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 第575章 古刹钟鸣三日哀,圣僧德泽天下传

第575章 古刹钟鸣三日哀,圣僧德泽天下传(1/2)

目录

康熙的旨意,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其涟漪以紫禁城为中心,迅速向着帝国的每一个角扩散开去。

旨意通过六百里加急,由信使背负,驰骋在通往各省的官道上。

与此同时,隶属于兵部的塘马系统也被紧急启用,确保这道非同寻常的谕令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遍直隶,通达四方。

自京城著名的雍和宫、法源寺、潭柘寺,到直隶各地的大庙宇。

再到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这佛教四大名山,乃至江南古刹、塞外喇嘛庙、西南边陲的南传佛寺……凡有钟磬之声处,皆接到了来自紫禁城的最高谕令。

*

第一日,清晨。

京西的潭柘寺,古木参天,晨雾尚未完全散去。

住持方丈早已率领全寺僧众,身着最庄重的袈裟,肃立于大雄宝殿之前。

他们已提前一日斋戒沐浴,静候着这个特殊的时刻。

当来自内务府和僧录司的官员郑重宣读完皇帝旨意后,老方丈双手合十,高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谨遵圣谕,恭送大禅师!”

他转身,面向那口悬挂了数百年的巨大青铜梵钟,神情肃穆。

两名魁梧的武僧手持粗大的钟杵,分立两侧。

“鸣钟——!”

知客僧朗声唱喏。

“咚————”

雄浑沉郁的钟声骤然响起,穿透薄雾,掠过古柏的枝梢,向着远山震荡开去。

声波厚重而悠长,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悲悯与敬意,瞬间充盈了整个山谷。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每一记钟鸣,都间隔良久,让那庄严肃穆的余韵在天地间充分回荡、沉淀。

几乎在同一时间,京城的雍和宫、柏林寺、白云观,乃至京畿地区的所有大寺院,无论禅净密律,钟楼之上,皆响起了同样的钟声。

起初是此起彼伏,继而连绵成片,最终汇成一股洪流,将整个北京城笼罩在一片庄严、哀戚而又充满神圣感的声浪之中。

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放下手中的活计,面向皇城或附近寺院的方向,默默合十或行礼。

茶楼酒肆里的谈笑声消失了,连孩童都感受到了这不寻常的气氛,变得安静下来。

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集体情绪在钟声中凝聚、弥漫。

这钟声越过华北平原,跨过黄河长江。

在五台山,黛螺顶的钟声清越穿透云海;

在普陀山,普济禅寺的钟声与海浪梵音交织;

在峨眉山,金顶的铜钟声在云雾山峦间回荡;

在九华山,化城寺的钟声仿佛涤荡着尘世烦忧。

这钟声不同于平日晨钟的清脆唤醒,也不同于暮鼓的沉静安神。

它节奏缓慢,每一次撞击后的余音都绵长而低沉,仿佛带着无尽的悲悯与沉重的哀思,在天地间缓缓弥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