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2/2)
军事、商业、个人活动等等,只要是人类需要的,就没有不可以去拓展的行业。
南曼没有详细说这些应用领域,因为她不想做太多的“预言”,只提供这个思路让大家去就够了。
有战略性思维的人,通常只要看到冰山一角的信息就可以提前分析判断未来很多趋势。
“的确,大规模把先进科技地投入到实用性中,会引发生产力的大变革,国外两次工业革命就是这样形成的。”
这一通分析讲完,叶结几位大佬还在沉思,而有几位上级却已经反应过来,这番话透出来的信息量。
科研技术他们不是很懂,但是生产力关系却是一听就懂的。
“小同志,你的想法是高尖端科技要跟实用性结合,对不对?”
“对的,我对于微波通信技术与卫星相结合的所有设想,是通过实用性的出发点来考虑的。”
其实这句话有一部分水分,但是结合南曼现在这个身份,还有种花家此时的特殊国情,这么说是最合适的。
吃不上饭的兔子现在还养不起纯理论研究型的科学家,搞科研也弄不起太多没有实用性的东西。
现在如果不定好基调,种花家的航天业就算能搞出来,估计一二十年内也就只能当个“门面”用。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等到人家发育成六边形战士时你再去追赶,要付出的代价绝对比现在多几十倍。
还是那句话,要么不搞,要搞就搞实实在在都能用的,哪怕比不上人家全面,但起码已经弄出来的想办法用上,甚至让这些科技去创造价值。
米国这一点就很值得学习,钱该花就得花,但这钱花出去也得找地方挣回来一部分。
最好是能带动新兴产业出现,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南曼这番话受触动最大的人是于何,他是负责计算机领域研究的科学家,那对于计算机的认知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但是他现在研究的方向依然是增加运算速度与运算量,因为现在搞科研对计算机最大的需求就是运算。
把计算机和卫星的通信方式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他们还没来得及想。
因为光是要追赶别人的步伐,已经用尽了所有科研人员的精力,这种前瞻性的科研思维,国内还是很欠缺。
正当如何想要再多问南曼一些关于计算机领域的设想问题时,是叶结却抢在他前面提前开了口:“小同志,你是有兴趣做这航天领域的设计?”
“是的,如果我们要搞自己的航天研究,当我的能力也达到了祖国的要求,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一个结构设计师。”飞行器设计师也有很多的分类,而南曼最擅长的就是总体结构设计。
上级们听到南曼这话,虽然不是很清楚这个“结构设计”具体是做什么,但还是夸了起来:“哈哈哈,有志气!”
然而上级不了解,三位科研大佬却大致清楚,这个航天飞行器的结构设计是什么工作。
这是一个对综合学科要求很强的专业。
对此时在这个领域还一片空白的种花家来说,哪怕是叶结和于何这样的大佬,现在也不敢说自己能直接做结构设计。
毕竟大家现在谁也不知道卫星到底长啥样子。
能产生这个想法,无疑是很有野心的,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心气儿。
每个小朋友被问长大想做什么的时候,都在为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家”苦恼。
这不叫“妄想”,而是每个年轻人就应该有梦想。
对于南曼有这样的想法,叶结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很久之前他就知道南曼是有心想要参与到航天研究。
虽然这与他和师弟一开始给南曼定的发展方向不一样,在他们俩看来南曼如果想要研究理论学科,或许会有更大的成就。
至少在物理学上会是这样。
但通过这两年的观察,他明白南曼或许真的志不在此,她的动手能力丝毫不比理论天分差。
而且这个年轻人展现出来有天分的领域很多,并不仅限于物理学。
本来他以为南曼是想要通过无线电技术研究,参与到航天领域的,毕竟她现在提起卫星通信研究设想是无比推崇的。
但通过今天这场谈话,这才意识到南曼对航天研究的向往,要比她想象中的程度更深。
“我很期待那一天。”
叶结心下其实是真的充满着期待,年轻人自己的规划这也没什么不好。
其实在场的人都很清楚,他们这老中青三代科研人,等到航天项目确立后都会去用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
看着叶杰似乎是已经没有话要说了,于何动了动嘴巴正准备向南曼提出自己的问题。
而在这时候南曼却开口了:“虽然以后想要做设计,但是毕竟现在航天项目还没成立,但鉴于大家对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共识已经达成,所以我能就通信技术研究提一个建议吗?”
“当然,咱们今天说过,可以畅所欲言。”
刚才讨论了这么多,已经证明了南曼的科研战略性眼光很值得参考,同时她丰富的专业性知识也的确可以支撑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咱们如果要研发卫星通信领域,除了要研究卫星,是不是也得在这个微波通信上多花点本钱?”
上回过来讨论,微波通讯技术研究,南曼就跟上级们提过要加预算的事,这已经有事实证明微波技术的科研价值了。
那你们预算是不是批得多一点?
上级们:……
好家伙,话题转换太快,差点掉沟里啊~
“当然,这个咱们肯定得重视起来,同志,你们这项目研究是有什么困难吗?”
微波项目研究还挺顺利的呀,甚至花的钱也都在已经批的预算之内,没有超额的地方。
“困难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现在的设备不足以支撑卫星通信要求,如果没有办法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可能未来十几年内,咱们的微波通信都没办法用到卫星上去。
情况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南曼不想以后去参与飞行器设计的时候,还要操心卫星通信技术的事,所以趁着这会儿闲着,先帮着微波技术研究多争取一点进步空间。
这也算是提前解决了一部分航天难题。
模拟微波设备和数字微波设备在实用性上的差距,隔着十几年科技水平的差距。
如果真的要搞实用性卫星通信技术,这就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瞅着小同志只认一脸认真要钱的神情,上级们就知道这话题不能再回避,最终还是松了口:“预算可以增加,但是你之前说你们这个项目两年内能解决技术性突破问题,还当真吗?”
“我之前没有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所以对微波通信设备的真实进展没有了解透彻,通过这一个月的观察和分析,我觉得两年内有突破性进展必须得加一个前提。”
说这话南曼是很认真的,她根据现有的科研水平和速度做过数据分析,如果想让微波通信技术不拖卫星后腿,必须加上这个前提。
“什么前提?”
“进口一台准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哪怕是最低配置的都可以。”
此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
沉默许久后,上集很严肃的看着南曼道:“你应该知道这种设备,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
如果是两年前,他们还可能从毛熊的手中购买到,可是现在像这种设备,对种花家来说几乎都是封锁性的。
“但是如果是我们自己搞,时间线会拉长,以后面临的困难会比现在买一台微波设备更大,而且我认为在米国已经把卫星通信技术民用后,在国际上购买准数字微波设备的难度应该会很快降低。”
如果这些东西不拿来做民用,那么在国际上购买只能跟官方沟通。
如果要民用了,首先普通准数字微波设备,就不再会是管制物资,不然没法盘活更大的地盘做买卖。
口子一旦撕开,官方的态度也会有商量的余地,毕竟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毕竟合法途径走不了,“不合法”的路子也有啊,这些设备会通过交易流出来。
“你确定你们两年就可以?”
“项目组的同事们科研水平都很高,大功率磁控管迟早能做出来,如果再有台准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做模板,技术突破只是时间问题,两年足够了。”
事实上,在系统给她的历史资料中,种花家引进第一台PDH微波通信设备后,在大功率磁控管做出来后,数字微波通信很快就有了技术突破。
虽然还是没赶上第一次卫星上天,但实用性却增强了一大截。
这回提前买几年,不管有她没她,以祖宗们的钻研能力,绝对能赶上第一颗卫星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