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昔年旧忆

昔年旧忆(2/2)

目录

妈妈还好吗?她会不会也消瘦了,皱纹是不是也爬上了她的面容……爸爸还好吗,他的鬓间是不是有了白发,他还会像从前那样,锲而不舍地站在斜阳里,笑着等她回家吗?

天下苍生,皇权社稷,所有的所有,都被她抛在了一旁。百姓眼中无所不能的天命君王,群臣眼中威仪赫赫的皇帝陛下,此时正狼狈地跌坐在人来人往的雒阳街头。

她瑟缩地佝偻着身子,死死地握紧双拳,一点一点地将自己通红的眼睛埋进膝盖里,拼命调动着所有的记忆……爸爸该是什么样子?妈妈又是什么样子?她的家该是什么样子?

她想不起来了。

她忘了。

当这个念头在脑海中出现时,眼泪也控制不住地落了下来。

她的心好像缺了一块,空荡荡的,正如这四处飘散的柳絮,没有着落,也寻不到归依。

“女郎,女郎……”那道焦灼的声音正离自己越来越近。

她知道是荀彧在寻她。

她知道君王是九州的镇石,不能轻动,不能有损;她知道贤明的君王不该放恣,不该任性;

她知道自己该擦去眼泪,该摒除软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站起来,风轻云淡地和荀彧回到那座高大辉煌的汉宫。

可是……她做不到。

她不想再权衡利弊,不想再计较得失,不想再斟酌损益。她只想从那些雨零星散的记忆碎片中,拼凑出父亲的模样,母亲的模样,还有家的模样。

繁华的烟火与急切的呼唤声都被抛在了脑后,刘晞站起身来,不管不顾地逃离了这片喧嚣的人间。

荀彧眼睁睁地看着那片月白色的衣摆消失在了眼前,心急如焚地出言询问周围的行人。

那些隐在人群中的禁卫也纷纷现身,不知所措地跑到荀彧面前,支支吾吾地问道:“这,这该如何是好?还请郎君拿个主意。”

荀彧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几人身份,肃然嘱咐几人切勿声张后,又令随行之人分头去寻找今上。

熙熙攘攘的街头依旧充斥着欢声笑语,然而荀彧却如坠冰窟。

明明正身处大汉京都,他却觉得自己恍若回到了幽州那座空寂寂的刺史府,就连温暖和煦的春风,也幻化成了刺骨的风雪。

巨大的恐慌笼罩在心头,让他失去了最为人称道的端方仪态。当那抹月白色的身影再次映入眼帘时,他几乎要喜极而泣。

却连呼吸也不敢,生怕因此惊走了绿茵地里的人。

轻岚霭霭,光影摇摇,随风飘舞的游丝与落絮不知不觉地便织就了万千离愁,将这片绿茵地上唯二的两人都笼罩了进去。

“陛下。”

他唤了陛下……像是在提醒坐在草地上的皇帝,又像是在提醒自己——不可失态,不可越界,不可逾矩。

“天色已晚,您也奔波了一天,不若早些回宫歇息吧。”

刘晞并未应声,也没有动作,像座雕像般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任由荀彧如何劝告,也只是置之不理。

偏生嗅觉灵敏的荀彧又闻到了血腥味,几次询问都无果后,便迟疑地走到了她身边,屈膝跪下来,轻声唤道:“陛下?该……”

抱着膝盖坐在地上的人忽而擡头,露出那张布满泪痕的脸。

她竟哭过了。他从未见她哭过,哪怕身处九死一生的险境,哪怕屠刀就悬在头顶,他也从未见她掉过眼泪。

荀彧完完全全地怔在了原地,茫然无措,心如刀割。

她突然伸手揽住了眼前的青年,眼中云雾缭绕,“文若,我记不清他们的样子了,我将他们彻底忘了……我想不起来了……”

她已然哭得泣不成声,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几句话,宛如在佛前忏悔的信徒。

荀彧不知道她口中的“他们”是谁,却清楚地看到了她眸中的痛楚,听到了她话中的悲音。

她在伤心啊……

那些自欺欺人的防线,在顷刻间便碎成了齑粉。荀彧颤抖着擡起了手,小心翼翼拥她入怀。

“我的陛下,我的纯熙……”

他分明也是饱读经书的英才,是文采斐然的才子,可却说不出半点儿锦绣堂皇的话,只能像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一样,笨拙地安慰落泪的心上人:

“不要难过……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她靠在他的肩头,止不住地啜泣。

他虔诚又温柔地抚摸着她单薄的背,无声地宽慰着悲戚的恋人。

他们在行将破碎的春色里相拥。

云透斜阳,断鸿声声。他们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又在如血一般的残阳中交错在一起。

不知何时,靠在他肩膀上的人已然昏睡了过去。

他刚要松口气,冷不防又看见了她两个掌心的尚,还在慢慢地往外流血,星星点点地染红月白色的衣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