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结果(1/2)
果然, 他这话一出,对方不吭声了。
吃完晚饭,天已经全黑, 蜡烛也燃去了一半,谢良臣没有再继续改卷子,因为明天还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斟酌修改,而他要保持头脑清醒,所以熬夜完全没必要。
他这边睡下了,考场内却是一片烛火通明, 甚至半夜还有人不小心将试卷烧着了了,引起一片混乱。
第二天主要就是对初稿进行修改了,因为第三场考试主要就考了这篇策问, 因此谢良臣看得也很重,想必最后府试评分, 今天这卷子应该也是占大头,所以他倒没有提前交卷,而是修改了许久。
除了昨天提到的对策,谢良臣后来又加了很多改善办法, 比如每个地方可以根据气候条件种植适合当地的作物, 派人出海寻找其他易种也产量大的粮种, 还有种植更多附加值高的产物,并可以试着朝外发展农业贸易等等。
一不小心就写多了, 谢良臣便又开始删减词句,尤其注意里头有没有重复表达或者赘述, 而核心的引证类比, 则着重关注有没有围绕核心来写, 是否构成论证关系。
本以为改这文会很轻松, 哪知等最后成稿时也差不多快要到交卷的时候了。
所幸几百字的文字誊写起来并不算多,再说自己写字的速度早就练出来了,因此最后倒也不算仓促。
再三检查过全文没有错漏以及犯讳之处,谢良臣拉响了铃铛。
今天他不再是他们这排第一个交卷的了,甚至排得较后,想来对方应该也是胸有成竹。
也是,来参考的人这么多,比自己有才的更是更多得是,他只希望能过府试就行。
交卷出来时,外头天色一片昏黄暗淡,与四天前他进考场天没亮有点类似,所以谢良臣总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谢石头见儿子出来,立刻上前想要扶他,谢良臣却摆摆手,表示自己还撑得住。
“大哥、祝师兄和唐师兄他们出来了吗?”谢良臣问他。
“还没,我就等到你了。”
既然他们都还没出来,时间又还早,谢良臣便也没有与他爹先回去,而是一起在场外等他们。
又过了半个时辰,在陆续有人交卷出来后,贡院也终于通告了考试时间截止,所有考生必须现在立刻交卷。
大批大批的人从里头出来,谢良臣放眼瞧过去,这些人中很多看起来都十分的邋遢,尤其是脸,不少都沾了墨迹,而绝大多数更是胡子拉碴,看起来就像街头的流浪汉。
不过他们也顾不得自己的仪容了,因为好些人考完出来连站都站不稳,还得靠人搀扶,衣着面貌什么的就更是小节了。
谢良臣跟他爹一起在人群里搜寻谢明文他们的身影,等终于瞧见,二人便赶紧上前去扶人,最后总算是把三个人都接到了。
问过情况,三人都道只是坐得太久不太习惯,一时身子发虚,等歇过一阵后,他们恢复了些力气,精神也没那么紧张了,大家这才又一起结伴回客栈。
因着府试刚考完,所以此刻街上到处都是前来应考的学子,且全都在讨论考试的内容。
谢良臣听在耳中,他们讨论最多还真就是今天最后一场的考试,都在说自己写的策问。
有的说教农需愚民的,因为只有老百姓什么都不懂,只知每天埋头干活,不想着偷懒,最后产出的粮食才够多,而人一精就只知利己。
还有人说教农桑乃国之大事,而商人常常会低价收购百姓的产物然后高价卖出,经常囤积居奇,甚至他们买卖土地来也不是为了耕种,不过是佃给农户而收重租,应该加大力度打击商人,不许他们买田,朝廷要加大力度抑商重农。
除了这两种意见,还有许多人都说了各自的意见,不过谁都说服不了谁,到了最后,竟直接吵了起来。
其实他们的做法也很好理解,毕竟要是大家都赞同自己的想法,那么说不定舆论风口一传出,府台大人觉得这是士人的普遍看法,也觉得该尊重呢?
要是认可了他们提的对策,那接下来就是看写文章的水平了,这在无形之中就把另一些人淘汰掉了,所以大家才会争得这么激烈。
说到底,他们也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出头罢了。
晋身是普通人最首要思考的问题,包括谢良臣现在也是,只是古代晋身通道实在狭窄了些,除了科举,几乎其他路都堵得差不多了,实在是缺乏活力。
他在这边思考科举的利弊,那边唐于成也开口了,问他道:“良臣,以为呢?什么才是教农之道?”
见几个人都看字自己,谢良臣轻笑一声,反问他们:“你们觉得要是自己是农户,最想要的是什么?”
