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2)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早以前组织上就让很多科研工作者冲着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方面使劲,毕竟大家都盼望种花家能够建立自己的化工产业体系。”
南曼点头:“是的,我知道A大也有相关的科研任务。”
提起这些严韬嘴角不自觉带了一丝笑容,“这几年我们是出了一些成绩的,有不少科研单位已经成功研发出不锈钢和优质塑料等材料,这对我们想要生产新的化肥设备的制造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所以呢,为什么突然又不行了?
“可是,这些材料的使用数据是针对现有的机械去研发的,新设计的机器参数,经过京城那边的详细评估,他们认为我们研发的材料无法满足这套设备的生产需求。”
换句话说,就是这套设备造出来的化肥对于机械材料的承受力要求更高。
这个情况是他们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老于同志终于开口道:“林令原同志是咱们种花家材料学研究的顶尖专家,他带领的团队经过一个月的研究推算,终于在昨天给我们送来了这么个结论。”
当时“辩论赛”已经进入拍桌子环节,他和指导组的老同事就差叉腰互怼开战了,然林令原一到,他这边就被迫哑火,指导组长和他以前是老战友,那老小子趁机就把主动权给抢过去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南曼同志,这新型的机器再没有人比你更熟悉,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应对呢?”严韬说这话时语气带着一丝小心翼翼。
南曼叹口气:“我机械设计还懂一些,化学这块还没您精呢。”
她要是知道怎么办倒好了,这次之所以赶过来主要是因为老于同志想找她帮忙,可具体怎么帮南曼一时间也想不到办法。
南曼不确定地问了一下:“老于同志,您叫我过来不会是真想让我解决材料问题吧?”
“那倒不至于。”老于同志虽然很着急,但他也不至于真病急乱投医,觉得南曼能给他大变材料出来。
“我想着既然这机器生产的产品对机器要求太高,那能不能稍微改一下?”
说这话时,老于同志是有些心虚的,因为他隐约觉得南曼不太能够接受。
果然,南曼听完这话就摇了摇头:“如果是材料限制问题,那我改不了太多。”
即使是从毛熊引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设备需要的材料要求也不会太低,虽然南曼还不清楚那些材料是不是都是种花家自己产的,但如果她这个程度的机器都无法满足,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件事本质上是化肥对机械的要求高,如果要改机器其实就是要降低化肥的质量,那还有必要非得要生产新机器吗?
很显然老于同志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底气才会不足,可是真要为了新机器过于先进而被砍掉大半个项目,他的心真会滴血啊!
“咳,那什么,”严韬觉得这事儿还得他出马,他爸就是不懂委婉说话的艺术,“南曼同志,我是这样考虑的,咱们机器的性能方面尽量保留,但是使用材料方面是不是可以重新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修改一下?”
南曼眨巴眨巴眼,她想她听明白这个意思了,机器的产能不改却要改使用的材料。
这才是要从头到尾大改一遍呢!
难怪一上来就给她铺垫那么多。
早该知道的,领导开始讲情怀,这事就绝对不会简单。
可是她能直接拒绝吗?似乎也不能。
别说老于同志不甘心,难道身为主设计师的南曼就能甘心?
“材料要求是什么,先跟我说一下。”
化肥机用到的主要材料就是不锈钢、合金钢、铸铁、碳钢外加一些特殊性能的玻璃、塑料等。
根据毛熊的机器为参考,南曼把化肥机器制造所有材料用比都是精心算过的,不锈钢占比约为30%左右,合金钢占比约为20%左右,碳钢占比20%~25%,铸铁占比约为10%左右。
她重新设计的机器在这个比例有了部分调整,其中不锈钢占比有所减少,占比约为20%~25%,合金钢用量有所增加,占比约为30%。
碳钢和铸铁的用量变化不大。
同时还有使用到一些铜、铝等金属材料:但这些金属材料的用量相对较小,一般用于电气元件、传动部件等需要导电和轻便的部件,占比约为5%~10%。
从这个数据来看,其实问题不在于材料占比问题,因为就算有变动也没变动到夸张的地步。
严韬见南曼没有一口回绝,不由就抱了一点希望道:“专家组说现在的合金钢质量很可能承受不住新机器生产出来的化肥腐蚀。”
“合金钢吗?可是之前不是拿过一台机器测试,我看那个合金钢还可以啊。”
南曼在星际没怎么见过这种“落后”的合成材料,但多亏在A大的突击补习,所以她对于现在大多数材料的性能还是略知一二。
对于南曼这个问题,严韬觉得还是让老于同志来回答比较好。
看严韬不想说,老于同志只好略微尴尬地解释道:“那个……我们后来对比了数据才知道,那台机器出厂时间比较早,那会儿咱们国产合金钢还没研发成功,所以……”
换句话说,那是买的人家的材料。
南曼表示服气了,谁能想到老破机器用料竟然还更“领先”?
