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2/2)
进口的那套设备,前阵子童教授来的时候已经开始琢磨,所以今天和学生们一起去观摩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并不在设备上。
“看到这套设备有什么感想吗?”观察了一圈儿下来,童教授又开启了向学生提问的模式。
“这是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吗?”
几个学生除了南曼之外感觉都挺兴奋的,因为距离他们参与这种规模的试验项目,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年。
“对,这是国内最先进的,也是唯一进口的。”提起这个,工作人员语气中带着骄傲。
“当然这台设备跟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这台设备……”
其他人对话时,童教授的余光其实始终锁定在南曼的反应上。
此时南曼仿佛正处在一种“神游天际”的状态,所以他无法判断出南曼到底是看没看明白这种设备的门道。
于是他不禁反思起来,或许是自己太心急了?
毕竟这是第一次见到实体设备,能看出门的那才是见鬼了。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童教授暗自提醒自己要注意心态和言行,避免给南曼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
虽说这小丫头之前跟自己说得天花乱坠,但还是要结合实际去考虑问题。
事实上,南曼此刻的确是不在状态,虽然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她的心情用跌落谷底来形容都不为过。
她以为进口的设备,最次也应该是一台频率在1-2GHz的准同步微波设备。
可眼前这台设备是个啥?
如果不是考虑到在场人的心情,真的很想问一句,这玩意儿真不是你们从别人家几十年前战场上捡到破烂?
连最基本的大功率磁控管的都还做不出来,这“微波通信”还能叫“研究”?
“咱们的微波技术研究还是有突破的,调频传输容量已经从60路研究到300路,初级模拟微波通信系统已经……”
听到基地的工作人员在热情地讲解着研究进程,南曼只觉得脑壳更疼了。
如果她没有记错,童教授跟她讲过,十年前国际上就国家已经攻克到2700路。
至于现在已经到多少路,没有人知道,人家根本不带兔子玩儿。
这种差距让人头疼。
来这里之前,她天真的以为进口设备再怎么样落后,传输频率容量至少也能达到1800路。
完全没有想到竟然可以落后到这种程度。
这还玩什么呢?
星际时代对于电磁波的研究已经到了高度发达的程度,历史记载大致上也是从数字微波技术开始详细介绍的,数字微波技术之前的介绍就是一笔带过。
因为数字微波之前的研究实在没有什么好讲的,从0到1的阶段很重要。
可农耕文明中“刀耕火种”这个“1”在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也就占四个字而已。
在南曼的理解中,既然二十几年前人类已经把微波通信中电子管技术完善出来,种花家再落后也不至于落下太多吧?
微波通信在人类历史上真正被应用,也就这三十年的事儿,种花家几年前都可以进口人家国外的设备,再有差距能差到哪去?
上限在那里呢!
此时数字微波概念还只是雏形,整个蓝星都没形成正确的研究体系,种花家想在这时候奋起直追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可谁曾想到,这进口的设备竟然是这种玩意儿?
兔子竟然依然在为几十年前就诞生出来的电子管研发基础技术而苦恼。
150MHz的实验设备,对于兔子来说仍然是未来十年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南曼学习了未来十年的历史趋势,她大致清楚现在人类的通信技术已经在向着成熟的“移动通信”方向飞速发展。
估计频段扩展到UHF450MHz不成问题,器件技术也已经完成向半导体过渡。
说不准人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用上了各种微波技术。
在这种巨大的差距面前,种花家此时的“进口设备”,大约就是进口了个寂寞。
难怪童教授之前说这个研究在“落灰”,就成果来说,其现实意义来说差不多是这样。
除了在几年前买进国外设备时,计划着要配套建个信号高塔,种花家确实没再多投入什么。
花钱的地方太多,微波通信且还轮不上。
南曼此时的心情太过复杂,想要开口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种感觉就非常的神奇,她知道种花家曾经彻底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发展都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入手的。
跳过蒸汽机进入内燃机时代,就意味着缺少了工业积累,这就是兔子先天不足的最大原因。
微波通讯技术的研究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蓝星时代的微波通信技术,此刻正是第二阶段准数字微波通信蓄力往跳入第三阶段数字微波通信的过渡阶段。
但种花家还在朝着第一阶段使劲儿,南曼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无奈。
果然是自己说大话了,现在这种情形想要半年解决自主研发出实用性设备问题,想都不要想,神仙来了也搓不出来。
因为最基础的一个电子管技术,兔子还抓瞎呢。
但问题是弄明白的意义也不大,这些技术终究在未来没几年的时间内都会被淘汰,因为除了军事领域它没有多大的实用性。
现在估计军事领域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别人家已经有了更先进的设备,二十年前的技术放到现在的军事领域也是没太大价值的。
这可真是真正的“任重而道远”了。
用这种微波通信技术的水平,想要实现建立全球卫星通信网络,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南曼被打击到了,准确来说是深深地被打击到了。
因为工业上的差距,已经突破了0~1的限制,所以只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总体来说都是改改都能用的。
可是现在这种微波设备,她不是不可以做,也不是不能改,问题是改出来意义不大。
总感觉就像六十年前,种花家要实业兴国,直接一下直接跳到内燃机的机械引进,瓦特蒸汽机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当然也是先进的生产力,可面对已经横扫世界的内燃机,再研究它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现在这种设备就是这种尴尬的境地,弄得再好它也不可能为卫星通信服务。
照着现在的方向研究改进,的确可以为微波通信研究打基础,但这种技术研究出来使用意义不大,穷兔子玩不起啊。
她开局设置的底线,是一台PHD微波通信设备,哪怕这设备是最落后的那种也没关系。
最起码人家跟“数字微波”沾点儿边啊。
徒手搓吗?
不计成本和时间,倒也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南曼她耗不起啊,从一开始她就没打算在这里消耗太长时间的。
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跟别人搞好关系,再去买一台PHD设备。
这玩意儿南曼没见过,只是从课本知道个大概原理,自己从头琢磨和跟有实物参照的仿制这工作量压根就不是一个量体。
但这话南曼能说出口吗?
想到账面上的那点钱,感觉存在这样的想法都是一种极其“邪恶”的行为。
“感觉有困难?”
看到南曼一直闷闷不乐,童教授心里也有些打鼓,无线电传感器还有天线的研究问题,他是可以自己来解决的。
但是这进口设备的整体仿制和改进升级,他没南曼那种变态天资。
“如果是单纯地给这套设备升级,需要解决磁控管的制造问题,以咱们现在的生产水平,努努力也不是做不到。”
此时他们两个人,南曼也没有太多顾虑,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套设备,是不是有点太落后了?”
就算能改出来,她都觉得是在花冤枉钱。
“20年前,国外谁要是对外传播微波技术会被视为叛国,战争结束后才被渐渐解封,这台设备的确不先进,但已经是咱们国家最大的能量买回来的。”
童教授显然没有南曼这种对未来的“预测性”能力,也并不知道微波通信在国际上已经发展到什么的程度,所以他对这套设备还挺满意的。
最起码是“有”了啊,刚建国那会儿“微波通信”搞无线电研究的人也就是听过名字而已,现在已经进步很大了。
他现在关注的重点是南曼的前一句话:“磁控管我私底下也研究过,这东西可不好弄,你觉得咱们真能造?”
只要舍得投入,当然能研究出来,这种东西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就算不用她,种花家的科研人员自己也能搞出来。
事实上,如果他们舍得把现在这台“宝贝”设备拆开研究一下,估计早就造出来了。
啧,这种“邪恶”想法,说出来会不会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