“粮食丰产。”唐于成回答得不假思索。
“那么丰产之后呢?”谢良臣又问。
“这......”唐于成卡壳了。
既然是农户,自然所求就是能吃饱饭,既然吃饱饭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该感谢皇恩,效忠朝廷了,哪里还有什么之后?
谢良臣见他答不上来,也不继续追问,而是转过头来问他爹谢石头道:“爹,以前咱家吃饱饭都难,可现在已经能吃饱饭了,你可还有其他想法?”
谢石头之前一直在旁边听着那些考生们交谈,这才知道原来科举考试竟还考农事,正好奇那些家中无田更没下过地的人要怎么答,哪知就听儿子也开口问他了。
他自己想了想自家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很大,家中不仅有了余粮,而且每年还有不少银子进账,更兼自家儿子去年考中县案首,不光是平顶村,便是遇到认识他的人,也对他开始隐隐尊敬起来,他日子可说是过得愈发的舒心。
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是。
若是满足于现状,他就不会跟来府城,也不会让小儿子也学他二哥读书了,说到底,他还是想看看能不能让谢家再往前一步。
于是,他很诚实的答道:“自然是希望以后能赚更多的钱,还希望你能考了功名回来,谢家也光宗耀祖。”
他答得直白,同行几人纷纷侧目,谢良臣却早知他的答案,又问:“那假设我真考中了功名,甚至当官去了,大哥每年挣的钱也逐渐多起来,甚至在平顶村的院子比现在还大,那爹你又有什么想法?”
谢石头想象了一下他描绘的场景,呵呵笑着道:“要真是这样,那我还住什么平顶村,我肯定想跟着你去京城看看,最好能在京里买个院子,也做做皇城下的人。”
说到这,大家算是明白谢良臣什么意思了。
就跟他们来考科举一样,其实农户也并非都是无欲无求的人,众人自以为他既是农户,那能让他吃饱饭便是天大的恩情了,实际是错的。
大家都是一样的人,既然是一样的人那么都一样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书生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人在达到某个位置或是某种条件时,大多都不会知足,而是想着继续往上。
甚至不止农户,商人、手工匠人也一样,所以要写教农之道,至少得先把对方看做与自己一样有需求又欲/望的人,并最终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就算不谈后头的事,光说种田,种子产量高和种子产量低,你要选什么?再比如,同样的地,同样的麦子稻谷,一人是辛辛苦苦起早贪黑的耕种收获,一人却耗力极少,很轻松的就把田种了,你选哪个?
所以说,就算是只谈吃饱饭的问题,这里就有辛苦和不辛苦的区别,能偷懒和不能偷懒的区别。
听他说完,几人面面相觑,几次张嘴却又最后闭紧,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想反驳竟然反驳不了。
最后还是祝明源先开口,问他道:“良臣,你的策问不会就是这样写的吧?”
谢良臣白他一眼,“你当我傻啊,我肯定不会写得这么直白,真这样写那是傻子才干的事。”
说到底古代的官员不过是为皇帝管理一方的助手,而且他们即便有些有良心有风骨,但是很多也有愚昧的忠君思想,更别说大部分还是既得利益者。
他要是这样写,估计要被看做大逆不道,口出狂言了。
毕竟上头的统治者,最想看到的还是底层百姓乖乖的,按时纳粮,甘心就这样吃苦耐劳一辈子,无怨无悔。
“那就好,我还想你要真这么写,说不定阅卷官看到你写的文章,要气得大骂了。”祝明源嘿嘿的笑。
就这么一路走回了客栈,因为这四天的劳累,大家也就没再继续讨论,而是各自回去洗漱休息去了。
谢良臣也困得很,号房狭窄,睡起来不太舒服,而白天又要强打精神集中注意力做题,很耗心神,所以这一松懈下来,他竟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下午。
等起来时,谢良臣觉得整个头脑清醒了不少,只是肚子有点饿,刚想开口,却见他大哥谢明文还在睡,便又闭上了嘴,轻手轻脚的下了楼。
此时的客栈大堂热闹得很,到处都是交谈的学子。
谢良臣找了张桌子坐下,随后便让小二上了清粥小菜。