“所以说,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合金钢质量达不到要求,对不对?”
老于同志和严韬同志再次齐刷刷点头,就是这样,没错!
思考半晌,南曼终于才再次开口:“老于同志,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嗯?
老于同志虚心求教:“什么是不对的?”
“咱们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追赶国外先进技术,争取让咱们种花家能够早日实现真正的工业化对吧?”
“这话对头!”老于同志很喜欢小同志这话。
南曼继续说道:“指导组带着专家组研究咱们的机器,没发现机器本身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对吧?”
“好像是这样,你这个机器专家组还挺赞赏的。”有一部分老于同志没好意思说,人家专家组批评的其实是他“太冒进”,但对于机器设计本身比指导组还更看好一点,这也是让老于同志更不甘心的原因,这么好的机器凭什么不能做?
“机器做不出来的原因是材料技术跟不上,对吧?”
“对。”老于同志觉得南曼这个连串的“对吧”都快让他听中毒了。
小姑娘双手一摊,大为疑惑道:“那为什么是我们要改往退步了改?而不是负责材料研究的部门跟咱们齐头并进,一起进步?”
这个问题,的确是个好问题。
所以为什么呢?
严韬看了一眼已经被南曼问住的亲爹,无奈道:“材料研究的专家的确提出要努力攻克难关,但这个是需要时间的。”
可某位老同志他觉得等不了那么久,所以才想着要改一下设计,从一变十咱们变不成,那变二变三总行吧?
南曼坚定地摇了摇头:“我不做没有意义的设计,如果大改设计那么还不如节约成本用旧有的设备,把经费多用在研发单肥上或许会更好,又或者可以请专业的机械师傅去改造部分老机器。”
但这种工作不用她亲自上手,种花家在这种在旧基础上改进设备方面的人才,其实还挺多。
此话一出,老于同志眼睛里的小火苗“啪”一下没有了!
真的就不能取个中间值吗?他是真的很想把这种机器生产出来,哪怕生产出来的机器没有一开始预想的那么好。
“老于同志,我们这套设备的目的是为新化肥的诞生做准备,如果它的材料无法承受新化肥生产造成的腐蚀与磨损,那这批设备还有必要制造出来吗?”南曼提出了和昨天林令原一个类似的问题,这正是这个问题让老于同志彻底哑火。
真就没办法了吗?
只能认命了吗?
这一刻老于同志有一种无奈又苍凉的感觉,他已经老了,在退休前能为祖国做的事不多了,这一件事或许就是他最后的贡献。
真要这么放弃吗?
沉默许久,最终他还是做了决定:“设计不改了,咱们就用原版的,国内还有一些进口的合金钢,我去申请调用,咱们……只生产一套先测试。”
终究还是他心急了吧,那就再等等,等到材料技术再进步一点……
只是,那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或许他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吧。
看到老同志神色是她从未见的颓丧,南曼觉得怪不忍心的,鬼使神差地又问了一句:“说来说去,这合金钢到底比国外差在哪里你们问清楚没有?”
这方面昨天他们已经谈论半天,可终究也没谈论明白,严韬轻叹道:“只说是有原料问题,冶炼技术大概也有不小差距。”
具体冶炼属于机密,不可能公开讨论,但是大致内容还是可以公布的。
这方面老于同志知道的内幕更多,他情绪依然低落,可该解答的却还是很耐心:“咱们的原料不行是一方面,冶炼技术其实有攻克过几个难关,不然也制造不出合金钢来,只不过这技术好像也忽高忽低的,不稳定。”
是这样吗?
“那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升级一下材料啊。”南曼挠了挠头,她其实心里突然有个想法,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声音很小,可老于同志还是听到了,分贝一下子升高,“你有办法?”
此话一出,别说是老于同志和严韬同志,就连在一旁安静吃早饭的林同志都忍不住转过头直勾勾看向南曼。
“我……我是有个办法,不过不一定是好办法。”
怎么办,压力突然好大的感觉,她真就是随口一说啊。
“说说看!”虽然南曼对材料研究不说一窍不通,那也没通多少,可谁让她人设是个“超级大天才”呢?
人有时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什么喜欢往玄学靠拢,那是因为玄学用常理没法解释,而天才的存在有时候就是不合常理的。
“那我说了,你们不许骂我。”
在场能骂人的只有一个,某老同志很有自知之明,立刻保证:“你放心,不管你说什么,我肯定不骂你。”
南曼深呼一口气,道:“我的办法就是……买啊!”
抱歉更新晚了点,今天发现数据查的有错误,改了一下
小剧场
南曼:买啊~
老于:啥?
南曼:花钱买啊~
老于:我答应不骂你,所以建议你重说
南曼:我说花钱买啊!!!!!
老于:(`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