这就导致股资虽然不同,但在控制董事会的手段上能平起平坐。看似范干津是实际管理者,但政府有监督权限。两个领头意见不统一,
这也是范干津把万川融弄回C省做的部分原因……京官,实在太多,难伺候。
而且,地方上,那位省部级领导已经承诺了优厚政策待遇,以及充足信任的市场权限……
-
范干津一边竭力调停、平息宇派的这些社会掣肘,一边在思考万川融的战略发展路径……那个80平的别墅二层大卧室木地板上,有三张巨大地图:两张是当年梁辉送他的,填满碎钻的气派地形图。还有一张新买的C省的行政图大地图。范干津经常想得入神了,直到天光微亮,地板上散落着无数A4张打印出的资料、色号笔、还有这几年的白皮书(官方报告)、蓝皮书(综合研究报告)、红绿皮书(乐观或预警的报告)……
员工有时候熬夜加班累了会围着人工湖绕圈,就能看到范干津住的别墅彻夜亮灯,但只有二楼某间是亮的。
后知后觉的员工,爱八卦的就会问:“疑?最近都没有看到梁董了诶?”
有几个爱健身的小伙子,还回忆起在园区的运动场里,和梁辉打过几场篮球。
消息灵通的员工就会拿出手机给他看大盘:“梁董和岳董一样,都基本把股份减持得很少了——所以现在除了范董和云董,大股东就是政府和银行——梁董好像基本不管宇派的事情了。他们这些明星投资人,功成身退的周期都是很快的。”
梁辉如今股份占比也只有5%,秉承着给范干津承诺的“低调”原则,事情做得不动声色,再没有大嘴巴哔哔了。程序上也叫人挑不出毛病。
“那他去哪了?别吓我,没和范董离婚吧?”
“应该没离吧?谁知道他去哪里了,也没听到风声。说起来,他们那种级别,离不离婚和有没有感情是两码事吧……”
-
这段时间梁辉还真没闲着,甚至比范干津那里还忙得热火朝天——他忙着回新西部发展集团夺权。
这是梁辉和范干津商量的,计划的一部分。
毕竟梁辉也想明白了。范干津根本不是个会沉溺椒房之乐,或满足于细水长流陪伴小日子的那种人。范干津生来就是要征服星辰大海的。如果要和范干津长久相伴,唯一的路径就是和他一起开疆拓土。
加上梁辉自己也不愿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人了。
何况,梁辉是个精力充沛、乐于直面各种挑战、越兴奋越危险就越来劲的那种人。回去新西部集团夺权,他重新大展手脚,别提多高兴。
加上,这也能在事业上支持范干津。
万川融要在C省立足,四处扎根开花,也会相应辐射周边。这个时候新西部发展集团若能在A省遥相呼应、互为犄角之势,就能让万川融更稳立足。
从前万川融辐射方向是中南部,如果把万川融和汇勉斋的力量联合互通,打通横贯中西的金融动脉……
范干津在那地图上手指比出一道无形的路,指给梁辉看——一定能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
梁辉挑眉:“只不过这条路还没连好……”
他说的是实际意义上的“路”。
C省和A省其实接壤,但接壤边界很短,而且是最不发达的山区地段。在十几年前,连条像样的高速路都没有,更别说高铁动车。只在几十年前修了条曲折盘山公路。交通上,从另外两省取道更为方便。以致经常忽略彼此是“邻居”。
最近几年A省借着脱贫政策大搞公路基建,高速路终于修到省际接壤线上——这时候尴尬的事来了,C省财政预算里没这段高速路,申请国家拨款又没拨下来。
据说是国家想让C省财政自行承担一部分,但C省想咬着国家全款,有关部门还在扯皮,路当然没法动工。A省修过去的那半截高速路,就像伸出了一只寂寞的手。
照理说国家对高速路网的规划是统一的,不会出现各省各自为政的事。但凡事总有例外,A省的新西部发展集团就是这样一个“太过积极”的变数——它主动包揽了更多高速路的建设经费来源。国家一看:你能自个出钱,好啊,趁热打铁,能建尽建。
A省完工的高速路远远多于国家标准。至于把路修到省界线上,就像是在迫不及待向兄弟邻省炫耀施压,还带着点强按头的意味——我已经修好了,C省老哥,等你接上后半截路呢。
——什么?国家的钱还没批下来?
——要不要我们的西部银行先贷些钱给你们?
曾经的经济大省,C省哪里受过这种委屈,怎会答应向西部银行借贷。只能高冷打官腔:拨款和商业借贷转化起来太麻烦,会建,别催。
那段时间C省有关部门都非常义愤且想不通,一方面羡慕国家给A省财政拨款大方,一方面吐槽“钱是从哪里来的?新西部集团是不是违规搞钱了?”
还真没违规,是从市面上融来的。
新西部集团在A股有上市板块,修路也采取基金公募的做法,从全国股民那里募资搞基建。再加上伦盛交叉持股的帮扶,相当于有一支上海雄厚的金融力量,在为西部薄弱的基建工程输血。
每次都能募个几百亿,就,羡煞死人了。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如今是第三年了,A省半条寂寞的高速路依然在和C省一条弯曲的二级公路对接。当然,C省已经下了通牒死命令,今年一定要把那条弯曲二级公路改造为直通省会的高速大道。不然实在丢人到姥姥家。
管财政预算的领导接了军令状,每天都睡不安稳——承诺得痛快,到年底的时候财政超支还不得是他们倒霉,这半条大动脉高速路,起码要花100亿啊,更别提A省还迫不及待拿出后续的高铁动车建设计划,跟个无底窟窿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