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2)
老于同志用行动告诉她,承担责任时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与魄力!
这一年来,陌生时空带给她的惶恐、焦虑,让她做事变得更加谨慎,很多事情还未做就陷入纠结。
说到底,她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她被人怀疑不正常。
如果真能猜出她来自未来时空,还真能给她切片了?
就种花家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想要给人切片做实验,也做不到吧?
如果她没底线一点,提前吐露出几个关于物理学的新发现,故意说一半留一半,像童教授这样一心致力于科研的人,真可能会为了保护她能顺利多吐出一点而去跟人拼命。
嗯,或许老于同志这样的人也能拼命,毕竟为了搞建设他连自己都可以舍出去。
当然或许他们不是为了南曼这个人,而是为了南曼这个人能做到的事。
南曼觉得她既然决定要做这个时空种花家的人,那她也得学着养成这种觉悟。
另一个时空,当人类几百年后走出这颗蓝星时才明白,人类文明是多么的脆弱与渺小。
人类是蓝星上大自然选择的那个幸运儿,但在浩瀚的宇宙中,整个蓝星也不值一提。
人类除了团结一切力量去生存,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星际移民时代初期,有太多惨痛教训可以总结,所以后面几代人才会从小被培养责任感。
这个时空的人类还没真正走向宇宙,蓝星就是“全世界”。
种花家在这种肚子都填不饱的状况下,想要生存得更好一点,是真的需要几代人一起去牺牲和奉献的。
因为一盘散沙的种花家,现实给出过血淋淋的答案。
覆巢之下无完卵,弱国的子民不配做选择,只能世世为人奴仆,代代为人鱼肉。
南曼历史不好,但她也知道,没有前人的奉献,种花家走不到后来的模样。
所以她没有“茍”的资格。
她想要见证这个时空的种花家崛起,也想要见证一次更伟大的复兴。
所以老于同志必须是对的。
吾辈砥砺,舍我其谁!
这是又疯了一个?
看着南曼眼神透出来的光亮,严韬只觉得很是眼熟,那天他们家老于同志在确认南曼设计的可行性极高后好像也是冒出过这样的神采。
如果不是有老于同志在一边,他得顾及亲爹的颜面,严韬这会儿很想对南曼大喊几句。
你清醒一点啊!
老于已经够疯了,你再跟着一起发疯,咱们这个项目还能活吗?
真要这样,那我真的也要疯了!
老于同志却恰恰相反,他只觉得小同志就是比那些老家伙有志气,看看这才是种花家未来栋梁该有的气魄!
老同志伸出厚厚的大掌兴奋地拍了一下南曼的肩膀:“小同志,你和老于我对脾气!”
年轻人就是得有闯劲儿,不然都跟红薯秧子一样趴地上,种花家还能指望这样的年轻人接棒?
“咳,爸,您克制一下。”
没看到您这大掌拍一下,人家小同志的肩膀都歪了下吗?
南曼忍着揉肩膀的冲动,笑道:“老同志,你也对我脾气,所以这化肥厂咱们必须干下去。”
“对,咱们必须干下去,我这就带你去一起见一见咱们项目组的核心成员,老子还就不信了,有你这么个大天才帮忙还拿不下那个老滑头!”
“老滑头”是老于同志在部队时给老战友起的外号,准确来说应该是“小滑头”,只不过几十年过去,“小滑头”老了自然得长长辈分。
“老同志,咱们不着急,我的话还没说完呢,今天先把所有情况和想法捋清楚再说。”
回头再发现还有别的事搞不明白,不只她自己丢人,老于同志威信也要打折扣。
“对,你说得对,是得好好给你捋一捋情况。”像这种随便就说拿钱去买材料的话,那是不能再发生,不然真容易闹出笑话来。
南曼想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她觉得自己应该多问一问,毕竟老于他们并不知道她有很多“常识”其实是一知半解的。
“首先,我要先捋清楚计划步骤,您第一步是想搞好弄出H省和兰市两个大型化肥厂当试点单位,如果它们投产顺利,后面那二十三家化肥厂您是想同时让各省跟进,对吗?”
“大致是对的,这两个大厂我们讨论着用明年一年加班加点建出来,争取年底就可以投产使用,这样后年就可以再试点一波,三年内几个大农业大省都能拥有一到两家自己的新型化肥生产厂。”
等到各省经验学明白,再让他们各自去推地方市和地方县的化肥厂建设,我们这边出技术指导,甚至可以帮助援建。
在这个时代地方上各大生产工厂互相帮助援建是非常重要的建设方式。
“H省这边会在三年内把地方市所有化肥厂弄出来,然后抽调一部分业务骨干去帮全国的兄弟单位,各大院校也会增加化工专业的招生,当然这里面还是以培养中专人才为主,不过我估计各大高校工科专业未来几年也会进行变动。”
当然这个变动不是单单为了化工产业,而是整体的工业化建设。
计划大致步骤捋清楚了,南曼这才问到真正想问的事。
“假如,我是说假如,咱们所有不能生产的材料都需要进口,这个缺口的钢材或者钢材原料,我们能买到吗?”
她是知道种花家这一年和毛熊闹得不愉快,各种技术援助已经差不多都停下,可贸易问题她却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关系没那么好了,但也没到完全不交流的地步,不然也不会留有去毛熊留学的名额。
怎么,你还惦记着花钱呢?
就那350万刀外汇,我豁出去全给你去祸祸,能买多少套用的?
