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 第574章 西山埋玉骨,史笔铭圣功

第574章 西山埋玉骨,史笔铭圣功(1/2)

目录

日子在胤礽缓慢而艰难的恢复中,一天天悄然流逝。

康熙虽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亲自照料太子身上,但对大师身后事的安排却从未忘怀,圣旨既下,无人敢有丝毫怠慢

礼部、工部、内务府三衙联动,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

礼部官员翻阅典籍,参照前朝国师及得道高僧圆寂的最高仪轨,精心拟定了一份极其隆重、庄严且符合佛门规矩的葬礼流程,上呈康熙御览钦定。

从停灵、诵经、起龛、送葬到最后的荼毗与舍利入塔,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周详备至,务求尽善尽美。

工部则立刻调集能工巧匠与上等物料。

他们选中了京西一处风水极佳、环境清幽的皇家寺院作为暂时停放灵柩和最终修建舍利塔的地点。

工匠们日夜赶工,用珍贵的金丝楠木打造内棺,外罩以象征尊贵的明黄色织金梵文陀罗尼经被。

同时,一座设计精巧、庄严肃穆的汉白玉舍利塔也开始在选定的地点破土动工,塔身将雕刻佛像与经文,以永久供奉大师可能留下的舍利子。

内务府更是全力保障一应所需。

库房大开,取用上好的檀香、沉香以供焚香;

准备大量素斋、果品、灯油用于法会;

调派训练有素的太监和宫女负责具体杂役;

就连大师圆寂时所在的乾清宫偏殿,也一直保持着洁净肃穆,由僧人轮流诵经,直至灵柩移出。

*

这一日,礼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及内务府总管大臣,三人联袂求见,在乾清宫偏殿向康熙详细禀报各项事宜的筹备情况。

礼部尚书手持象牙笏板,躬身禀道:“启禀皇上,臣等遵旨,已拟定‘护国佑圣弘觉大禅师’追封及祭葬仪典全部章程。

追封诏书由翰林院饱学之士精心撰写,字字斟酌,力求彰显大禅师无边功德与皇上隆恩。

祭礼定于京西敕建慈恩寺举行,由臣亲自主持,僧录司协同,所有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及诸王贝勒皆需前往致祭。

天下寺院鸣钟三日之旨意,已由兵部八百里加急通传各省督抚,转饬各地丛林,绝无延误。”

他顿了顿,补充道:“祭文由皇上钦点,臣等不敢擅专,已誊写清楚,请皇上御览。”

着,将一份用工整楷书誊写的祭文初稿恭敬呈上。

康熙接过梁九功转递的祭文,目光沉静地扫过。

上面以极其庄重华美的骈文,记述了老僧救治太子的功绩,颂扬其慈悲济世的德行,表达了朝廷和皇家的无尽感激与哀思。

康熙仔细看完,微微颔首:“文辞恳切,情真意切,可用。着即照此颁行天下。”

“臣遵旨。”礼部尚书躬身领命。

工部尚书随即上前一步,禀报道:“皇上,大禅师法体已依最高规制,以金丝楠木为椁,内置香料防腐,暂厝于慈恩寺净室,由高僧日夜诵经守护。

陵寝选址,经钦天监反复勘定,选在京西风水绝佳、环境清幽之地,背山面水,聚气藏风,以示永世纪念。

陵寝规制参照前朝国师例,但皇上特恩,墓前增设功德碑亭,由臣部选派最精工匠,日夜赶工,镌刻圣功,以期永垂不朽。

一应建材均已备齐,图纸在此,请皇上过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