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2)
王美秀摇了摇头:“你还是去吧,不然你哥该不好意思了,你明天不去他肯定不好意思自己出去玩的。”
南江从小就端着长子长兄的身份,事事都要考虑照顾一下弟弟妹妹们,这一点很像南和平。
到今天虽然忙年的活儿大部分都做完,可是零碎的还是有一点,尽管不用全家一起上手,但自己出去玩留弟弟妹妹干活,南江只怕会觉得难为情。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南江就起来熬好了浆糊贴对联,然后才从头到脚地打扮起来,看他一边梳头一边哼哼的模样,南路只觉得牙酸。
至于吗?
“曼曼,好了没有,咱们该出发了~”还不到八点半,南江就已经催了南曼好几回。
“好了,咱们走吧。”南曼换了身厚衣服,今天风有些大,她怕出去再冻感冒。
临出门前王美秀在后面叮嘱道:“别玩太久,下午早点回来。”
“知道了~”
兄妹俩一人一辆自行车骑上,一眨眼就窜没影儿了。
H省省会
昨天没有争论出结果的会议,今天继续又开始磨,老于同志这回带着“后援会”加入,整个H省的机械业和化工业都参与到了这场“辩论会”。
烟雾缭绕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会议室中越来越大的争论声,严韬只觉得自己脑壳都要被这一群老烟枪给熏晕了。
今天父亲请过来的“砝码”大多都是老烟枪,一个个学术上有多强这烟就抽得有多狠,弄得他甚至觉得自己不抽烟反而是个异类。
不过也多亏这些人,今天这场“辩论会”估计会朝着老于同志的期望方向发展吧。
就在这时候,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打开了,进来的人有三个,其中两个是指导组的成员,另外一个却有些陌生。
五十岁上下的年纪,身材中等,穿着一身深色中山装,模样是放在大街上一眼看不到的那种。
看他的模样不是指导组出现过的工作人员,但更不像是H省这边的人。
严韬看到对方,心里却只觉不好,别人不认识这位是谁,他可是认识的。
今天这场会的最终结果,难了!
陵城县电影院
县城电影院刚上映的电影是部引进的片子,京城电影院前几年就在放映,但陵城却还是新鲜出炉,荀爱莲和南江都看得如痴如醉,南曼却没什么感觉,她觉得这是因为自己没什么艺术鉴赏能力,导致她能产生共鸣的作品太少。
电影看完,南江打算带着两个姑娘去吃牛肉面,这是县城国营饭店的招牌菜,每次得凭运气才能吃到,他是托工友去找认识的帮厨那里递过话,今天中午会给他们预留三份牛肉面。
“这牛肉真好吃。”南曼吃到第一块肉的时候眼睛就亮了,不得不说能成招牌菜的菜品果然是有道理的,最起码这碗面的卤牛肉片,味道绝对能在她吃过的所有牛肉排前三。
牛肉的膻味已经处理得唱不出来,卤的火候也恰恰好,配上这个汤底鲜香十足。
“不过大哥,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为什么今天才想起来带我来吃?”
听到妹妹的质疑,南江低头喝了口汤:“我也是才知道,以前工资大部分都在咱妈手里,哪有钱吃这个。”
也是,王美秀同志持家有道是南家所有人的共识,南曼觉得已经应该相信这个理由。
嗯,如果南江的耳朵不红的话,她应该会相信。
呵,男人啊~
一场三个人的约会,在某两个人甜甜蜜蜜的道别中结束,另外一个只想努力把自己变成空气。
“就这么高兴?”
南曼听到南江一路哼哼着小曲,心里很是好奇这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到底有多么强大,能把一个从来不唱歌的人变得天天不自觉就哼哼。
恋爱使人变傻果然是至理名言。
到家时,王美秀正在整理待会老家的东西,然后又让南和平清点了一遍。
“咱们是不是得再买辆自行车?”
家里孩子都大了,两辆自行车已经明显不够用。
虽然南曼和南林也有固定收入后,王美秀花钱的手也有越来越松的趋势。
“等过了年,南江结婚的时候给他们买新的吧,旧的咱们自己用。”
现在条件好的地方都讲究什么“三转一响”,他们陵城虽然没那么夸张,但孩子结婚给买辆自行车还是有的。
毕竟这是在城市生活正经要用到的东西。
两口子从商量买不买自行车慢慢演变为买什么牌子的自行车,看样子压根就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惦记着这事儿。
毕竟是第一个结婚的孩子,办得漂亮些,后面的孩子婚事会更好说。
“妈,咱们还借不借自行车啊?”听着父母的话题越扯越远,南路最终忍不住插了一句,再不打断他爸妈估计连他结婚要买什么牌子自行车都开始打算起来了。
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家成万元户了呢。
王美秀同志和南和平同志,最近是不是太飘了些?
