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各方反应(2/2)
许青是韩国士人出身不错,但跟他们这些人不同,许青是正儿八经的道家天宗未来掌门,身后跟着的也都是百家嫡系士人,公羊儒、天宗、人宗等等。
而他们这些人好听点学的也是百家学,但大多数都是学的学塾或是家学,跟许青一比那就是野路子。
出身上的差别,导致他们的利益也不同,他们是为了个人的未来以及家族,但许青背后的百家是为了自己学派的学,他们知晓百家争斗有多厉害,不想要轻易卷进去。
“而且现在有消息传出昭明君有意被大王当做文信侯的接班人,宗室刚刚将文信侯拉下来,怎么可能让昭明君一个非秦国本土的人继续担任相邦呢?除非这人是宗室认可的。”谏议大夫也站出来道。
此话一出,除了姚贾之外,其余人脸色变得更加不好看了。
“暂且不提李斯,明日朝议大王若是提出让昭明君担任相邦,我等应该如何做?支持还是默不作声?”一名官员面露担忧之色,看向众人问道。
姚贾看着话的人,刚准备开口些什么,便感觉自己的衣袖被拉动了两下,于是用余光撇向了拉自己的人,赫然是治粟内史。
治粟内史看了一眼姚贾,向其使了一个眼色。
姚贾眼中闪过一抹疑惑,看着不让自己多言的治粟内史,眼底猛然闪过一抹精光,他好像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看来治粟内史是见过文信侯了,难怪回来之后就一直不话,看来是有任务在身。这是要帮文信侯筛选可信赖的人手,还是?”姚贾心中忍不住想到。
有了提醒之后,姚贾自然也不再参与众人的讨论,准备先看看情况。
治粟内史见到姚贾读懂了自己的意思,便收回了视线,继续打量着周围的人。
“先看看宗室以及楚国外戚的态度,若是他们反对我们也反对,若是他们默不作声,我们也保持沉默。”
谏议大夫看向众人,沉默了片刻后,开口道。
众人齐齐点头,其实他们都明白,任谁当相邦都不能让许青当,因为他和军方走的太近了。
相邦的位置至关重要,谁拿下了谁便掌握了群臣名义上的领袖,并且掌握了官员任免的一部分权力。
秦国以军功爵位制为基础,这本来就让他们这些文官没有晋升的渠道,只能靠着上面人的举荐提拔。若是被一个亲近军方的人担任了相邦,要举荐和提拔定然也是军方或者有军功在身的人。
秦国素来有军功多者转地方高官或朝中高官的习惯,到时候再有许青这个相邦,那他们这些文官还有活路吗?
“那到底该不该去找李斯呢?”有人再度问道。
“我看.”
众人当即再度争论了起来,姚贾和治粟内史两人就默默看着这一幕,谁也没有再话了。
与此同时,昌平君府邸中。
以昌平君熊启为首的楚国外戚也在讨论着朝局,话题也是士人派一样,不过他们的重点在于嬴政有意让许青成为相邦的事情上。
“昌文君,昌平君,敢问大王要立昭明君为相邦之事是否为真?”一名官员开口问道。
“此事只是流言罢了,大王并未表露出任何偏向,诸位还是不要恶意揣度上意。”熊启扫了一眼众人,语气平淡的道。
没有否定,那就是了。
在场的人都是人精,他们很清楚这无端出现的流言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故意放出来试探众人态度的,放出的消息的人自然是有一个。
那就是当今大王。
除了大王之外,他们想不出还有谁能够放出关于相邦候补人选是谁的消息。
“此次平叛功劳,昭明君虽然功勋卓著,但咸阳能够迅速平叛,也多亏了昌平君和昌文君。更何况许青不过一毛头子,虽为中常侍参与政务,但并没有真正处理政务的经验。”
“若是让他成为相邦,绝对是我秦国之祸!断不能因为大王的偏爱,就不顾秦国之安危。”昌文君站出来道。
昌文君的话,顿时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支持。
“昌文君的没错,断不可因私废公!”众人齐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