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鱼服(2/2)
跟在她身后的诸葛亮颇觉奇怪——一本普普通通的书而已,缘何值得陛下这般大张旗鼓地出府一趟?
难道是什么孤本古籍吗?
看着也不像啊……陛下手中的那本书瞧着新得很,封皮也不怎么精美。
他悄悄擡头,饶有兴味地瞥了两眼。
唯一值得说道的,也就是那笔工整的字了。也不知这书是何人抄录的,竟能做到这般齐整……
思忖间,陛下已然将那本书交还给了那个叫小毕的人,悄声道:“做得不错,我们进去瞧瞧?”
毕岚恭恭敬敬地接了书,躬身为刘晞引路。
越往里走,那股悠长的墨香便越浓郁。
诸葛亮纳闷地拍了拍自己的衣襟,对里面的事物感兴趣极了。
“陛下,便是此处了。”
诸葛亮忙停住脚步,颇为讶异地朝四周张望起来。
当一块块刻着字的木板、一张张裁剪得当的雪纸排列在眼前时,一个念头便飞快地突然冒了出来。
难道那本书竟是用和印章类似的法子印出来的吗?
在刘晞与毕岚的问答之间,他的疑问很快就得到了解答——果真是如此!
他对这样新奇的事物十分好奇,若非碍于礼仪,一早便忍不住要上手了。
“此事做得不错,若是能将印刷的技术改进改进,便再好不过了。”
“是,陛下,小人一定尽心竭力,不让您失望”
“我会多遣些人来西院,你若需要什么,也尽管直说。”
“是,谢陛下。”
在刘晞与毕岚交谈的这段时间,诸葛亮便安静地站在旁边,眼也不眨地观察着凹凸不平的雕版。
直到刘晞出声唤他,诸葛亮才恍然回过神来,低头道了声歉。
“阿亮,对今日的事如何看?”
对于这样时不时的考校,诸葛亮早已习以为常,没有半点慌张之态,径直答道:
“有了印刷术后,读书的士人便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抄录书籍了。儒家经义、各种学问都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诸葛亮话音稍顿,接着问道:“您是想将更多的书籍,送到各地的养济院去吗?”
“阿亮果真敏锐。”
诸葛亮的耳根处多了些霞红之色。少年不以为然地垂下脑袋,似乎有些难为情……他日日都跟着陛下与君侯出入枢机要地,若这点政治嗅觉都没有,岂不是太蠢笨了些。
“让更多的孩子读书知礼,日后才会有更多贤才为国效力,不是吗?”刘晞温温和和地说道。
尽管诸葛亮还未达束发之年,却已然知晓这不是什么易事。此时便满心崇敬地赞道:“陛下如此忧国恤民,是大汉士庶的福份。”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刘晞微微弯眉,转移话题道:“我原本以为,你会对机巧之术感兴趣。”
“陛下!臣确实有些好奇。”诸葛亮的眼睛蓦然亮了起来。
刘晞便答:“里面那人叫毕岚,对机巧之术颇有些研究。翻车、曲辕犁皆出自其手,这些年还将朝廷用的弓弩改良了一番。”
“你若觉有趣,可时常来此寻他。我已经吩咐过他们了……”
她忽而叹道:“孔……阿亮回去之后,不如让令叔父为你取个表字?你年纪虽小,却已然入仕,有了表字之后,才好和同僚上官交际。”
“唯。”诸葛亮不疑有他,欣然答了话。
在堪堪出府前,才迟疑问道:“陛下,我们现在回宫吗?”
“先不回宫,我还有件事没办。”
诸葛亮莫名觉得她的语气沉重了些,可陛下的神情分明那么平和,甚至还带着疏疏淡淡的笑意。
“陛下……”
“既是白龙鱼服,就不要唤我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