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1/2)
第七十一章
每到毕业季,公司都会招一批新的实习生。
冯干习惯地拿着保温杯,晃晃悠悠去楼下寻摸,看着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孔,感叹真是岁月不饶人。
阳升集团,国内领先的电器实体企业,产品涵盖数码产品,家用电器,房地产,最近不知道老总怎么想的,还开了一家经纪公司养艺人。
冯干不懂互联网,总觉得这个行业太苛刻,去年还风头正盛的,今年就无人提及,热锅热灶热板凳,总把他这种念旧的人甩在后面。
好在他是公司元老,他过时了没关系,招年轻人就可以了。
他年轻的时候没觉得宣传这么复杂,无非是找当年最火的明星拍一条广告,然后联系电视台,各大卫视投放,一天播个几十遍。
现在不行了,电视没人看,被社交软件,商场,地铁,室外电子屏取代。
就连宣传部门,都要分出十几个产品线,各自招专业对口的年轻人,今年这批看着不错,他很满意。
不过招了三十多个,最后只能转正五个。没办法,都是没经验的愣头青,热血是热血,可惜只能顶一阵。
首都,大城市,诱惑多,压力大,干着干着就心不定,他吃过几次这种亏,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说撂挑子就撂挑子。
不过,这次,他提前看好一个。
冯干开车从地下停车场出来,刚好遇到她,车窗落下,探头喊:“小诵。”
小诵很瘦,穿着米色长袖配牛仔裤,头发全都梳上去,背着个单肩布包,素面朝天,一打眼就知道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蒋诵闻声回头,看到他,小跑过来。
先笑,脆生生地打招呼:“冯总好。”
他开车门,“这么晚了,我稍你一段。”
她犹豫着拒绝:“不用麻烦,我搭地铁也很方便。”
“上来吧。”
看样子是推脱不掉,蒋诵开门上车,把包放在中间,遮住衣袖下露出一角的青紫。
车子启动,她看了眼车里的显示的时间,小声说:“谢谢冯总,如果顺路的话我想去东三条路口。”
冯干皱眉,“这么晚了还逛街啊?”
她摇头:“不是,去见个朋友。”
冯干对她印象很好,觉得她工作积极,不纠结,不扭捏,就是性格冷淡了些。他笑呵呵,下班了,懒得摆架子,他乐意像长辈那样关心这种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
“男朋友吗?”
“不是,是一起合租的朋友。”
他长长地哦了一声,蒋诵补充:“我现在还在实习期,租不起单间。”
“那是,寸土寸金嘛。”
冯干想说转正之后就好了,可转正名单得保密,也不差这几天。他转着方向盘,离目的地还有段距离,便随口和她话家常。
“老家哪的?”
“东林,北方的一个小县城。”
“爸妈还都在那吧。”
“不在了。”
蒋诵目视前方,首都比南江更繁华,她仿佛一滴水落入大海,不论有多复杂的过往,融入的一瞬,她也变得和别人一样透明。
车停,她下车,对慈眉善目的男人摆手再见,目送车尾离去后才露出惊慌,小跑着进便利店,边套马甲边道歉:“对不起,我迟到十分钟。”
站在收银台里面的女孩撇撇嘴,浑不在意地说:“没事儿,明天补我二十分钟。”
“好。”
那天之后,一路北上。
随便找个住的地方,带着一身的伤在便利店干夜班,好处是可以低价买食物,这样过了一个月,她才开始投简历。
冯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清瘦,个子不高,头发白了一半,平时总拎着保温杯在公司里晃悠,见谁都笑眯眯。
听老员工说,他是最开始创建公司的那批人,蒋诵对这个年龄的男人有抵触,每次遇到都礼貌地打招呼,简短的几个字,说完就走。
事实上,她对谁都这样。
因为在大学有过工作经验,所以在这批新入职的人里能力最强,用户调研,写稿,运营公众号,她很努力,像个不需要休息的机器人。
冬季广告投放完毕,账户上打进一笔可观的奖金,工资终于勉强够维持日常生活,她辞掉便利店的工作,身体上最后一丝受伤的痕迹也终于消失。
一转眼就过年,年会之后,蒋诵捏着早就买好的车票,挤进车站的人流中。
她怀揣着激动,紧张,和早就准备好的解释,一路奔回南江。
熟悉的空气,和去年相差无几的灯会,熙熙攘攘的人群,她无心观赏体会,急匆匆赶回记忆里的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