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父子(2/2)
在领大军出征前将自己的亲眷迁到雒阳,甚至主动将他们托付给主君照料,这确实有些令人意外。
其他的将领哪个不是将自己的家眷如珠如宝地护着,生怕他们成为主君、上官要挟自己的人质,偏偏……孙坚却另辟蹊径。
这足以表明孙坚的忠心与诚意了。
刘晞向来奉行礼尚往来的原则,对自己人也从不吝啬,此时便投桃报李地问道:“我记得文台的长子胸罗锦绣、允文允武,是个十分不错的可造之材。可曾准备入仕了?”
孙坚忙应道:“犬子顽劣,不值得主公如此夸赞。”
“文台过谦了。”刘晞劝道:“令郎风采斐然,怎好一直耽搁在家中?不如让他尽早入仕。如此,也好为国为家尽一份心力。”
孙坚话音微滞,犹豫道:“犬子今岁刚刚束发成童,怕是难堪重任。”
刘晞不以为然,“古者甘罗十二岁便拜相,位列秦国上卿。今令郎已十五岁,如何不能入仕为官?”
她笑了笑,向孙坚征询道:“不知令郎可愿入宫为羽林郎?”
主君真心诚意地要施恩于你,若几次三番地拒绝,未免就有些不识趣了。
孙坚无奈笑道:“那便悉凭主公做主了。”
许是为了感激刘晞的提拔之恩,孙坚飞快派人将自己的长子孙策揪到了刘晞面前。
十五岁的孙策面容还带着些许稚气,但举手投足之间,却都写满了独属于少年人的无限意气。一身低调朴素的黑衫,愣是在他身上显出了十足的贵气,直让人移不开眼。
军营里的将官们见了,无不是交口称赞,连连道“虎父无犬子”。
常年没什么存在感的系统在见到孙策之后,也激动非常地跳了出来。
“公主,公主!你看见了吗?你从前最爱这样风流肆意、无拘无束的少年郎了!你真的不考虑考虑和孙坚加深一下关系吗?”
刘晞头上的青筋直跳,万分无语地回道:“什么关系?翁媳关系吗?”
“阿玖,你最好是有正事寻我。”
系统009忙打了个哈哈,见敷衍不过去,才如实道:“两年之期快到了。主系统那边让我再次向公主确认一次:真的要恢复从前那些记忆吗?”
“此事已无需赘言。”
系统蔫巴巴地缩了回去,而刘晞则专心关照起眼前这个姿仪非凡的少年。
“邦国俊彦,不外如是。”
说完又转向一旁的孙坚,莞尔道:“孙家果真是英才辈出,令人歆羡啊。”
帐中其余人纷纷附和,语带赞同。
少年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洒洒落落地向刘晞躬身作揖,又向帐内之人环施一礼,淡然道:“承蒙公主与诸君擡爱,小子不敢当。”
刘晞请人免礼,道:“宿卫禁中的羽林郎还有些空缺,不知孙郎可有意入仕?”
孙策微怔,俄而便眉开眼笑地躬身应好,“谢公主信任,某必不负您的期望。”
“善。”
今岁的时节确实艰难,而关中地区尤甚。
以孙坚为主帅的大军还没有离开多久,关中便传来了出现大面积饥荒的消息。
关中本就大旱,致使作物歉收,偏偏今年的天气比去年还冷,鹅毛般的大雪连绵不绝地降临此世,是素洁的白,也是鲜艳的红。
本就缺衣少粮的百姓,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更加难以生存。短短几日,就有许许多多的黎民被生生冻死抑或是饿死在路边。
朝廷连发三道敕令,令关中各地的官府开仓放粮。可每次派到三辅地区的传旨使者都像凭空蒸发了似的,杳无音信。
接到此消息后,刘晞冷冷一笑,召来了侍御史仲长统。
“君要走坦途,还是要走险道?”
周围的侍从早就被刘晞斥退,此时的殿中只有刘晞、仲长统,以及被刘晞视作腹心的蒹葭。
仲长统甫一进殿,便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沉重的气息。
而万年长公主的话无疑印证了这种猜测。
他没问什么是坦途,什么又是险道。
他毫不犹豫地伏下身去,毅然拜道:“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1]。若能施展胸中抱负,在朝堂上一展平生所学,便是险道,臣亦不惧。”
刘晞抚掌赞道:“好!”
她将伏跪于地的青年扶了起来,而后解下腰间随身佩戴的含章剑,干脆利落地奉到仲长统面前。
“此乃含章剑。”
“我允你以此剑尽斩阿枉不平、违法乱纪之人。”
仲长统撩袍再跪,郑重伸手接了。
正要领命谢恩,又听见刘晞铿锵有力的声音。
“此乃虎符。”
“我允你凭此信物,调动天下的朝廷兵马。”
刘晞无言地望着跪拜于地的青年,清清冷冷的眼眸好似在做无声的质问——你可还敢接?
仲长统自然是敢的。一个妄图变革天下秩序的人,如何会不敢接这一块小小的虎符?
“好,公理,那么你便为我到三辅去走一遭,看看那里到底有何方神圣,竟连皇家使者也不能涉足。”
“臣领命。”
[1]选自《楚辞·国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