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场主的科技之路 > 第96章

第96章(1/2)

目录

第 96 章

“米国的航天发展速度,这也太过快了。”

几位行业大佬看完文件后,心里都不约而同这么感叹着。

上级在这时开口了,问道:“叶结同志,于何同志,林深同志,你们都是去过米国的,你们觉得这航天业咱们能不能搞?”

问这话时,上级其实心里都有些发虚,毕竟家底子太薄了啊,不光是财力薄,人才储备也薄。

“人家能,我们自然也能!”

第一个开口的是叶结教授,他其实一直在关注国外航天研究,就是上级不叫他过来,他也是要打申请过来的。

“对,大家都是人,有什么不能的?”

第二个开口的是林深,他是早期出国留学的人,就是他们这一代人把国外“科学”的种子带回来的,现在听到国家想要搞尖端科研,哪能不表态全力支持?

至于何是搞数学的,他算了一下概率,觉得此时就立项有些不切实际,种花家最顶端的一批科研人员现在都在忙活另外一个大项目,顾不过来啊,还有就是现有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不行。

“如果现在立项,有些困难,过阵子可能会更顺利,在最好等晶体管计算机研制出来。”

事实上,如果单纯靠人工算盘和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连武器项目在短时间内完成都很困难。

这些东西运算量太大了,本来他们人就不够用,还要抽出大量人员去人工验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非常人可以想象。

看南曼一直没说话,上级目光中带着鼓励道:“小同志也发表一下看法嘛,今天这个会议,就是让你们这些科学家畅所欲言的。”

其实以南曼的资历和成就,她是没资格参与到这场讨论会议的,但通过上一次关于卫星通信的前景设想,已经证明她是有能力参与到这个话题的。

“我获得的航天研究知识都是很碎片化的信息,但老师们告诉我,其中涉及的基础原理无非就是力学、材料学、自动化几个大类延伸,并没有多么神秘,所以我也认为我们可以搞。”

米国和毛熊真正开始重视研究它们也不过十来年,虽然他们发展速度很惊人,但那是因为有整体科研水平和工业制造保驾护航,单就航天研究来说,种花家如果一直像现在一样,保持一个奋起直追的状态,

追赶上他们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人类科技水平有上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前,大家都还有机会一较高下。

毕竟从工业革命发展阶段来看,几十年的差距并没有到不可逾越的程度。

上级听了这话,笑道:“看来咱们的科学家们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今天在场的科研人员,其实算是种花家各阶段的科研代表。

七十来岁的林深,四五十岁的叶结、于何,二十岁的南曼,刚好集齐“老中青”三代科研人。

播种、发芽、开花。

现在是发芽的阶段,所以要叶结和于何这一代人挑大梁。

但等再过二三十年,叶结这一代人老了,那时候南曼这一代人就要顶上来。

薪火相传。

只不过现在的情形可能要比另外一个时空更幸运一点,因为还没有发育起来的青年一代,在这个时空被投放了一只“蝴蝶”。

南曼表现出的科研思想与能力,显然是超越了与同龄人一大截,这也是她能坐在这里的原因。

“咱们现在还有一些客观困难没解决,等到这些困难解决,这个航天研究的确可以搞起来。”

一位上级看把目光转向三位大佬那边,意思不言而喻,最重要的自保武器还没弄出来,现在没余力搞别的啊。

因为有南曼在,关于那个秘密项目不便在今天的场合讨论,所以话题还是往航天研究上靠拢。

根据几份国外的资料,在今天可以尽可能地表达自己关于航天方面的设想进行探讨。

而这场会议全程讨论下来,很明显南曼是可以跟上几位大佬的思维的,甚至在学术上还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提问。

“南曼同志,我听上级提起过,你对于通信技术与航天研究结合的前景十分看好,你能仔细说说你的想法吗?”

