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各方反应(1/2)
许青处决一百六十三名叛党以及吕不韦被罢免贬为庶人消息一出,紧随其后便是嬴政有意立许青为相邦的消息不胫而走,前后三个消息一出,瞬间便在秦国掀起一场波澜。
咸阳,某处酒楼。
压抑不安的氛围在不大的房间中蔓延着,屋内十几个人神色有些难看,目光时不时的看向房门口,压抑的氛围让他们像是在胸口上被压了一块石头一样,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忽然间房门被推开,屋内的十几个人瞬间抬头看去,一个个的眼中闪过精光。
治粟内史看了一眼屋内期待的众人,脸色有些低沉的走入了房间之中。
“王内史情况如何?您是否见到了文信侯?”一名官员期待的看向治粟内史,语气有些紧张的问道。
其余人也是或期待或紧张的看着治粟内史,他们这些人都是吕不韦门客出身的秦国官员,而今吕不韦被罢免相邦贬为庶人,甚至连封地也要迁往巴蜀。
很明显秦国宗室已经开始动手了,大王身为秦国之君或许会看重他们的才能,不会对他们动手,但秦国宗室可不一定啊。
这场平定嫪毐叛乱之中,秦国宗室、昌平君和吕不韦三人是咸阳平乱的中坚力量,但吕不韦被嫪毐牵扯太深,靠着平叛的功劳保住性命已经足够了,至于朝堂局势则完全入了秦国宗室和昌平君手中。
他们这些六国士人以及门客出身人,定然不会被这两股势力所容的。
而他们要想保全自己,必须要推出一个有足够影响力和威望,并且深受嬴政信任的人出来,替他们话,带着他们抵挡宗室和楚国外戚的进攻。
“没有,文信侯入宫回来之后依旧闭门不出。”治粟内史摇了摇头道。
此话一出,原本期待的众人瞬间面若死灰,吕不韦不见明对方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通过不见面的方式在避嫌,从而不牵连他们了。
“这可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要引颈受戮吗?”一名官员沉声道。
“文信侯这里不妥,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文信侯曾经过大王乃是英明之君,定然能够明辨是非,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替我们向大王进言,我相信大王定然不会废除我等。”
谏议大夫看向情绪低的众人,沉声道。
然而话音下,其余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如今能够替他们进言而且身份地位足够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李斯,另一个是昭明君许青。
“找谁呢?李斯吗?他曾经也是文信侯的门客,跟我们也算是一门同气,找他或许可以。”有人开口道。
然而不等为首的治粟内史、谏议大夫以及身为廷尉丞的姚贾话,便有人语气不善的开口了。
“找他做什么?一个背主求荣之人,他会替我们话吗?”一个面容比较粗犷的官员,愤愤不满的道。
李斯身为文信侯的门客,出使了一次韩国回来便成为了大王的侍郎,这样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就是背主求荣,是对文信侯吕不韦供养之恩的背叛。
“倒也不能这么,我虽是文信侯的门客,但皆入朝为官,既为官自然应当效忠大王。李斯被文信侯举荐为使者入韩,自然为秦之官吏,理应效忠大王。”有人反驳道。
“所言在理,更何况李斯并未对文信侯有任何不敬,文信侯也没有责怪他。”有人继续道。
“不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是文信侯为我等提供给养,那也应是文信侯允许才可,李斯不告而别,非君子之道。”又有人站出来反怼道。
在这个时代,相较于君王,这些门客幕僚更加忠诚豢养自己的主君。
“但如今的局势.”
很快一群人为了是否要找李斯而争吵了起来,压抑不安的氛围瞬间变得紧张了起来,十几个人分为两个派系,开始争论到底要不要去找李斯。
姚贾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又看了看沉默不语的治粟内史以及谏议大夫,回想到了昨天自己和许青之间的交谈,忽然开口道
“为何一定要找李斯呢?昭明君许青也算的上是我六国士人。”
姚贾的声音不大,但此话一出瞬间让喧闹不止的众人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齐齐看向了姚贾,目光格外的复杂。
“廷尉丞,您这话是在开玩笑吧?别忘了昭明君今日刚杀了一百六十三人,很明显大王是想要他当一个孤臣啊。”一名官员站出来,看向姚贾沉声道。
“而且昭明君跟我们素来没有关系,而且他身后还有百家士人的支持,与宗室和军方走的很近,他又岂会帮我们?不帮着宗室一起井下石便好了。”又有人忍不住叹息道。
如今论被大王信赖的程度和威望,谁能够比许青更高呢?若是许青愿意带领他们,那他们士人派系又有何惧?
但他们只议论着李斯,而对许青只字不提,便是因为朝堂派系的组成除了出身之外,更看重的是利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