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2)
第 67 章
黄昏已入夜,灰蒙蒙的光线反射于原野的雪地上。
可能是因为积雪,又或者是因为天还没有真正黑透,所以此时车窗外还有几十米的可视范围,南曼看着路边快速远离车窗的景物,心绪低沉而又复杂。
刚才她回家提出自己即将返回省城工作,说这话时她甚至都不敢直视父母的眼睛。
因为之前答应过老于同志,会降低自己在这个项目的存在感,在没有上级允许的情况下,她不能再向任何人提起有关这个项目的事情。
虽然她有预感,这次返回省城,她的存在感可能也无法再降低,但那是之后的情况。
在此之前她不能说实话,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要找到一个合理且让父母同意的理由并不容易。这件事情到底要怎么跟父母解释,她其实当时都没有想明白。
但是父母似乎也看出她有难言之隐。
她提出今天要立刻要离开家去省城参加工作时,王美秀和南和平都没有把事情追问到底,只是详细询问了林同志的身份,之后南和平向林同志要了可以证实他身份的一个电话号码。
在南和平打过电话之后,他便回家和王美秀一起帮着南曼收拾好了行李然后目送她离开。
父母越是这么通情达理地支持,南曼就越是愧疚。
因为很多的事情,或许在将来她也无法解释清楚。
这次突然离家和暑假那次是不同的情况,种花家的人对春节团圆这件事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与期盼。所以她甚至现在就可以想到,南和平回到老家后要怎样为难地去帮她解释不回家过年的这件事。
汽车在颠簸的道路上继续行驶,行到后半夜时南曼一惊在颠簸中入睡,毕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
H省省城
大年三十的清晨,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新年的味道。
不说全部张灯结彩,但家家户户也都贴满了喜庆的春联儿,就连公营店铺都凑热闹将红灯笼挂在了大门口。
这原本就是一个该阖家团圆的日子。
开了一宿的会议,走出会议室的大门,严韬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是木愣愣的,大脑在向他提出抗议。
然而今天这栋楼里的人还没有到可以休息去补觉的时候,吃过早饭他们应该还要去继续开会。
老于同志的倔脾气,不会允许他们就这么放弃,更不会允许这个项目被突然流产,所以不用尽最后一份力气,他们谁都不能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
至于过年什么的这种想法,已经不配在他们大脑中产生任何的痕迹。
昨天跟指导组那边的争论输掉后,老于同志整个人的气压就极低。
应对措施找不到,整个会议气氛都很低沉,老于同志已经抽了一晚上的烟,如果不是他大着胆子让大家先去吃饭,可能现在他们所有人都还要笼罩在老于同志制造的烟雾缭绕中,陪着他一起低气压。
说实话,这次指导组请来的专家真的非常专业,提出的问题也都是针对症结,如果他不是参与了这次项目,选择了跟老于同志一样的立场,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被这几位专家所说服,尤其是最后来的那一位,提出的问题太过尖锐,打得整个项目组措手不及。
又或者他其实已经被说服了一点儿,只不过心中的期待让他不想就这么妥协,所以还想着要再坚持一下。
哎,想到这里严韬不禁有些难受,连他都“军心动摇”成这样,更何况是别人?
他们整个项目组,这回是真遇到对手了。
早饭过后,会议继续。
然而能说的昨天已经差不多都说完,此刻大家还继续坐在这里,只不过是因为不甘心,但他们却拿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
“材料那边的问题真的不能再想想办法了吗?”
事情不是败在配件制造工艺上,而是败在了最基础的机械材料上,这是老于同志无法接受的,毕竟此时的种花家是可以做到量产部分机械材料的。
一些懂化工材料的科研人员无奈地叹气:“虽然我们早就知道越好的化肥及成分就越复杂,也知道产生这些化肥的机器要经历更高强度的腐蚀、高温或者磨损,可是咱们毕竟不是专业搞材料的,所以就以为国内生产的材料是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可哪里能想到研究材料的专家却并不认为这是可行的。”
言外之意,大约是认为他们真的错估了形势。
材料研究这块儿,搞化工的大概都懂一点,但还是那句话懂和会是两回事。
而坐在一边沉默着出神的严韬,此刻却突然想起关于材料这个问题,之前南曼似乎也曾经提问出来过。
但当时有大量的工作经验的他们都告诉南曼,国内的化肥机器用到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可以自产的,后面南曼也就没有再多问。
但现在京城的专家们又告诉他们新型机器的材料没有办法做到规模化量产,最起码这样的机器用到的材料他们产不出来。
“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其实他知道老于同志心里是不服气专家们说的那一套的。
毕竟只是“使用寿命”问题,并不是“无法使用”,一套机器能用二十年还是五十年,对于现在的种花家很重要,但对于老于同志期盼中的种花家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甚至他猜着如果对方不是指导组特意请来的专家,老于同志说不准压根不会听就直接甩头去硬铺摊子去了。
但严韬比老于同志更懂专业,所以他明白专家昨天给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这条路或许真的行不通。
技术上的困境无法真正解决,说太多都是空中楼阁,专家们很明确地指出,各个配件儿的工艺制造问题他们是可以帮着解决的,但是整个机械的材料基础性问题是不可以忽视的。
就目前来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个项目在短时间内先不大规模地启动,只能生产一条线,先去测试使用。
等种花家的制造技术或者是经济情况好转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产品投放。
简单来说就是,造可以,但造不了太多。
但是这样的话,在H省工业与农业试点的生产计划就会全部泡汤,老于同志是不会接受的。
难办啊~
会议室的门刚被推开,林同志迅速走到老于同志身边,俯身耳语片刻,老于同志就一改低压的气场,转身就带着林同志出了会议室。
这是怎么了?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位老领导是又想搞什么花样儿。
“我出去看看,大家稍等片刻。”严韬看到林同志出现就猜到可能老于同志的“死马”来了。
昨天刚被指导组的专家撅回来,老于同志就跟他说要去再问问南曼,他认为这起不了什么作用,毕竟通过之前的接触,他感觉南曼对材料学的知识面并不是很广。
但老于同志坚持要打电话,说什么“死马当活马医”,南曼就是他的“死马”。
南曼此刻正在食堂吃饭,她昨晚就没吃东西,一晚上过去整个人都饿瘪了的感觉,所以到大院后,林同志就先带她去了食堂。
刚好他也利用南曼吃饭的空档,去问问老于同志有没有时间过来和南曼碰面,毕竟南曼对于今天在会议室的部分人来说其实还挺陌生。
听到这个安排,南曼只想说一句,不愧是将保密条令时刻记心间的林同志!