几个月前上级与南曼的那场对话内容,被整理出来后交给几位尖端专家去评估过,叶结也是其中之一。

关于用卫星通信建设一个信息“天网”的想法,其实在国外很多年前已经有人提出,只不过在航天也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那都是类似于一个科幻的想象。

就如同航天业一样,在没有火箭成功发射之前,米国军方就曾经把这个研究当成一个扯淡项目,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重视过。

所谓的“科研”其实就是有很多天才般的设想,然后经过大家一步步去发现、创造、验证、创造,不断试错总结出来的结果。

国外能接触的信息知识与国内是全然不同的量级,南曼一个没有接触过航天业的人,通过一些散碎化信息就能有这样的设想,说明她在科研战略上有着超强的敏锐性。

上一个有这种超前科研思维的人,还是他在国外的导师,当然他的导师也认为他有这种思维能力所以才收他入门。

只不过在南曼这个年龄阶段,他确定自己还没有形成这种超前科研思维。

这个世界上很多天才,是无法用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和判断的,所以叶结不会像别人那样对南曼的科研能力产生一种无法理解的震撼感,毕竟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存在,他在国外也见过。

他好奇的点是南曼能看到多远,卫星通信最终将会选择用微波通信技术去延伸发展,这一步他其实也看到了。

因为只要了解电磁波的特点,再了解一些航天业的基础理论,就不难推断出卫星通信只要还想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必然只能是选择微波。

国外的微波通信技术已经能支撑航天研究使用,不用这个才奇怪呢。

但是受到科学认知和现实技术的限制,叶结现在无法确定米国和毛熊会选择什么方向实现它们。

对于叶结这位大佬,南曼现在还不知道他与自己的渊源其实很深,这并不妨碍她产生崇拜之情。

这个时空与她曾经的时空虽然不一样,但是托系统的福,这个时空未来十年种花家涌现出来的科研先驱有哪些,南曼还是大概记得名字。

眼前这三位,绝对都是要青史留名的存在,所以叶结专门问她的想法,南曼还是有些小紧张。

认真组织一下语言,南曼道:“我对于国外现在具体的科研技术水平与发展程度不是很了解。”

南曼这话没有撒谎,她的确是不了解此时国外的科研到底是什么程度。

“我只是尝试用一个设计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是的,南曼给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定位,永远都是一位设计师。

很多人对于设计师这个职业,第一印象其实是跟艺术性与制造工程类相关,这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在科研中,设计的作用可能会更大一点,因为除了能把既有科技整合到一个实体内的作用,优秀的设计者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它会影响着科研未来的走向。

换句话说,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给整合领域找灯塔,现代科研工作很多时候具有“按图索骥”的属性,先定个方向然后去尝试各种方向攻克下来。

南曼想表达的就是这个理念,她现在虽然还“没有”相应的科研知识与经验,但她拥有着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前瞻性”思维。

“看到这些让人惊讶的信息数据,我有时候会做一种假设,就是假设我们种花家现在拥有着美国和毛熊国的制造水平和科研能力,如果我是航天飞行器的设计者,会把它们怎么设计呢?”

举了举手中的资料,南曼轻叹一口气:“米国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飞往外太空寻找外星文明或者是其他生存空间,对于此时的蓝星人来说,其实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因为这颗蓝星还能供人类安稳生活个几百年,大家考虑的问题也都在这颗蓝星上。

“所以如果我是设计者,我一定会围绕蓝星生存的需求,去设计未来飞行器的性能。”

“而根据未来飞行器性能的需求,很多其他高端产业也要结合进来。”说到这里,南曼的眼光转向了于何,“比如我会想着把卫星通信跟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

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主要还停留在为研发工作核对运算数据上,准确来说它的功能就是个超级大算盘。

但这种认知很快就会被打破,或者是正在被打破。

航天、无线电通信、电子计算机这三者的结合,在人类历史上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巨变。

在星际时代,人类回顾这段历史是用“科技大爆炸的开端”来总结,可见它的影响与意义之深远。

“之前我和上级们讨论过,如果把微波通信结合到卫星上,实现卫星通信可能会实现一个太空监测网的形成。”

“但这个网络具体实现,还需要庞大的数据运算系统支撑,我认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也会促使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飞跃,否则通信技术上限就会限制卫星通信业的发展,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从米国这次发射的民用卫星就可以看出,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把卫星和无线电结合在一起了,因为民用已经有这部分的需求,可以为这种科研投入买单。”

这也是米国航天业要先进于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造梦”人家也有切实的使用需求。

“那么在拥有这样恐怖的科技能力背景下,作为设计师群体,未来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构思,去把这些恐怖的科技实力,更多地投放到现实生活的使用?”

“我只能说如果我是他们这个群体,我绝对不会满足于把这种高尖端技术只用在改变通信方式中,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科技运用到能创造生产力价值的任何行业当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