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禅位之议

禅位之议(2/2)

目录

荀彧并无异议,便领着人回了自己的府邸。

怎料他刚刚走下马车,府上管家便迎了出来,低声道:“慈明公似乎与事要与郎君商榷,已等候多时了。”

“可知叔父有何事要寻我?”

“某也不知。”

“还请稍待,我这便过去。”荀彧轻轻叹息,快步走到好友的马车前,向刚刚下马车的郭嘉做了一揖,满怀歉意道:“抱歉,叔父有事寻彧,恐怕今日我要食言了。”

“奉孝若是不嫌,不如让公达带你走走?这边事了之后,我定然马上到场,向二位赔罪。”

郭嘉幽幽叹了口气,无奈道:“罢了,还是不麻烦公达了。改日再约也是一样,文若自去忙吧。”

“好。”荀彧拱手再施一礼,温言道:“等下次得闲时,彧定然备下你最爱的酒,恭候奉孝大驾。”

“一言为定。”

目送郭嘉的马车离开之后,荀彧转身便进了府,去寻自己的叔父荀爽。

“彧拜见叔父。”青年进屋之后便躬身作揖,恭谨道:“劳您久侯了。”

“不知您今日寻侄儿,所为何事?”

“文若来了啊。”儒雅的老者慢条斯理地捋了捋长须,轻声道:“到我身边来。”

荀彧微愣。

世家重礼仪,重礼法。自他学过礼后,家中的长辈便鲜少再用这样亲昵而随意的姿态与自己相处……似乎,只有幼年时的自己享受过这个待遇。

荀彧依言在荀爽身边坐下时,心中颇有些受宠若惊。

“并未久等。我也是刚刚才推演完卦象。”

荀彧这才擡起头,悄然看向书案上的卦象。

是《周易》中的鼎卦: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荀彧并不治易,但叔父荀爽却以精通易经而闻名于世。幼时的他也曾跟随这位风趣幽默的叔父学习过易经,故而也知这个卦辞的含义。

这个卦辞的上半部分,是以“木上有火”暗指在君位的君主处境非常危险。而后半部分,则是告诫处在危险境地中的君子,应该固守本分,坚守德行,以巩固君王的位置不动摇。

明白荀爽的意思后,荀彧的心瞬间跌至了谷底。

“今日将文若叫过来,主要是想听听你对那则谶言的看法,以及,文若对陛下意欲禅位之事的看法。”

“叔父容禀。”

荀彧当即便起身离席,在堂中端端正正地跪下,随即重重拜下。

沉闷的碰撞声在荀爽耳边响起时,年迈的老者缓缓阖上了眼。

“陛下虽仁善,却不是当今天下所需要的治乱之君。”

“于人后诋毁旁人……我记得我不曾教过你这样的道理。”

“叔父……”

荀爽擡手打断他的话,径直质问道:“你已下了决心,要一心一意地追随公主?”

荀彧俯首再拜,不假思索地答道:“是。”

“兄长也赞同你这般弃君主于不顾吗?”

“彧已然去信父亲,言明此间情况。”

“……好。”荀爽默然许久,方才深深吸了口气,再次出言道:“兄长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么我不会再插手。”

“文若,我今日只问你一句,你照实答。”

“彧绝不敢有所欺瞒。”

“你为何会奉万年公主为主君?究竟是出于公心,还是私欲?”

“彧不敢忘记诸位长辈的教诲,因私欲而废公事。”

“平心持正,绝无私心?”

“绝无私心。”

荀爽面色稍缓,“文若,记住你今日说的话。”

“我与兄长可以不逼你成婚,但是,我不希望看见你走上歧路。”

光熹四年二月廿四,皇帝刘辩再次下诏,欲禅位于万年长公主。刘晞仍然固辞不受。

以太尉蔡邕为首,包括荀彧、郭嘉、陈群等人在内的朝臣开始联名上书,意图劝进。

再后来,冀州、兖州、并州的刺史也纷纷上表劝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