因为是大年三十加班,所以今天食堂的早饭就格外丰盛些,小米粥配包子,大院食堂一整年能碰上两回都是运气好。
咕噜噜喝着粥,南曼也不在意食堂师傅若有若无的打量,谁让现在食堂里吃饭的就她一个人呢,人家不打量她打量谁?
“啪~”食堂带玻璃的木门被推开,大师傅终于被转移了注意力,待他看清楚来人,整个人都不由自主地紧张了一些。
“于杨同志,您过来吃饭?”大师傅虽然记者着之前严韬同志已经替这位老同志把饭打回去,但这位既然过来他就不能当看不见。
“老王同志辛苦了,大过年的还让你过来加班,我得对你道声谢的,我不吃饭,你继续工作就好。”老于同志在平日里除了牵扯到工作的事大多其实还挺和善,所以哪怕现在他可以称得上“心急如焚”,却还不忘对食堂师傅道声辛苦。
食堂师傅听完这话心里热乎乎的,“您言重了,领导们和各位专家同志才辛苦呢。”
可是领导不吃饭,来食堂干嘛呢?
看着老于同志坐在南曼跟前,食堂师傅更好奇了,这姑娘到底是谁啊,能让于杨同志亲自跑到食堂会面?
“王师傅,麻烦您再打份饭。”林同志挪动一步,隔断了食堂师傅的视线。
“哎,好嘞~”
粥碗还没放下,南曼就被老于同志带过来的烟味熏得差点撅过去,这是泡在烟灰缸里了?
“老同志,您是抽了多少烟啊?”
老同志叹口气:“是抽了不少,小同志,这回我可就只能指望你能给我想想辙了。”
“啪~”木门又开了。
紧随其后的严韬同志,也带着一身的烟味坐在了老于同志旁边。
看样子是挺严重,不然严韬同志也不至于带着这么大的烟味,“通宵开会了?”
父子俩同时点头,六七分相似的脸庞让这个画面显得格外有趣。
端着餐盒过来的林同志坐在了隔壁桌,很好地把视线遮挡开来,这时候食堂师傅也意识到这个场面自己不该多打听,所以很识趣地跑到后厨忙活去了。
大院里的人觉悟就是这么高!
“小林都跟你说了吧?”
南曼点头:“嗯,机械原材料的问题我已经了解,但具体的还得多问一下,咱们是找个地方说,还是就在这里?”
老于同志很果断:“就在这里吧。”
如果南曼真能解决问题,那估计南曼的身份也瞒不了太久,最起码在上层科研圈子不能再藏着她。
“说之前,严同志,您要不先把事情从头到尾给我捋一遍吧。”
林同志不是科研人员,老于同志也是个半吊子,基本也等于门外汉,所以传话就可能有错误,她需要第一手确切的信息。
看老于同志没有反对的意思,严韬组织了一下语言,“南曼同志,我要说的话可能有些长。”
“洗耳恭听。”南曼笑着坐着了身体。
严韬的开场白并没有从昨天的事讲起,反而是从这个项目的出发点开始慢慢道来。
“从建国以来,种花家一直都想要大力发展化学工业,这也是父亲这代人毕生的梦想。”
“可是化学工业有很多,到底该从哪方面入手谁也不知道,我父亲和我都是寄希望于先搞化肥产业的。可是之前我们引进的毛熊技术和设备用来建设化的肥工厂,生产出的化肥质量并不理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大家都不敢下定这个决心。”
这个南曼之前就已经有所了解,她之所以会有设计化肥机器设备的想法,也是因为实在是太嫌弃现在的制作工艺。
肥力低下不说,由此导致的某一部分污染更是完全没必要,前阵子从化肥厂参观下来后更坚定了她要把新机器给设计好的想法。
缓缓叹了一口气,严韬似乎是在回忆些什么:“可是化肥机器的自主研发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除了工艺技术上的难关,咱们国家还缺乏高质量材料。”
因为化肥机器生产的产品毕竟是化学原料,所以用普通材料做的机器就很容易生锈、老化和损坏,为了防止腐蚀与磨损,用到的材料就得都是好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