“请问,南曼同志在家吗?”
没等王美秀和南和平回话,院子里突然传来一个上门询问的声音。
隔着客厅的玻璃望去,来人已经站在院子里,但似乎并没有要进来的打算。
这是个南家人都没见过的年轻人,看上去二十七八岁的模样。
来找曼曼的?
南曼这会儿正躲在自己屋里给农场的奶牛抹药,自从买了这个祖宗,她定期的工作就又多了好几项。
外面的敲门声她在农场就可以听到,蹲在给奶牛洗澡的喷头前洗了洗手,南曼快去闪出去。
然后就看到了已经被她爸妈请进客厅的林同志。
“林同志?”
林同志看到南曼后,立刻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南曼同志,冒昧打扰,但事情有些紧急,请您多见谅。”
看到林同志的那一瞬间,南曼就明白她这个假期估计是要有变动,在听到林同志的开场白后她彻底不再抱希望。
“咱们出去说。”
知道家里不是说话的场合,可见南曼的保密条令并没有白背。
面对家人询问的眼神,南曼没有解释,在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之前,她还是沉默比较好。
“爸妈,我出去下一会儿回来。”
送林同志到南家的车子没有开过来,两人出门后走了一定距离才见到上回那位司机同志和停靠在路边的那辆车。
此刻已经是傍晚,家家都在忙年,所以街上没什么人。
“出什么事了吗?”问这话的时候,南曼不算特别紧张,设计应该还没到正式投产的时候,所以南曼倒没觉得是自己设计上出了什么错误导致生产出问题。
“项目设立的启动环节遇到了阻碍。”这话说出来林同志自己都觉得有些无奈,这听着有些像逗人玩儿。
毕竟南曼离开的时候,这个项目连京城那边的技术援助都已经申请下来。
但是谁能想到,正是这个技术援助申请给他们请来这么尊大佛来。
今天中午老于同志突然给他打电话,那声音听着是有点急眼了的,这几天他一直在兰城接洽工作,对省城的事儿并不清楚,所以接到老于同志的电话他一开始也挺懵。
就这么两天的功夫,怎么就能出现这么巨大的变动,这可不是能随便变来变去的事情!
“阻碍是什么?”对于这个时代突然黄项目的事儿,南曼显然是比林同志有经验,毕竟她已经亲自经历过更夸张的。
开始的时候突然没了算什么,我还见过马上出成果的也被叫停呢。
“上面来了审核项目的指导组,对H省要将化肥大规模投产的计划合理性存疑。”
南曼皱了皱眉,不是很理解这个操作:“上面的政策不是很支持地方化肥厂扩大规模生产吗?”
有些事南曼很清楚,但有些事南曼其实还不清楚,林同志抿了抿唇最终还是交了底:“于杨同志提议把你设计的那个机器增加生产,H省的化肥增产新线是以这台机器为主的。”
南曼半天没说话,好半天才憋出一句:“那老于同志钱够吗?”
她的计划里一年内能出全套设备却测试生产就算顺利,两年内取得行业认可是阶段成功,三到五年内能规模化投放算是实现终极目标。
老于同志这是想一步到位?
这气魄,不愧是当大官的人。
“钱有一开始的预算审批,H省财政也答应支持一部分,所以能够投放几个大厂。”
老于同志是想炔偈〖父龃蟪С龀晒,然后转头去吸引其他省份的化肥工业一起加入,只有几个省份财政一起出力这个项目才能真正完成。
孤注一掷的冒险,难怪被人指导组给叫停。
事情总算听明白了,南曼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事儿了。
这么激进的方式,不太像一个成熟的老同志能做出的判断,但放在那么霸气侧漏的老于同志身上,似乎又挺合理。
“于杨同志说,他的底气来自于你。”看南曼久久不说话,林同志赶紧把能给老同志加分的话全倒出来。
这话分量实在太重,如果是别人肯定是要拒绝一起背锅。
但是今天听到这话的人是南曼。
从她有计划性地想掺合农业和工业发展融合这一块儿的事,置身事外就不再是她能有的想法。
“我跟你回省城,今天咱们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