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47章 随机应变

第447章 随机应变(1/2)

目录

暮春的阳光斜斜地穿过药庐雕花窗棂,在青石板地上投下斑驳的菱形光影。檐下悬挂的艾草束散发着淡苦的清香,与药柜里飘出的草木气息交织在一起,漫过张伯搭在脉枕上的手腕。苏瑶素色的衣袂轻垂,指尖虚悬在张伯腕脉上方半寸,目光落在阿竹紧绷的侧脸,声音轻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雨:“莫急,指尖要贴实却不可用力,像感受春风拂过肌肤那般。”

阿竹深吸一口气,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搭在张伯寸、关、尺三脉之上。她的指尖刚一触到温热的皮肤,便觉脉象浮在表层,按下去时绵软无力,果真如苏瑶所说,像按在晒得蓬松的新棉上,连脉搏的跳动都显得格外微弱。她悄悄抬眼,望见苏瑶正用鼓励的目光看着自己,又想起昨日为李婶诊脉时的触感 —— 那时指尖下的脉象急促而有力,每一次跳动都带着鲜活的力道,仿佛有只小虫子在指缝间轻轻蹦跳。

“真的!” 阿竹的声音里难掩兴奋,不自觉地加重了语气,又慌忙放轻力道,“比昨天李婶的脉象软很多,而且跳得也慢些。”

张伯躺在铺着粗布软垫的竹椅上,苍老的脸上露出笑意:“苏大夫说得没错,我这腿啊,一到阴雨天就疼得钻心,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扎骨头。” 他说着掀起裤管,露出膝盖处红肿的肌肤,那片红肿比周围皮肤高出半指,颜色是暗沉的潮红,不像热毒那样泛着鲜亮的赤红。

苏瑶示意站在一旁的两个少年上前,他们是邻村送来学医术的学徒,此刻正睁大眼睛盯着张伯的膝盖。“你们仔细看,” 苏瑶伸出食指,隔着一层薄布轻轻按压红肿处,张伯只是微微蹙眉,并未像热毒壅盛的患者那样痛得瑟缩,“虽摸着有些热意,却绝不灼手,按压时痛感迟钝,这便是寒湿阻滞经络的明证。若真是热毒,这里会烫得不敢碰,一碰就痛得直咧嘴。”

穿蓝布短衫的少年赵生伸手试了试,又凑上去闻了闻,疑惑地问:“那为什么会发热呢?寒湿不是该是凉的吗?”

“问得好。” 苏瑶赞许地点头,转身走向靠墙而立的药柜。那药柜由上好的柏木制成,已经被岁月磨得油光锃亮,每一格抽屉上都贴着泛黄的牛皮纸标签,用朱砂工整地写着药材名称。她拉开标着 “桂枝” 的抽屉,一股辛香夹杂着甜味的气息立刻弥漫开来。抽屉里整齐地码放着带着细绒毛的枝干,枝干粗细如手指,表皮是温润的棕红色,断面处能看见细密的纹理。

苏瑶取出几根桂枝放在掌心,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细绒毛:“寒湿郁积在经络之中,气血运行不畅,就像河水被寒冰堵住,水流受阻便会生热。这桂枝味辛甘温,辛能发散,甘能补益,温能通阳,正好能驱散经络里的寒湿,让气血重新顺畅起来。” 她又拉开旁边标着 “独活” 的抽屉,取出几根灰褐的根茎,根茎上还带着细密的须根,“这是独活,专攻下焦的寒湿,尤其是腰膝腿足的痹痛,是它的拿手好戏。”

阿竹已经搬来一张矮桌放在诊台前,苏瑶将独活放在桂枝旁边,又走到最下层的抽屉前,弯腰取出几支黄白色的根茎,根茎上有明显的节状凸起。“这是牛膝,你们看它的形状,是不是很像牛的膝盖骨?” 苏瑶举起牛膝笑道,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药材上,桂枝的棕红泛着暖光,独活的灰褐带着沉静,牛膝的黄白透着温润,三种色泽在光线下交织出细腻的层次感。

陈婆婆拄着拐杖慢慢凑过来,枯瘦的手指轻轻拂过桂枝,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去年我腰腿疼得下不了床,苏大夫给我开的药里就有这个桂枝。熬出来的药汤带着股淡淡的甜味,喝下去没多久,腰就不那么僵了,连手脚都暖和起来。”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那药渣里的桂枝,我还捡出来晒干了,冬天烧炕的时候丢进去,满屋子都是香的。”

赵生听得入了迷,忍不住追问:“苏大夫,这三种药放在一起,就能治好张伯的腿吗?”

“还需配伍其他药材。” 苏瑶将药材一一摆好,“张伯脉象浮而无力,说明气虚不能固表,还得加些黄芪补气;寒湿阻滞日久,难免生瘀,要加当归活血;再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让药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她一边说,一边从药柜里取出相应的药材,黄芪的黄润、当归的暗红、生姜的鲜黄、大枣的深红,很快在诊桌上铺成一片五彩的药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