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震痛,但是每一次震痛也正是一次成长(1/2)
赵老沉吟片刻,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好!方稷,你这个方案考虑得很周全!既体现了政策的引导性和支持性,又嵌入了有效的约束机制。不是粗暴的一刀切,而是精细化的过程管理。我这就把你这套‘分段发放、过程核查、重罚违约’的思路,写信告诉建国,让他们在试点中参考借鉴!”
方稷也松了口气,仿佛解决了一个心头大患。他望着眼前长势旺盛的麦田,心中感慨:无论是海外拓荒,还是国内转型,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就在于这种基于人性洞察、兼顾激励与约束的制度设计。好的政策,应该是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罗盘,而不仅仅是驱动行为的鞭子。
赵老的动作很快,回到办公室,他便将方稷的那套“分段发放、过程核查、重罚违约”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份条理清晰、操作性强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远在国内的学生吴建国。
邮件发出后,赵老心中仿佛放下了一块石头,但同时也升起一丝期待,想看看这源自非洲田野的思考,能否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华北某省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里,吴建国正对试点工作的停滞不前感到焦头烂额。收到赵老的邮件,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点开阅读。随着目光在屏幕上的移动,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脸上露出了多日未见的兴奋神采。
“还得是老师啊!分段发放!过程控制!违约重罚!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吴建国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赵老邮件中的建议,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被困境锁住的思路。
他立刻拿起电话,联系了试点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省农业农村厅的张处长。
“张处!有思路了!我刚收到我导师发来的建议,对解决我们目前的问题非常有启发!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尽快开个会讨论一下?”
张处长也被近期的僵局困扰着,听闻此言,立刻表示:“现在就来我办公室!把相关科室的负责人都叫上!”
半小时后,小小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气氛凝重中带着一丝急切。吴建国将赵老的邮件要点投影到大屏幕上,详细解读了方稷提出的方案核心。
“将补助资金分三个阶段发放?”一位负责资金管理的科长首先发言,“这会不会大大增加我们的工作量?核查成本也会上升。”
吴建国早有准备:“王科,增加的工作量和成本,与补助资金被骗取、政策效果落空相比,哪个损失更大?而且,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将阶段核查与日常技术指导结合起来,不一定需要额外组建庞大的核查队伍。”
另一位负责政策法规的同志提问:“要求违约农户双倍返还补助,有没有法律依据?执行起来会不会有困难?”
吴建国答道:“李科问到了关键。这需要我们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其明确为一种‘违约责任’,在农户自愿报名参加试点时,就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后果。只要程序合法、约定明确,就有执行的基础。当然,具体罚则的力度需要仔细斟酌,既要形成威慑,也要符合比例原则,可以考虑阶梯式处罚,比如首次发现退还已发补助,再次发现则加倍处罚并列入黑名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