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时砂在医疗领域的初步探索(2/2)
皮肤创面愈合实验则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展开。65 岁的王大爷患有糖尿病足,右脚脚踝处有一个直径 2 厘米的难愈合创面,已持续流脓两个月。治疗团队在创面周围放置微型石砂能量传输贴片,能量强度设定为 5 单位,每天治疗 2 次,每次 20 分钟,同时配合常规抗感染治疗。
治疗第五天,王大爷创面的流脓现象停止,创面边缘开始出现红色肉芽组织;第十天,肉芽组织逐渐填满创面,开始形成新的皮肤;第二十天,创面完全愈合,仅留下轻微疤痕。“糖尿病足创面难愈合的关键是局部血液循环差、细胞修复能力弱。” 烧伤科医生解释,“时砂能量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提升创面周围组织的血氧饱和度,同时激活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加速创面愈合。我们检测到创面周围的血管密度比治疗前增加了 40%,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提升了 32%。”
在实验过程中,团队也注重观察石砂能量的安全性。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 3 名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轻微皮肤发红,调整能量强度后症状消失。“时砂能量的医疗应用关键在于精准控制剂量和作用部位。” 江浅在跨时空医疗总结会上强调,“不同疾病、不同患者的体质存在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能量过高或过低影响效果。”
苏蔓团队则在 1967 年开展了时砂能量对细胞再生的基础研究。他们在实验室中培养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将时砂能量通过细胞培养皿底部的能量传导层传递给细胞。结果显示,接受石砂能量作用的成纤维细胞,其胶原蛋白合成量比对照组高 35%,细胞迁移速度提升 25%—— 这为时砂能量在烧伤修复、皮肤抗衰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时砂能量在医疗领域的初步探索,为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江浅在总结会上说,“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优化时砂能量传输仪,研发针对不同疾病的专用治疗模块;同时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时砂能量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时砂能量能成为一种全新的‘能量疗法’,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夕阳下,医院的病房里,张先生正在进行第 10 此时砂能量治疗,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李女士能正常散步,不再受疼痛困扰;王大爷则穿着袜子,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快走。江浅看着这些患者逐渐康复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期待 —— 时砂从调节时空的神秘物质,到赋能生命的科学工具,如今又在医疗领域绽放光彩,它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对人类健康的新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时砂能量必将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