因他只在荣县有些名气,再加上同行而来的那几个人的宣传,大家对他都不甚关心,说得最多的,除了考试,便是另外几个县的案首,都在猜这次谁能夺魁。
而除了讨论这几个人外,他们还提到了方敏。
据说第一场考试他被拖出考场,当天便晕了过去,是客栈掌柜亲自去请的大夫。
而等他醒过来后,第二天就匆匆的离开了府城,像是大受打击的模样,他们都在猜,方敏恐怕这两年出门都不敢了,毕竟太过丢人。
“嘿嘿,你们说这事真是偶然还是有人故意要整他?”其中一个人眼睛朝左右看了看,低声道。
“真又如何,假又如何?左右他又没证据,就算要找人算账,他连该找谁都不知道。”另一人勾起唇角,语气里也带着些幸灾乐祸。
“怎么不知道找谁?我看平日里跟他走得近的那三个就很值得怀疑,尤其是那个年纪大的,听说他屡试不中,原本想让方敏给他划划重点,可是最后一无所获,而对方又笃定自己肯定能过,因此心生嫉妒。”又一人小声道。
哪知他虽小声,却还是有人听见了。
谢良臣正吃瓜,就见旁边突然冲出个人来,正是那晚他们见到围在方敏身边的三个人之一。
他年约30左右,生得高壮,皮肤也比一般的书生要黝黑,身上穿着件旧长衫,此刻正一手揪着刚才说话那人的衣领,一手扬起,似要打人。
见他要打人,刚才还讨论的起劲的几个人慌了,尤其是被揪着衣领的那个,更是吓得说话都结巴了,“你你你要干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
“君子动口不动手?就你这样毫无根据就造谣生事的人,也配自称君子?!”这人显然是被气到了,话音刚落便一拳砸了下去。
被他打了一拳,刚才那书生痛得直叫唤,另外几人赶紧上来拉架,场面可说混乱不堪。
可再是混乱,他们打架的情况还算基本可控。
因为除了那个被激怒的书生,其他人力气都小得多,打架更是没什么经验,虽没有互相抓脸扯头发,但那拳头也是软绵绵的,至多推搡几下而已,便是找到机会下黑手,那踹出去的脚也没什么力道。
这出闹剧最后在客栈掌柜和小二的拉架下总算平息,最终双方也无人受伤,只脸上轻微挂了些彩。
只是这件事一出,讨论方敏的人更加多了起来,这两方打架的人自然也在讨论之列,最后据说两方人都搬出了客栈,另找了住的地方。
与此同时,那两个荣县同来的学子也一并离开了,而且因为他们那天并没参与打架,所以就又有人说他们没吭声说不定就是心虚,总之就是说什么的都有。
最后到底是谁给方敏下了绊子,还是说是他自己吃坏东西,这件事成了个迷,再又被人提及了几天后,终于热度消减,没人再提。
又过了几天,四月底,终于到府试发榜的日子。
因为府城离家太远,而且府试放榜时间也就是考后十天左右,并不算久,大家等得起,便都没走。
上次县试谢良臣是听别人传回的消息,这次既然在府城,他还是打算自己亲自去看看。
不只是他,祝明源和唐于成他们也都是这个意思,就算他们的管家和书童说要帮他们去看也被拒绝了,因为准备了这么久,大家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结果。
放榜这日,几人全都起了个大早,早到天都没亮,比府试第一天还黑。
因为实在太早,府试榜单肯定还没贴出来,所以他们便只好又在客栈里吃了早饭,等看外头天已现微光,有人走动的声音了,这才迫不及待的纷纷起身。
七人一起往府衙的方向走,一路上脚步匆匆,可即便他们走得不慢,旁边却一直有人超过他们,因为对方是用跑的。
一人超过他们还能勉强镇定,两人超过他们就有点担心自己到的时候会不会太迟,等三个人超过他们的时候,就是谢良臣都有点慌了,想着要不要跟着一起跑。
最后还是理智战胜了他,因为他知道就算现在过去,肯定榜单也还没贴出来,因为要贴榜单,肯定会有衙役鸣锣开道,让围着的人让开。
现在没听到,那就是还没贴出来,也就说他去了也没用。
他缓下了脚步,祝明源和唐于成却淡定不了,两人对视一眼,还是决定先去占个位置再说,于是也小跑着跟了上去。
这边谢明文看到,也有点着急,为难的看了谢良臣一眼,却没开口。
“大哥要是着急就先过去吧,不必等我。”谢良臣善解人意的道。
谢明文想了想,自己先去说不定还能帮六弟也看看,于是点了头,“那好,我也先过去了,待会你挤过来,我帮你挡着些人。”言罢,他也跟随两人而去。
谢石头见就剩自家父子二人,问儿子:“狗剩你不着急吗?”
“我当然着急,只是着急也没用,俗话说急水灌不了满杯,咱们现在去了也没用,还不如省点力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