老于同志觉得小同志这一点就很不好,好像完全没有一点过穷日子的经验,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是双职工家庭出身,自己又有本事,估计从小到大都没真正饿过肚子。
虽然这么想,但老于同志还是认真解答了南曼的问题:“咱们进口钢材原料还有化工产品的国家,不只毛熊,还有东欧几个友好国家。”
“而且和毛熊的贸易,也不至于说全断了,如果钱够的话,大批进口也不是买不到。”就是可能麻烦一点,比如谈判时价格可能要被人宰一刀,也有可能被迫答应别人一些附加条件什么的。
“所以说,还是可以买的,对吗?”这个问题南曼觉得必须确认清楚,因为她必须算清楚新机器生产出来的概率到底有多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啧,你是还不死心呢,咱们除了合金钢不行,还有玻璃和橡胶也得买,甚至有一些仪器的零件也是要进口的。”
虽然用量不大,但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是挺大一笔开销。
“您这350万刀是二十五家化肥厂的预算还是上百家化肥厂的预算?”
没问上千家,这个是因为她觉得上面不至于这么为难人,真要是上千套机器预算才这么点外汇,那她还是直接劝老于同志直接退休的了,这是耍人玩儿,其实就算是上百套那也是耍人玩儿。
“这350万刀是用来买一整套进口设备和技术的钱。”严韬看老于同志还想负隅顽抗,直接把老底儿替他交代清楚。
这350万刀的预算一开始就不是拿来买材料的钱,因为上面一开始压根没指望他们自己能够在这几年内自主研发出机器来。
南曼这一下子就给省出350万刀的外汇,这不是说自己研发就不花钱了,但花自己的钱和花外汇在这个时代不是一回事,所以在大家眼里南曼省出来的钱就是实实在在的350万刀外汇。
种花家全国的外汇储备才几亿刀,因为被人家天天卡脖子,攒一点外汇真的特别不容易,真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换个角度想,南曼想着花更多的钱去买材料,那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买材料的钱,种花家有吗?当然有。
但买了这一大批材料后,别的地方不花钱了?
买是不可能买的,或者说不可能全买,如果要买个一两套设备用的材料,哪怕全都买最好的最贵的上面也会答应。
毕竟省出来350万刀外汇呢。
“换个思路,咱们只买好的原料,然后负责材料支持那块儿的人,试着提高冶炼技术怎么样?”南曼也觉得全买材料不太行,主要是这东西应用范围特别广,搞工业化又不是只化肥产业需要它,还是得从根源解决问题。
老于同志摇了摇头:“外汇缺口还是堵不上,咱们技术不稳定,买原料冶炼会有损耗率,如果大规模生产,得照着几百万刀买。”
“然后咱们还得买优质玻璃、橡胶和仪器用到的零部件。”
“这还只是合金钢用到的预算,”严韬补充道,“不锈钢的生产成本更贵,几乎是合金钢的两到三倍,还有碳钢也要贵一点,这样算下来,咱们一套新设备的成本会吓死人的,就算还是低于进口设备的价格,咱们项目没办法拿出这么多钱补贴,如果全部推给各省的财政去承担,我敢肯定就算是H省也不会再跟着掺合。”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听到这里,南曼心里反而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就是技术达不到或者买不到,那她是真什么好没法去把这套生产线给大规模弄出来。
毕竟徒手搓合金这种事,她在星际也做不明白的。
“预算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再想点办法。”
这话如果是严韬说出来,老于同志肯定要敲他脑袋,什么话轻飘飘地都能说出来。
增加预算是吧?
上面能同意的唯一可能性就是这个项目可以大幅度降低每条生产线的成本,这个解决不了什么都是扯淡。
要是申请增加预算的原因是机器成本升高,他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个项目绝对不可能通过。
老于同志不想打击她,所以还是配合地问了一句:“你觉得能想到什么办法?”
南曼无比认真地回道:“挣钱~”
小剧场
南曼:买
老于:没钱(ー_ー)!!
南曼:挣钱~(* ̄︶ ̄*)
老于:∑(〇О〇)真…真的吗!
写这章的时候有些犹豫,要不要这么把化肥发展提前进这么快,但我还是想这样写。
我们这代人从小衣食无忧长大,我们也知道能让我们天天把吃米饭当日常的人是袁爷爷,感激之情永不能忘。
但是有些人其实不清楚,我们国家在七十年代大部分人就已经可以“吃饱”了,除非是局部自然灾害,否则地里的粮食配,已经基本满足了日常生存需求。
当然这个吃饱是指吃红薯、玉米配着各种高产杂粮,虽然它们很多味道都不怎么样,但真正的大规模饥饿问题是已经基本解决了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关键办法就是我们有一大批化肥产业出现,有很多化工专业的和机械制造业的前辈们为此付出了很多
老于和严韬就是那一代化工人的缩影,从零开始一步步让化肥产业在全国遍地开花。
当然,他们没有小说里人物的幸运,遇到一个来自未来的南曼,所以这条路走的更难,时间也要更长。
我的文笔有限,理工知识是门外汉,塑造的人物也不可能按照现实来,但谁让这是个平行时空呢?
所以就轻松一点、苏爽一点吧。
不过,我还是希望通过这一段故事让更多的人可以记起那些没有留下太多姓名的化工前辈们,今天我们能吃饱还能吃得好,也同样有他们伟大的贡献。
致敬前辈
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