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伏生志 > 第178章 槐火连城.

第178章 槐火连城.(1/2)

目录

第一百七十八章 槐火连城

建安十六年正月廿七,许昌护城河的薄冰刚裂出细缝,陈果腰间的“安民腰牌”忽然震了震——那是柳如烟用槐木榫卯新制的“护粮警讯”,牌面嵌着的槐米壳微微发颤,预示着三十里外的“槐米驿道”遇袭。他捏碎掌心的槐叶——叶汁混着去年的护粮墨痕,在掌心洇出片淡青,正是李典教的“遇敌暗号”:“槐叶碎,粮道危”。

“主公,董承部劫了咱们给徐州流民的‘麦种车队’!”张辽的“山阳义骑”踏碎浮冰冲来,马鞍上的槐枝绳缠着半截染血的车辕——那是护农营粮车的标记,刻着的“李记粮车”四字已被战刀劈得模糊,“曼成(李典)率护农营在‘老槐树坡’结阵,他们用麦秆扎了‘假人军’,可敌兵点了火……”他解下皮囊,倒出几星未燃的麦种——种皮上还留着护农士卒指甲掐的凹痕,“这是小张护粮时藏在牙床下的种子,他说‘就算死,也要给百姓留个种’。”

陈果望向案头摊开的《兖州水路图》,图上用槐花蜜标注的粮道旁,新添了道焦黑的指印——那是昨夜李典连夜画的“槐米囤粮点”,囤子图标旁写着小字:“遇火则散,散则成种”。柳如烟抱着药箱闯进来,医官服下摆滴着冰水——她刚从护城河捞起个溺水的护粮卒,怀里还揣着个用油布裹着的陶罐,罐口封着的槐树皮上,歪扭刻着“给陈使君的护粮图”。

“传令下去,”陈果拽过墙上的“护农战旗”——旗面是用百姓捐的旧衣拼的,青布上绣着连片的麦穗,边缘缀着的槐米串已磨得发白,“文远(张辽)带‘麦芒轻骑’走水路,用咱们藏在芦苇荡的‘槐木浮粮’——每块浮板下系着陶罐,罐里装的不是兵器,是泡过槐叶水的抗冻麦种。”他转头望向握着断剑的徐晃,后者护腕上的银锁沾着血珠,“公明(徐晃)率‘先登营’扮成流民商队,推着载满槐米的独轮车,车轴里藏着柳医官配的‘迷马散’——等敌兵靠近,就把槐米混着药粉泼进马厩。”

申时末,老槐树坡的槐枝忽然“噼啪”爆响。李典蹲在焦黑的粮车后,望着敌营腾起的浓烟——却见烟里飘着细碎的白色颗粒,不是灰烬,是被火烤开的槐米壳。他忽然想起陈果说的“以火护种”,转头对副将笑道:“把咱们埋在车辙里的‘麦种火罐’砸向敌阵——陶罐碎了,麦种借着火势飞出去,落地就能生根。”罐口封着的泥里掺着槐花粉,此刻随着爆炸散作漫天“护粮的星子”,落在敌兵甲胄上,竟像撒了把会发芽的暗器。

董承的副将策马冲至坡前,手里拎着护农营士卒的青布头巾——头巾上绣着的槐枝纹已被血浸透,“陈果!你那些种地的废物还敢反抗?当年李典在山阳——”话未说完,忽然被一阵裹着槐米的热风糊了脸。柳如烟早在制高点支起“槐木风车”——风车叶片用晒硬的槐叶编的,每片叶尖都沾着麦粉和迷药,此刻被山风扯得飞转,带起的“槐米龙卷风”卷着细沙,连敌营的火把都被吹得倒向自己。

“还记得这风车吗?”陈果忽然从树桠间探出身子——他穿着护农士卒的青布衫,腰间别着把槐木柄的短刀,刀鞘上刻着百姓画的麦穗,“去年秋收,你劫了咱们的‘庆丰粮车’,却不知道车斗底下藏着柳医官的‘风动药匣’——今日这‘五鬼吹灯风’,可是咱们按《淮南子》算好的时辰。”风车轴上缠着的槐枝绳忽然崩断,成串的槐米砸向敌兵头盔,发出“叮叮”的响,竟像极了护农营士卒偷偷在敌营周边埋的“种子警报”。

敌阵忽然传来马嘶。徐晃的“流民商队”撞开营门,独轮车倾倒,滚出的不是货物,是混着槐米和迷马散的麦麸——战马嗅到熟悉的槐香抢食,却不知麦麸里掺了柳如烟用槐叶、巴豆磨的粉末。护腕上的银锁晃了晃,他望着敌兵抱着肚子在麦麸堆里打滚,忽然想起李典说的“粮食是最好的兵”,转头对士卒笑道:“把咱们缝在槐米袋里的‘告民书’扔出去——纸上用槐汁写着‘降者分麦种,抗者喂马粪’,当年曼成在山阳劝降,用的就是这法子。”

柳如烟忽然拽了拽陈果的衣袖,指着坡下乱石堆里的异动——几个流民少年正抱着陶罐攀爬,罐口封着的泥上印着护农营的“麦”字火漆。罐里装的是李典新制的“槐米爆弹”:晒干的槐米混着硫磺装在陶罐里,砸地即燃,火焰里腾起的不是黑烟,是带着蜜香的青白烟雾——那是百姓熟悉的“槐火信号”,看见的人便知“护粮队已到”。她摸出个染血的绢帕,上面画着简易的“槐米解毒图”——是护农士卒用剑尖在敌营绘的,帕角绣着极小的槐叶,“这是小张临终前塞给我的,他说‘就算死,也要让百姓知道怎么解敌兵的毒’。”

酉时三刻,董承军的黑旗终于歪斜。陈果踩着混着槐米和麦种的焦土走进老槐树坡,看见李典正跪在碎陶罐旁,用青釭剑的钝刃撬起块烧黑的槐木板——板底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是护农营士卒和流民百姓的“护粮名录”,每个名字旁画着麦穗或槐叶,“使君您瞧,”他掀起青布衫,露出内里缝着的“护种经”——用槐树皮纸写的,记着每类麦种的抗寒时辰、槐米入药的最佳采摘期,“昨夜火起时,士卒们宁可烧了甲胄,也要护着这本‘种子经’——他们说,这是比性命更重要的‘传家兵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